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0后”高校教师,我深切感受到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早已超越了绿茵场的竞技本身,演变成一场席卷Z世代的城市文旅狂欢节。这场狂欢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如同十三座城市合力书写的一部鲜活城市文化《世说新语》。常州队的经历就是这场狂欢活力的绝佳例证:当球队因“笔画消失”被全网调侃为“吊州”“丨州”时,这座城市并未囿于赛场得失,反而展现出“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生存智慧,巧妙将“输球”的调侃转化为文旅爆发的契机——恐龙园夜游门票秒空、青果巷石板路挤满打卡背影,正是这场全民狂欢效应的生动写照。
放眼整个“苏超”,江苏十三城正以各自鲜明的文化个性共同演绎这场盛大的“城市性格真人秀”:南京以“徽京”的自嘲轻盈化解六朝古都的厚重距离感;苏州在“地级市天花板”的趣谈中延续着吴门的隐逸气质;宿迁球迷高喊“楚汉争霸”,将历史悲情点燃为竞技场上的烈焰;淮安的“大圣归来”口号回荡着漕帮江湖的野性;常州的“君子之风”则透出水韵智慧的柔刚;无锡的“最强应援”将灵山大佛融入互联乐子人的求胜玄学;扬州“恰好路过”的飞机编队瞬间点燃了“超级碗”般的激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00后”的深度参与:他们手指翻飞,将“苏超”梗图进行二次创作,使之成为流通的社交货币。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一代重构的,正是一种根植于地方文化、活跃于网络空间的数字原住民“新市井精神”——一种充满活力、创造力和集体认同的全新表达方式。
以下为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大二部分“00后”眼中的“苏超”。
九、苏J盐城视角:鸡蛋饼卷出的绿茵足球魂
陈淼
夏日的“苏超”联赛,点燃了盐城的足球激情,也成为我们见证家乡活力的舞台。赛场背后,不只是大家为城市而战的激情、为喜爱欢呼的热情、更看到了有力量的群众参与、有味道的文化互动、有温度的城市认同。
盐城队在联赛中的表现无疑是盐城足球发展的一个缩影,7月19日与南通队的“榜首大战”中,他们虽1:2遗憾落后,但以坚韧拼搏的精神打动了球迷。比赛伊始,双方攻防节奏极快,盐城队面对主场作战的强劲对手毫不畏惧,积极防守,上半场在长时间被动防守、体力受极大挑战的情况下,防线依旧稳固,让南通队多次进攻无功而返。下半场南通队率先破门,打破了盐城队 420 分钟不丢球的记录,但盐城队愈发顽强,在第 83 分钟,艾自买提・木合塔尔江上场即凭角球破门,点燃球迷热情,球员士气大振并疯狂进攻试图扳平比分,虽最终未能改写,但球员们最后时刻全力反扑的画面,尽显不屈与坚持。
比赛期间,“盐城鸡蛋饼卷一切,南通脆饼只能夹空气”“在盐城,试卷都是用来卷鸡蛋饼的”“赛后发鸡蛋饼,不发试卷”等为盐城加油的各类标语火出圈,更是把鸡蛋饼推上了大家讨论的热点。在鏊子上翻滚了百年的鸡蛋饼,早不是简单的市井吃食,更是从煮海为盐的先民手中传承的实在与接地气儿,蕴含着淮河尾闾滋养的兼容气度,恰如盐城队420分钟不丢球的防线,既有着“煮海为盐”的沉劲,又包含“河海交汇”的灵动。盐城球迷的标语里,总飘着葱花与炭火的香气,说到底是盐城人用舌尖上的符号书写的对足球的热爱。
