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摄影,无止境的艺术
——第25届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述评
文 | 孙慨
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25届江苏省摄影艺术展(2025年6月19日-7月3日),是对近三年江苏摄影艺术发展的一次检阅,从典藏、珍藏和收藏作品以及两百余件入选作品看,有几个明显特点,即地域性、时代性、艺术性以及思想性。
单幅《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曹政 摄
省展作品的地域性显而易见。以关注现实为主旨的纪录类入展作品中,九成以上内容取自于本省;短视频类入选作品,绝大多数也是本省题材;商业类和艺术类作品中可以分辨的江苏元素占据七成以上。常泰大桥的雄姿,沿江高铁建设的生动历程,40年沧桑巨变的昆山之路,重大建设工程中盾构机作业的宏大气魄,高压输变电塔上勇敢又艰辛的建设者,江南秘境,大运河今夕景观……江苏发展的新做法、新经验、新风尚,江苏改革发展征程中出现的时代楷模、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江苏崇文重教、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都在本届摄影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江苏摄影家和广大摄影爱好者自觉担当起用摄影记录、传播、宣传江苏建设成就的责任和使命。
入展作品的时代性是另一个显著特征。芯片制造、机器人手术、低空经济、数据安全卫士等,许多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示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摄影师们用独特视角,新颖画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今日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美好图景。有些作品展示的不仅是高新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更有新质生产力在诸多领域对传统生产力的改造和突破。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摄影价值生成机制的革命,进而促进摄影创作从方式方法到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摄影师顺应变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推出不少切近时代主题又不乏思维创新的作品。
单幅《机器人手术》周卫东 摄
艺术性是省展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包括纪录类作品在内的所有入展作品的共同特征。《戏具》采用传统火棉胶湿版摄影法拍摄戏剧行头,经由技法探索抵达艺术之境。《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虽是纪录类典藏作品,反映重大工程建设这一客观事实,但表现方式极富艺术气息。它集纳了明暗、远近、深浅、虚实等诸多对比性视觉元素,图像结构中蕴涵凝重、稳定蓬勃向上的张力和气势,凸显国家凭借先进科技推动重点工程建设这一时代性主题,丰富了影像艺术的象征性特质。《芯片都市》则从都市建筑与国家发展关键技术的视觉样本展开,借此抒发对国家战略和美好未来的期待。《女儿创业》取材于身边人,影像细节真切,画面丰富自然,组照的时间线、情感线与人物命运十分契合,内在逻辑较为紧密,是一组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纵览本届影展入展作品,在主题提炼、审美旨趣和艺术表达上均不乏突出表现。
组照《戏具》朱红辉 摄
此外,本届影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年轻摄影师作品入展比重明显增加,不仅表现在他们擅长的商业类和短视频类,在艺术类和记录类也较为突出。年轻人天然具备接纳、尝试和探索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省摄协和各设区市摄协近几年通过开设工作坊、大师班、专题研讨班等推动了年轻摄影师群体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2023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苏州的成功举办,更催生了一大批倾心于本土题材、深耕时代主题的青年摄影师。本届影展不少技法新颖,观念有突破,思想表达不落俗套的作品,都是来自年轻摄影师。
单幅《芯片都市》张雨驰 摄
从12260件投稿数到最终入展的253件作品,其比较、取舍和筛选、淘汰的过程如同在无数各具特色的贝壳中寻觅有价值的珍珠,每一次选择都艰难审慎。从初评到终评,时代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始终是评委们衡量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尺。有的作品突出体现了某一个特点,有的具备了两个或者三个。自然,具备的特点越多、越强烈、越明确,进入下一轮直至入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摄影评选是摄影艺术生态的体现,也是对摄影创作的引领和激励。无论评选规模大小,主题区别,评选方式与程序差异,所有评选都有一个明确目的,那就是:奖掖先进,树立典范。评选一般会产生两个确定的客观效果,一是对业界现状予以评估并发现存在问题,二是评选结果对摄影发展未来方向产生影响。总体看,本届影展还有一些可提升空间,主要体现为:
一是模仿和应袭者众,探索创新者少。表现在投稿作品中四平八稳,单纯追求唯美却缺乏思想、缺乏现实针对性的作品普遍,时代性不突出,内涵不足。这源于摄影者因循于过往经验,对后摄影时代理念与影像业态缺乏认知和了解,对变革中的摄影创作手法和价值生成机制存在思维惰性。
二是艺术想象力欠缺,独立思考和大胆求新求异的创作能力不足,缺乏创作拥有持久生命力作品的决心和意志力。表现在有些投稿作品沉醉于表象视觉的奇幻营造,技术手段运用难以寄托艺术内涵,或者热衷于航拍的视觉奇观,影像直白单调;突破前人旧俗与思维惯性的作品甚少,沿袭陈规之作较多。
三是组照的问题。从本届影展的应征作品看,组照数量远超往届,但同质化和简单拼凑较为普遍,照片之间缺乏错层式互补和填充,更缺乏递进式主题推进、思想升华;照片之间内在逻辑性缺失,进而导致主题表现分散,影像意志不集中;徒有组照的体量,缺乏其应有的分量。从应征的大量组照作品中还发现另一个现象较为突出,那就是题材本身不足以用组照来表现,摄影师单方面以为组照比单幅拥有更大关注度,也具备更高入选比重,相反却忽略了对其中某一张单幅照片的精心打造。
第25届省摄影艺术展评选,尤其注重对作品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遵守,以及AI技术的应用与甄别等环节审查。评委会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促进全省摄影事业健康发展的宗旨,严格把关,审慎取舍。发现问题后,即便是最终入围的作品,仍不惜忍痛割爱。主办者希望三年一届的界别展,能够引领全省摄影新风尚,制造新气象,营造良好摄影生态,激励广大摄影人创作出更多时代性强,内涵深刻、思想精深的摄影佳作。
作者简介
孙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