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宇文家林:做一个快乐的书写者
2020年01月16日15:36
宇文家林,1966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文化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宇文家林

  1966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文化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首届中国书法三名工程50家之一;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二等奖;

  翁同和奖书法提名展翁同和奖;

  林散之奖书法提名展林散之奖;

  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三等奖;

  全国第九届书法展获奖提名;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二等奖;

  全国首届行书展一等奖;

  全国首届草书展获奖提名;

  第二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三等奖;

  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展金奖;

  数十次入展国家级书法展、邀请展、专题展。

  记者:您说您是一个快乐的书写者,给我说说您为什么是快乐的书写者呢?

  宇文家林:就是因为喜欢写,是自己的一种需要吧。拿起毛笔有一种亲切感,觉得很愉快。几乎每天要写写,有时候出差几天没有碰毛笔,自己总感到有点不舒服。书法对我而言是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种生活状态。

  记者:那书法其实是改变了您的很多生活轨迹了,如果不写字的话,可能您的生活是另外一种状态?

  宇文家林:应该可以这么说,特别是可以反映到这两年来,因为书法结缘,前年考进了江苏省书法院,我本来是在报社工作的。书法改变我的生活状态。以前根本没想过让书法创作成为自己的职业。就是喜欢书写而已。

  记者:您现在成就很高,才四十多岁,获过很多中国书法的一些专业奖项,您总结这么多年的经验,您总结了一句话,您说书法的根本就是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这是您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是吧?

  宇文家林:没有什么成就,有一点点成绩。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这个其实也不叫总结。平常喜欢书法,也喜欢看一些文史哲方面的书。通过读书学习,我感觉自然是中国书法书写的一种基本状态。古人写字就很自然。为什么现在好像觉得比较重要了,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古代社会不一样了,人的想法太多,让书法承担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感觉书法还是应该靠生活近一点,通过书写反映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

  记者:那您书写已经三十多年了,现在是否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呢?就是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达到这个境界了吗?

  宇文家林:境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它不叫达到了,它叫慢慢的靠近,心中有这么一种也可以叫理想吧,在不断的靠近它。达到这个词汇,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攀登,一种想干吗的感觉,它不适合传统文化的这么一种境界。我觉得就是慢慢的靠近它,更加纯净,更加自然。

  记者:说得好,真正的书写,其实是一种很纯净、很干净的,没有任何压力的这样一种很自然的状态,您一直在慢慢靠近这样一种状态,我相信您生活中,一定是这样的一个无所求、很淡泊,然后也没有什么压力的人吧,生活中是这样的人吗?

  宇文家林:看您怎么去理解,谁不希望日子过得好点。纯净,跟这个是两个概念,它是思想上的一种纯度,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正常的。这个话题很大,它包括艺术和生活的联系,艺术和生活的对比,等等。一下子讲不清楚的。

  记者:那我们现在再问一个问题,其实达到这样的一种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一定要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慢生活的这样的状态,是吗?这种慢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更靠近古人,也更靠近您的这种理念,是吗?

  宇文家林:是的。在喜欢书写的基础上,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想法就行了,尽量让生活慢下来。如果你想法太多了之后,所谓的快不光包括生活得快,也包括想法也快。想得快也就去得快,也就慢不下来。慢,才有静思的空间,才能达到一种很儒雅、一种很纯美的程度。

  记者:您这一路书法走来,您学习的这个通道是怎么来的?

  宇文家林:其实很多喜欢书写的人,过程基本上都很相似的,比如说先写一些楷书啦,写一写隶书啦,写一写行草书啦,等等。就自己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书法之路真的很重要。慢慢写,慢慢想,再慢慢写,再慢慢想,不着急。所谓书写风格,就像中国人,我知道我们长的很不像,但是老外看我们,一看就说这两个家伙长的很像哦。这就是中国书法,和而不同。大方面很相似,细部是不同的。中国书法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有规律……

  记者:您为什么把行草作为一个突破口呢?

  宇文家林:不是突破口。是因为喜欢,可能靠自己的性情更近一点。

  记者:跟您的性情更近一点?

  宇文家林:更近一点。

  记者:您是个什么性情的人?

  宇文家林:淡淡的放纵吧。

  记者:淡淡的放纵?这些淡淡的放纵放在您的行草里头,全部酣暢淋漓的体现出来了吗?

  宇文家林:可能,它能反映我的原状态。

  记者:其实草书是很张扬的一种书法。

  宇文家林:形态各异。

  记者:那您的意思是说……

  宇文家林:它不叫张扬。举个例子。我们到新疆去,看到天山,那些山脉很高大,立刻觉得山美啊,很壮美,但是它有个前提,它很宁静,它是宁静之中的高大,如果它不宁静它很高大,它就有问题了,那就属于张扬了。它是宁静之中的一种雄强,很干净。到新疆你去看看,那山都有这种感觉。如果它没有这种状态的话,它可能就不会达到一种高度。书写也是这种情况。

  记者:我明白了,那您的书风是什么样的,就像您说的,您行草的风格是什么样的?您是达到一种宁静的强大吗?