赛场之外,“苏超”的热度也影响着盐城的经济发展。当地文旅部门抓住赛事契机,把湿地资源与足球激情巧妙融合,推出了“观鸟+观赛”套餐。游客白天在黄海湿地看勺嘴鹬踏浪觅食,傍晚转战赛场为球队加油,这种 “左手生态、右手竞技” 的体验,让赛事期间的湿地景区客流量同比上涨 40%,周边民宿预订量翻倍。就像常州靠 “笔画消失” 带火恐龙园,盐城用湿地与足球的碰撞,证明了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从来不止于赛场之内。
这枚鸡蛋饼,卷着的是盐城人对足球的热,对城市的爱,更是“苏超”赛场里最有滋味的文化对话。“苏超”,踢的不仅是球,而是一种带着烟火气的较劲,更是江苏每一座城市背后愈发的从容与自信。“苏超”赛场的故事还长,而属于盐城和我们这代人的篇章,才刚刚翻开。
十、苏K扬州视角:绿茵场上的城市荣誉与文化互动
谢玉惠
近日,“苏超”扬州队球员在场上表现出色,队员徐君在数轮比赛打进多个关键进球,帮助扬州队拿下数分;队友李新宇做出多个关键性扑救,与徐君配合默契,一攻一守,网友和球迷纷纷评价:“前场靠徐君,后场靠李新宇!”这支队伍在队长邵扬天稳健的领导下,在赛场上散发着青春的光芒,为家乡争夺荣誉。
“苏超”形成一种“走亲式”观赛模式,多地文旅对观众实行免票等政策,以赛事产业带动文旅发展,一举多得。端午假期期间,常州全市40家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门票开放,涵盖中华恐龙园、天宁禅寺等核心景点。政策实行第一天,6万多名扬州球迷、游客涌入常州,恐龙园内排起长队,青果巷客流量激增。无锡在扬州举办文旅推介会,在“苏超”比赛日对客队城市市民免费开放44个景区,游客可享受餐饮、住宿折扣。扬州文旅更是“宴请”全省人民:扬州主场比赛期间向江苏全域居民免费开放景区,以“赛事流量”推动文化产业链发展。不少网友在官方文旅账号评论调侃,“苏南地区比赛输给了苏北,但是赢得了GDP。”
“苏超”期间,各种网络热梗也层出不穷。常州与扬州比赛期间,常州文旅带头“宣战”,发布了一条视频,利用AI技术生成一只恐龙(常州),拿着锅铲炒蛋炒饭(扬州炒饭);扬州文旅迅速予以“反击”,在视频中,厨师从一只穿裙子的恐龙手里抢过一个恐龙蛋,打进饭中翻炒出锅。“苏超”官方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借势营销推出门票联名套餐(扬州炒饭VS常州萝卜干炒饭)。
比赛结束后,扬州队员整齐的更衣室在某视频平台“霸屏”,视频中干净整洁的环境表明,场上公平竞技的扬州队员们场下也拥有极高的素质。球员如此,球迷亦如此。扬州球迷们在比赛结束后自发拿着垃圾袋清理看台座位上的垃圾,在共同努力下看台不多时就变得纤尘不染。拼搏奋斗的赛场精神后是文明自觉的城市精神,胜负荣辱一时,唯城市魂魄永恒。
扬州队在赛场上展现的拼搏与赛场外彰显的文明,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期待未来,扬州队能继续以体育为笔,书写城市荣耀,让全国人民透过比赛了解这座运河名城,触摸扬州精神的温度;让体育成为连接城市、传递热爱的纽带,共赴美好新篇章。
十一、苏L镇江视角:从“小透明”到“镇必赢”:一场球唤醒一座城
赵晨韬
“苏超”第七轮比赛前,苏州球迷那句“大闸蟹踢翻醋坛子”的口号在社交网络刷屏。我和身边的同龄人也不甘示弱,纷纷转发“镇必赢”等谐音梗,为家乡加油助威。无数相关短视频评论区里,一边是玩梗的热闹,一边却忍不住细数起镇江醋坊的醇香、西津渡的石板、对肴肉的执拗,还有水漫金山的传说。我们不断追问:镇江,到底还有什么底牌?
