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QQ截图20250512101746.jpg
在淮安市美术馆的展厅里,第二届江苏综合美术大展的278件作品犹如278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多元光谱。这场由江苏省文联、省美协与淮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以2022件投稿量、50件优秀作品的规模,不仅展现了全国美术创作者对“笔墨当随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更通过14个艺术门类的集中展示,勾勒出中国综合美术发展的时代轮廓。[详细]
640 (1).png
四百年前汤显祖笔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生死绝恋,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光彩,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与青年文化的多重对话,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教科书级的实践范本。[详细]
640 (2).jpg
2025年4月26日,由东南大学赵天为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在江苏大剧院汇报演出,这是时隔22年后青春圣火的一场跨时空接力,必将在昆剧传承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非遗”传承方式的创新树立了典范。[详细]
640 (5).jpg
“罗周风格”中,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基于古今中西探寻的敞开性,有强烈的文学性和诗性,有戏剧艺术强烈的美感,有充满想象力的编剧艺术,有丰盈的现代性和主体性,有对人的深刻书写和呈现,有艺术创造的历史自觉。这些,在昆剧《世说新语·谢公故事》中均有生动体现。[详细]
640 (2).jpg
越剧《织造府》不是对《红楼梦》故事的又一次转述,它更像是对“为何还要讲《红楼梦》”这一艺术命题的重新凝视与谨慎回应。[详细]
640 (3).jpg
作为南京越剧团“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织造府》以独特的诗性叙事完成了对《红楼梦》母题的现代性转译。全剧以曹雪芹“入书寻梦”为起,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辩证中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美学桥梁,展现出传统戏曲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详细]
640 (2).jpg
在乾陵无字碑的投影中,秦腔《无字碑》以四折戏的凝练结构,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的传奇人生浓缩成一场关于权力、人性与历史的、充满现代性思辨的大戏。[详细]
640 (4).jpg
秦腔《无字碑》展现了一个被历史尘埃覆盖却又充满人性温度的武则天。[详细]
QQ截图20250422173649.jpg
2010年罗周以昆曲《春江花月夜》的成功创作,开启了作为专业编剧的艺术生活。在此之前,她已经有过十年的小说写作和十多部戏剧的积累;在此之后,她广泛涉猎话剧、歌剧、舞剧等艺术门类,尤其在戏曲创作领域佳作迭出,15年间上演的作品超过110部。[详细]
QQ截图20250422173519.jpg
“这是你从未见过的《红楼梦》,但又是第无数次的相逢。”当越剧《织造府》以曹雪芹为引,将《红楼梦》的未竟之章化作织造府中虚实交织的梦境时,这出本是故人重晤的旧景,却又生出别样的红楼故事。剧中,曹雪芹化身宝玉行游书中,历经四季更迭,与书中儿女共品悲欣,最终在风雪中作出“不续写”的抉择。试问:当笔下的角色成为活生生的命运共同体,作者又如何忍心亲手终结他们的人生悲欢?这一命题的孤绝,在舞台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曹雪芹的生命体验化作他创作的“血肉”,他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