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网
民协概况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文艺热评
民间文艺人物
名家名作
网上展厅
视频专区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
文艺热评
李林青 | 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新气象
由中国民协指导,江苏省文联、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山花绽放·薪火相传——长三角地区青年民间工艺精品展”在苏州市文联展出,在长三角地区民间文艺从业者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次展览汇集了91件(套)江浙沪皖四地民间工艺大师的代表作及青年民间手工艺者的创新作品,江苏的苏绣、水晶、核雕、红木家具、水晶雕刻、紫砂,浙江的黄杨木雕、龙泉青瓷、青田石雕,上海的海派剪纸、顾绣、绸布贴画,安徽的铁画、泥塑等不同类别的作品地域特色浓厚,彰显了长三角地区传统手工艺的生机...
[详细]
谷正宏 谷青青 | 传承竹刻艺术的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国是个盛产竹子的国家,有着悠久的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赋予虚怀高节、坚贞不移的品格,倍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成为文人雅士吟诗绘画的对象,也直接催生了竹刻艺术的发展。
[详细]
叶正亭 | 江南,美食如汛
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美食如汛!我很喜欢这个“汛”字。五十年前,江苏作家艾煊写过一个名篇,又结集出过一本集子,就叫《碧螺春汛》,用“汛”字好啊,点出了江南水乡美食特征,如水、如汛,美食犹如太湖水、长江浪,一波一波推着斗转星移。
[详细]
唐 鹏 | 民艺的边界:再读张道一《中国民艺学发想》
在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作为中国民艺学的倡导者和主要创建者,张道一先生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早在1988年先生就发表了《中国民艺学发想》,最早使用并辨析了“民艺”一词的概念,全面系统地提出民艺学科的建设问题。今天,自《中国民艺学发想》发表已过去30多年,中国社会和民艺的生存土壤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艺的内涵与外延也逐渐变化和扩展,然其当年的思考和构想依然对当下的民...
[详细]
茆卫东 | 贺志斌:飞“砂”看山水
2022年11月19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性点——扬州个园,如期举办“文心雕龙 掬墨成梅”沪扬三人行艺术作品展,海派紫砂雕刻艺术传人贺志斌的近百件盘、瓶、筒、壶等紫砂艺术品广受关注,名人紫砂制作件,名家书画写样,将贺先生的紫砂雕刻艺术直接推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详细]
唐 鹏 | 跨越时空的民艺
作为江苏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品类最多、影响最大的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第六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被列入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备受社会关注。展览以“美化生活、融入生活、创造生活”为主题,涉及剪纸、刺绣、雕刻、紫砂、漆器、金工等众多门类。较之往届,本届亮点颇多,在延续大师精品版块的基础上,新增青年与特邀专区、文创市集与抖音直播。数字媒介的引入,立体化、多角度呈现了500余件(套)民间工艺美术精品,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民艺盛宴。
[详细]
关于群众文化视域下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的思考
民间工艺美术源于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社会转型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造成冲击和影响,近年来国家对群众文化和传统工艺的高度重视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章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实用性的变迁和群众审美文化需求的转变,在群众文化视域下重新思考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详细]
绒花如何“飞入”百姓家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国传统绒花元素惊艳了全场——除了被直接作为冬奥会颁奖手捧花之外,还被融入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当中。绒花,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今天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详细]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审美价值与文化体现
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推动国产优秀影视作品“走出去”,是文化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之一。虽然现阶段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影视剧产出国和消费国之一,但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传播途径的限制以及创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原因,国产优秀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中仍然处于相对被动局面,无论在类别还是数量等方面都还具有...
[详细]
“传承好传统民间工艺,要坚持‘用’字当先”
走进位于江苏启东的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参观者会进入一片蓝白色的“海洋”——印染着不同纹样、不同形制的蓝印花布展品呈现在眼前,精致的蓝色衣服、纹样独特的包袱布、蓝布红边的圆枕、宽大的蓝白被面……一件件蓝印花布制品,件件诉说着蓝印花布的历史:早在宋朝时,蓝印花布就在江南地界流传开来,其技艺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详细]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艺著作权维护中心
苏ICP备08011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