就在这场外的喧嚣中,我意外发现——那座在我成长记忆中带着些许尴尬与撕裂感的千年老城,竟在流媒体时代,荡漾开意想不到的涟漪。
我是喝着长江水、闻着醋香长大的“00后”。课本里,辛弃疾在北固山极目远眺,是“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史诗;爷爷的故事里,水漫金山是金山寺檐角缭绕的烟云。可现实中,“江苏小透明”的标签,像一层若有若无的薄纱,笼罩着这座城市,也笼罩着我们年轻的心。我们爱它的山水烟火,敬仰它的文脉与历史,却也常在它迟缓的脚步和外界模糊的印象中,感到一丝难以言说的失落。
直到“苏超”——这场莽撞而热烈的闯入,打破了沉寂。
7月,在苏州体育中心,比分牌记录着竞技体育的残酷。但场外,“蟹醋之争”的玩笑早已悄然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赛期间,西津渡单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其中大约5000名苏州游客游览了镇江景区,较上周六增长72.6%。镇江球员在绿茵场上的拼搏,也诞生了诸多“名场面”:在与徐州队对阵中,门将沈帅帅以一己之力,成功封堵徐州队20次射门;而在对阵泰州队的比赛中,前锋黄聪在禁区内倒地赌气满地打滚,可爱又倔强的模样被网友截取传播,迅速出圈。
这些被镜头定格的瞬间,成了代表镇江的新名片。上百万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一场球、一个瞬间聚集在一起,热烈讨论,彼此交流。我忽然意识到:那些沉睡在书本里的传说与文化,正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热闹的梗,被重新唤醒,被真实触摸。
镇江这个“小透明”,终于等来了这一次的重新发现。它沉淀千年的文化,不再是沉重的碑刻,而是可分享的谈资、可戏谑的梗、可谈论的底气。
赛事终会落幕,但涟漪不会消散。足球场上的呐喊声尚未远去,场外文旅的“组合拳”已顺势出击,线上平台的互怼与玩梗更是热闹非凡。这场奇妙的共振,悄然唤醒了千年文脉的回响。
这座曾以“渡口”命名的城市,仿佛再次握紧了摆渡的桨。这一次,它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也载着年轻一代重燃的骄傲,在新媒体流量的浪潮中,稳稳驶向一个被更多人看见、懂得与热爱的彼岸。
熟悉的醋香依旧萦绕鼻尖——那是家的味道,更是新生的气息。
十二、苏M泰州视角:赛场拼搏燃激情 凤城表达添温情
蒋瑶瑶
在热浪翻涌的七月,泰州的绿茵场上燃起了炽烈的火焰。7月19日,“苏超”第七轮鏖战,泰州队凭借刘俊伯一记如猛狮怒吼般的头球破门,1:0领先宿迁。这一“神仙球”不仅赢得了现场数千名球迷的欢呼,也为城市注入了久违的激情与希望。
在此前的赛场上,泰州球员们在一次次精彩动作的呈现中将比赛推向高潮。11号巴特的“倒挂金钩”、2号范厚泰的“落叶吊射”,并列为“苏超”名场面,第七轮刘俊伯再次上演“狮子甩头”神仙进球,完美复刻C罗。网友感叹道:“泰州队进球极具观赏性,有料!”正是这一幕幕不可复制的精彩,为泰州注入了灵魂,也让观众记住了名字背后的拼搏与热爱。
体育比赛向来是情绪的高地,而泰州选择用非遗技艺为这场“情绪表达”注入温度。泰州海陵区非遗传承人徐华斌以足球为主题创作,带领残疾人团队耗时两日制作大型钩编足球及迷你挂件,将传统非遗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为赛事注入别样的文化活力。钩编足球虽不能踢,却能让大众看到残疾人群体的创造力,不仅是特别的加油方式,也让更多人关注非遗技艺。
此外,泰州还有一场很特别的中场表演意外走红。在主场对阵宿迁中场休息时,兴化淮剧团“梁山108将”啦啦队演员们怀抱毛绒老虎,以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了“武松打虎”等片段,被网友评价是一场“经费有限,创意无限”的精彩表演。他们熟稔的不仅是淮剧的唱念做打,更懂如何把家乡的“烟火气”融入经典,将家乡的文化基因揉进热血的足球赛事,把严肃的体育竞技变成一场接地气的“文化狂欢”。凭借着“施耐庵故里”的称号,兴化制定了凭“苏超”门票可5天免费游览所有景区的福利政策,拉动了客流量和消费同比增长,努力实现赛事流量转化、文化价值变现的良性互动。
