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陈明矿:动于衷而形于外
——淮剧《小镇》朱文轩一角塑造心得
2017年02月27日14:09
陈明矿,一级演员,1972年出生,盐城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淮剧团团长、书记。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江苏“文华奖”获得者。师从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淮剧”省级传承人。省“333”工程特殊人才培养对象,省“五个一批”特殊人才,盐城市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德林淮剧流派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先后曾主演过《小镇》《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宝剑记》《天要下雨娘要嫁》《狸猫换太子》《太阳花》《祥林嫂》等多部大戏。

  陈明矿

  艺术家简介

  陈明矿

  一级演员,1972年出生,盐城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淮剧团团长、书记。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江苏“文华奖”获得者。师从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淮剧”省级传承人。省“333”工程特殊人才培养对象,省“五个一批”特殊人才,盐城市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德林淮剧流派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先后曾主演过《小镇》《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宝剑记》《天要下雨娘要嫁》《狸猫换太子》《太阳花》《祥林嫂》等多部大戏。

  《小镇》中饰朱文轩

  《小镇》剧照

  《祥林嫂》中饰贺老六

  《天要下雨娘要嫁》中饰杜斯文

  《唢呐声声》中饰小唢呐

  《太阳花》中饰方剑雄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张忠良

  《宝剑记》中饰吴汉

  塑造淮剧《小镇》中的朱文轩一角,于我是一次艰难爬坡,是一次舞台历练,是一次难忘而又有意义的艺术实践。

  在出演《小镇》朱文轩一角之前,我也曾在不少现代戏中担任过主要或重要角色,例如《太阳花》中的方剑雄,《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张忠良,《唢呐声声》中的小唢呐……然而,朱文轩却既不同于我以往演过的任何一个角色,也不同于戏曲舞台上以往出现过的任何角色,“他”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鉴。“他”对于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冒险。挑战,不仅仅在于功小生的我破天荒第一次演老生,还在于这样着重深刻反思、人性探索的题材在淮剧舞台上也是第一次出现。

  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我已记不清研读过多少次剧本,从2013年春天起,每一稿修改过的《小镇》剧本都是我的案头物、枕边书,上面写满了我的疑问和思索,每一稿剧本都因我反复揣摩不断研读而被磨破了边……经过和编剧不断交流,经过导演耐心细致的启发,特别是通过学习卢昂先生的导演阐述,渐渐地,我进入了“小镇”,我走进了“朱文轩”。

  《小镇》剧情一波三折,充满张力。朱文轩是全剧的“顶梁柱”、“主心骨”,全剧以他的行为走向为主线,以他的心理变化为转折,他的完成,即主题的完成,他的实现,即最高任务的实现。而“完成”和“实现”的方法和手段,又必须要和导演定位的本剧风格——“具有象征意味的抒情心理剧”相吻合,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总体样式相吻合。因此,剧本没有赋予他鲜明张扬的个性,导演也没有给他设置外在夸张的形体身段,朱文轩的表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戏曲表演,但又必须是戏曲表演。既传统又现代,我必须以足够真实的心理体验,扎实的程式化基础,来演出他的美感,他的气质,他的变化,他的情感。

  朱文轩应该有怎样的份量和气质?如何体现?他是一个优秀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品德高尚,即将退休的他只企盼着磊磊落落平平安安。在德高望重的朱老爹心中,他是小镇未来的希望,是小镇今后的道德标杆;在秦镇长和全镇人心中,他是榜样,是楷模,理所当然是朱老爹的接班人。想清楚了这些,就有了现在舞台上的“朱文轩”,他的举止,他的表情,他的一颦一笑,他的举手投足,都带着这方千年文化滋养的水土给予的深深浸润,带着深厚的家族渊源所给予的历史修养,带着长久以来的性格养成和职业规范,儒雅,谦和,沉稳,内敛。对于这个人物,我的定位是“不温不火,拿捏有度”。排演的最初阶段,我一再告诫自己:动作放缓一点,再缓一点,幅度小一点,再小一点……到了演出,一切已经成为了习惯,只要造型化妆毕,我便如魂附体,我不是陈明矿,我是——朱文轩。

  朱文轩应该有怎样的变化和情感?如何表现?怎样在不温不火、拿捏有度之间,让人物在舞台上丰满鲜活?动于衷方能形于外,丰富、真实的心理体验才是支撑这个人物精神气质、情感变化的重要支柱,有了丰富、真实的心理体验,才能有准确、传神的外部体现。那么,理清他在剧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把握他复杂纠结的心理层次,真切、细腻、深刻地揭示他的灵魂轨迹,表演便有章可循。