  宇文家林:怎么讲呢,应该是顺其自然吧,书风这个东西呢,你是不可制造的,怎么好制造呢,你根据你的状况去书写吧!

  记者:您在学习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宇文家林:就是让你知道,这东西它怎么发生的,怎么来的,它的来龙去脉,它从那个点到这个点上,为什么?这都是很有启发的。让你去学一种正大气象,可以靠的近一点,慢慢追上去。

  记者:通过这样的一个比较,您得到的书写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宇文家林:就是用笔啊,笔法。

  记者:用笔。

  宇文家林:对。

  记者:帖的用笔跟碑不一样?

  宇文家林:不一样,帖学的用笔很丰富啊,这个里面的内容很多,很丰富。

  记者:我觉得好像现在大家扎堆都在学二王。这正常吗?

  宇文家林:不学二王学谁呢?宽泛的二王是一个帖学系统,从古到今。要看怎么去学。对于行草,二王是源头!追源,这是好事情啊。至于学它有什么结果,要根据各人的情况。才情,学识,慢慢会形成一个什么面貌?要看个人造化。我们看看《大观帖》《万岁通天帖》,基本上是那个时代书写的一种状况。你翻翻看,很多人写的很相似的,和而不同嘛,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学二王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不要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记者:关于当代书法追求的展厅效果,您的看法?宇文家林:要感谢中国书协,展览造就了当代书法家。三名工程的书法家,都是通过展览走出来的。展览多是好事情,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把作品写好,投稿参展,我觉得是需要的。回避展览不现实,艺术已经进入了展览的时代。

  记者:您觉得我们的书法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宇文家林:是继承与发展的一个阶段。刚才讲现在大家扎堆都在学二王?二王有好多东西啊。不要以为学二王成了一种问题,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它是发展中的问题,继承中的问题。

  记者:其实您说您不愿意想那么多,但是我觉得您骨子里其实对书法的认识还是非常清醒的。

  宇文家林:一切随缘,用心书写。

  地点:南京

  采访时间:2013年7月9日

  

  王维诗《桃源一向绝风尘》

  138x34cm

  

  苏东坡《水调歌头》30x61cm

  

  《半楼+满袖》红笺对联138x23cmx2

  

  诸葛亮《诫子书》136x68cm

  创作笔谈

  宇文家林

  在“三名工程”的征集中,中国书协来函提供了三篇内容。我选择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来进行创作。因为熟悉拖了很长时间,到截稿前一天才书写。正好当时家里有放了很多年的老纸,豆绿的纸色,绵绵的粉粉的,手感极其舒服。按照中国书协“建议行草”的创作要求,采用手卷的形式。书写时并没有存多少所谓的创作心思,行文就意边读边写,非常快活。真要感谢欧阳修老先生写了这么好的美文,让晚生书写起来心手双畅顺顺当当。

  写好后左看看右看看余兴未了,同时所谓的作品还有提升的空间,且有些地方不尽如意。稍息片刻,理了理想了想,搦管再写一稿。作了些调整,如相同字的变化,节奏的快慢,浓淡的协调等等。书写时处在一种有意无意的状态中,没有磕磕碰碰很难过很不舒服的感觉。总之一切是顺当的。第二幅书写完工,再和第一幅相比好像是好些,其实相差也不是太大。就是她了!不想再写了,再写也好不到哪儿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是慢慢来吧!

  古人早就说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信然!因未“迫于事”,未作千秋之想,所以书写自然书写快活。入选了,也没有可以骄傲了,书法江湖上高人太多啦!对于书法创作,我一直心存“小富即安”的想法,慢慢来,不着急,只要年年有进步就好。欲望太多,“急火攻心”,是书写的大敌。本来书写就是件雅事,是“慢生活”,书写是为了让生活状态更加精致更加优雅。常听朋友说最近写字很痛苦,创作不出好作品,都是想法太多惹的祸,何苦!何必没事找事做,搞得很艺术,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不就是写字么!书写,没有想法根本不行,想法太多肯定不行!现代人给予书法太多的理念,让书法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书法失去了最根本的状态——书写。很多很多所谓的作品看似好像很艺术,好像很好玩,但有什么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是书法的根本。当书写成了问题后,传统书法的精神也就异化了。“大道”在哪儿?在心里在手中。遵循书法固有的规律,敬畏传统,理清头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学习书法纯属喜欢,因为喜欢就不会痛苦,高高兴兴地学习了三十多年。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选择什么样的“大道”,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然“自己适合写什么”因人而异。这种“适合”,我的理解是:一定要和自己的性情相合。相合,笔下才有真性情;相合,作品才能感动人。“自己适合写什么”找到了,要面对的就是创作的细节、技法的操作等等问题了。“技进乎道”,书写技巧掌握不好,“道”就无从谈起了。30多年的书法生活,有点成绩自然愉快,碰到难处静下心来思考。一路摸索一路走来,至于目前已写到什么程度,冷暖自知,自己十分清楚。书写之路长呢,慢慢来,不着急!

  

  毛泽东诗138x69cm

  

  《王世贞论书》44x6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