泰州也形成一个个“第二现场”,草坪集市、乡村文化园、广场夜市,观众一边品味猪头肉、龙虾啤酒,一边为主队加油,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凤城蓝狮女子球迷队自费购置凤冠,为家乡呐喊助威,声音嘹亮,穿透力强,构筑了“凤凰之城”城市名片;海陵区千名“泰周到”志愿者出征,系上橙丝带,践行“到泰州,泰周到”服务理念,在赛场内外维护秩序,将丝带化为纽带,弘扬志愿精神,助力文明观赛。
当刘俊伯用“神仙球”攻破对手球门,泰州也用组织力、文化宣传与志愿精神攻破了人们对“地方赛事只能自嗨”的刻板印象。眼下,泰州队排名第五,距离榜首仍有距离,但在城市治理、文化表达和公众参与方面,泰州已然踢出了一记漂亮的“好球”。比赛终有胜负,而凤城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十三、苏N宿迁视角:一场足球赛里的家乡情与文化热
刘书含
当宿迁奥体中心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霸王出征”的呐喊与直播间刷屏的弹幕交织,这场5月开赛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早已超越了业余赛事的范畴。对宿迁人而言,“苏超”是家乡文化展示窗,是藏在方言里的自豪感,更是一场城市狂欢。
“苏超”的爆火,远不止于足球竞技本身。当宿迁队遇上徐州队,网友们玩起“楚汉争霸”的梗;当对阵连云港,又有了“楚霸王战齐天大圣”的妙趣联想。这些热梗背后,是城市文化的生动注脚。项王故里景区里项羽雕像巍然矗立,霸王举鼎的故事正在通过“苏超”被更多人熟知。“苏超”让“西楚霸王”不再只是课本里的名词,而是凝集成赛场上奔跑的身影、看台上沸腾的呐喊。
宿迁队球员们把“霸王精神”踢出了具象。这支队伍平均年龄较小,其中还有不少高中生。射手高驰、小将胡颢瑀、还有被网友亲切称为“小新疆”的伊尔夏提等,他们在场上跌倒又爬起的倔强,最后一秒仍在追逐球权的拼劲,真有几分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看台上“桑海海”的方言喝彩,传递着家乡人最直白的认可与骄傲。
更难得的是,这场赛事让“散装江苏”的调侃变成了“团结的狂欢”。宿迁与徐州会“互怼”楚汉谁更强,但也会为对方的精彩进球鼓掌。球迷与球员赢了一起欢呼,输了互相打气,“十三太保”在足球场上找到了独特的相处方式。曾经只属于球迷的体育赛事,如今成了群众的体育狂欢,连平时不看球的大学生都会问一句“宿迁对徐州谁赢了”“常州又输掉笔画了吗”?这种全民参与的热度,早已超越胜负本身,让赛场成为连接人们情感的纽带。
“苏超”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让每个城市都有机会亮出自己的文化名片,让每个人都能为家乡骄傲。当西楚霸王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当“散装江苏”成为全国话题,这场赛事告诉我们,足球可以是竞技,也可以是乡情的寄托,是邻里间的闲谈,是周末的放松狂欢。它真正拉近了我们与体育的距离,让足球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性赛事,而是人人皆可触及,人人皆可享受的快乐源泉。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比分,更是那份源于家乡、纯粹、一起欢呼的喜悦。这,或许就是“苏超”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简介
何霞,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