  认真研究之后,我将朱文轩在全剧的心路,划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戏开始至朱小轩回家之前。他心无杂念,一身轻松,对秦镇长交给的寻人任务他尽心尽力,对秦镇长暗示他是否该得到这500万他毫不动心。因此,这一阶段,我表现得步履轻快,笑容真诚,唱腔节奏明快流畅。

  第二、朱小轩回家。朱小轩贸然为他人担保借贷,负债之后无路可走回家哭求父母帮助。这对于长期致力于教书育人的朱文轩无异于当头一击,他痛心小轩生出贪欲,痛恨自己疏于引导,更着急于500万巨资无力偿还。妻子薛小妹哀求朱文轩回忆当年是否救人时,“我”没有立即回答,因为此时朱文轩内心已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救助者,可潜意识里又希望自己是那个救助者,现实困境和道德良知撕扯着他,使他一时难以作出决定。薛小妹苦求无果,自己拨通朱老爹电话后强塞到朱文轩手中。此时,朱文轩早已没了底气,在一声声强烈的象征朱文轩心灵撞击的鼓声中,“我”颤抖着,一步一步挪向电话,颤抖着接过,嘴唇抖索着,拼尽力气,挣出了一声气虚声短的“喂……”

  第三、冒领之路。此时的朱文轩已与第一场中的朱文轩判若两人,平生第一次做亏心事的他,内心委琐,惊悸,慌乱,恐惧,每一步都充满矛盾,每一步都带着纠结,友人招呼,乡邻笑声,这些平日再平常不过的一切都在他的眼中都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带着这种心理体验,我的唱腔音短气虚,眼神惊恐迷离,脚步漂浮踉跄,形体弯腰屈膝,平地里矮了三分。这是精神上的短缺,人格上的抽离。

  第四、冒领者曝光。朱文轩满怀着矛盾之情、愧疚之心来到会场,万没想到除他之外还有冒领者!朱老爹读出的每一个名字,都如同在宣布他的丑行;此时的每一分钟,对朱文轩都是致命的煎熬。“我”无力抬头,“我”无法面对,看着其他四个冒领者的窘态,想到即将要到来的那一刻,直觉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处遁形,无法逃脱,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生不如死!秦镇长气急败坏地问朱老爹“还有吗?”“我”下意识抓住薛小妹的手,身体几乎要倾倒在小妹身上,当朱老爹说出“没有了”时,近乎虚脱的“我”几乎瘫倒在地。之后发生的一切,“我”都木然面对,“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将自己置于了真空……我知道,朱文轩眼下只能是这个状态,别无其他。

  第五、朱文轩侥幸逃脱后在家中闭门不出,偏又有老友登门痛别,秦镇长登门求助,姚瑶登门道歉,所有人都由衷表示对朱文轩“高风亮节”的由衷钦佩,并认定他就是当年的救助者。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朱文轩说服妻子一同向朱老爹认错。这一段我力求通过唱腔、眼神、动作的细腻的刻画和处理,来传达出这种由犹豫到坚定。“我”意识到任由贪念滋生、继续隐瞒的可怕后果,意识到灵魂救赎、责任担当的必要。然而,令朱文轩又一次想不到的是,朱老爹却道出事实真相,他才是真正的当年的救助者,并恳求朱文轩为了小镇声誉继续隐瞒真相。此时,朱文轩陷入了两难之中。幕外响起童声弟子规:无心非,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理解为,这是朱文轩此时心中的声音。

  第六、战胜自己,凤凰涅槃。这里我采用了淮剧唱腔三大主调之一的老淮调,也是淮剧观众最耳熟能详、最过瘾的曲调。我唱得字字喷口有力,并且十分从容,因为此时“我”的内心已非常坚定,要将一切和盘托出。唱出“望后人切莫将我再效仿——警钟下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朱文轩昨日之耻刻骨铭心永生不忘!”之后的一跪,这如火山爆发般的当众忏悔打动了观众,我也浑然忘我,和“朱文轩”连为一体,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只觉得心灵如脱胎换骨般轻盈,透彻,敞亮,每演至此,我都热泪盈眶,心潮难平!

  在秦镇长、姚瑶和众人的掌声中,在朱老爹的鼓励和期许的目光里,我和“朱文轩”一起,重新昂首抬头,迈着沉重、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那口警世大钟……

  悠远的钟声里,朱文轩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而我,陈明矿,从“朱文轩”起,也将跨进新的艺术里程。因为,艺术无涯,追求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