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吴为山:让更多雕塑作品进入公共空间
2020年01月14日17:13
吴为山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当代成就卓著的雕塑艺术家,对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对人类心怀大爱。他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被授予中国文艺界特殊荣誉——首届“中华艺文奖”。2012年,吴为山凭借青铜雕塑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荣获法国卢浮宫雕塑金奖,这是此奖项122年中由第一位东方艺术家获得。吴为山先生广博的人文学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受到了人们的尊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评价说:吴为山先生的雕塑艺术不仅表现了中国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吴为山

  吴为山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当代成就卓著的雕塑艺术家,对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对人类心怀大爱。他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被授予中国文艺界特殊荣誉——首届“中华艺文奖”。2012年,吴为山凭借青铜雕塑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荣获法国卢浮宫雕塑金奖,这是此奖项122年中由第一位东方艺术家获得。吴为山先生广博的人文学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受到了人们的尊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评价说:吴为山先生的雕塑艺术不仅表现了中国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2003年,作品《睡童》获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攀格林奖”(Pangolin Award),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

  2009年,作品《天人合一——老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获建国六十年城市雕塑最高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2011年获中国文艺界特殊荣誉——首届“中华艺文奖”;

  中国南京博物院设有“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韩国釜山建有“吴为山雕塑公园”。

  吴为山教授多次访问法国,对法国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主张雕塑创作要融汇中西方艺术的精华,并创造性地提出“写意雕塑”的文化概念,引领了当代中国雕塑创作的一代新风,其作品,写意传神,诗风荡漾,气势恢宏,独树一帜。赋予冰冷、坚硬的材料以炽热如火的灵魂;赋予静态的造型以灵动的气韵。他的文化艺术巨匠系列雕塑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文化巨匠非凡的精神世界,也向世界呈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广阔胸襟。他的普通平民系列雕塑赞美了温润的人性。

  自1996年始至今,吴为山先后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展览,2012年8月《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在英国皇家美术院成功举办。2012年9月《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在联合国总部成功举办。2012年11月《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意大利展》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罗马威尼斯宫举行。其不少作品被英国费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 Cambridge)、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和大学收藏。吴为山以自己的不懈追求,通过自己的杰出艺术创作和有创建性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名家评论 >>>

  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蕴含的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全人类的灵魂。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

  吴为山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从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的伟大革命中汲取灵感,几乎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塑造中国文明精髓的艰巨任务。

  从老子的恢弘宁静,到鲁迅的沉郁峻切,吴为山一次又一次地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二字的真义。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而这种平衡正是中国艺术的立足之本。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杨振宁

  中国古代雕塑造像胥为仙佛造型,出自想象,面目必多雷同。即以全国南北之五百罗汉而论,造像者非不欲塑造不同面型,然而,脱离实际人物,想象究亦有限,其捉襟见肘之窘态在在可见。此等塑像虽不乏浑朴肃穆之气,恐尚不能称为真正艺术也。近代以来人物雕塑崛起,中国雕塑艺术遂进入一新境界矣。吴为山教授英年歧嶷,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又为文化人系列造像。将文化精神溶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东方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季羡林

  艺术家往往创作能敏捷挥就者,难能刻画深入,能苦心经营者,少一气呵成之妙。为山作品神速痛快又能供人长期反复玩味,其用思灵活多变出人意表。

  法籍华裔哲学家、艺术家 熊秉明

  《谢为山兄塑像杜诗第一首韵》:为我塑幽姿,妙手臻灵境;狮山兀相对,池月印微影。胸宽象纬近,心同壶冰冷;留影对但丁,前事堪重省。

  著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饶宗颐

  吴为山教授拥有极为优秀的艺术天赋,在艺术创造上充满理想、激情和感性;他对人类伟大的文化成果怀有真挚的情感,在研究东西方经典艺术中形成自己深厚的学养,以大量反映文化追求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艺术家面向世界、不断创新的代表。

  中国雕塑悠久的历史和造型体系成为吴为山教授的资源,他发展了这种传统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创造了“写意雕塑”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出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气象,雄浑的体积充满力量,而妙巧的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如同“道”的存在,就在“有”与“无”的节奏韵律之中。他保持了雕塑“塑造”的传统,在作品的肌体表面,留下他抚摸岁月、触及生命的痕迹,也留下时间的印迹,由此,让人感觉到永恒。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吴为山树立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另外一个大的体系,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而且他能够把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变成吴为山先生他所倡导的这种大写意的风格,他的文化理念非常明确,作品形神兼备、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另外从教育来讲,我们过去整个的美术教育,应当说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苏联系统的发展,吴为山树立了另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同时也结合了每个人自己不同的艺术追求,我觉得这是异军突起,他的艺术成就,令人震惊。

  清华大学教授、美术家 袁运甫

  “吴为山现象”中的核心内容是他的雕塑创作。他的雕塑作品不仅有刚柔相济的鲜明个性,有含蓄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国文论中分析文艺之美有阳刚和阴柔之分,阳刚之美是一种壮美,他雄浑刚劲;阴柔之美则是一种幽美,他温婉柔和。两种风格的美均发自“天地精英”。艺术家得其一者,即有特点,而能兼有二者,则为大家风范。吴为山的雕塑艺术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很值得赞赏的。形神兼备是他追求的目标,但他不是拘谨的写实主义者。他的作品与其说是以形写神,不如说是“以神写形”更为恰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

  在中国,吴为山无疑是他同辈雕塑家中的佼佼者。他对儒家学说的深邃反思和他为孔子创作的半身胸像构成了南京博物院吴为山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馆的核心。吴为山对传统充满了敬重之情,并有相当好的收藏,包括从前的一些字画和雕塑作品。他最早从事的雕塑项目是上个世纪那些伟大的书法家、画家和科学家的塑像。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出自他对已故的伟大画家齐白石的研究。

  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 安东尼司顿斯

 

  12月14日,在“江苏雕塑月”活动期间,吴为山先生应章剑华先生之邀来到江苏省文联办公室,他们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谈起,深入地探讨了重大题材雕塑作品创作、写意雕塑、雕塑作品如何走进公共空间和江苏雕塑事业的发展等问题。

  主题雕塑

  章剑华:你为江东门纪念馆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自落成以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还获得了中国城市雕塑最高奖。去年,在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这组群雕又被各界媒体进行了全面诠释和报道,广获好评且影响深远。这次你回来,正值第二个国家公祭日,今天下午在省现代美术馆开幕的“江苏雕塑月”活动,也有一场以抗战为题材的主题雕塑展,你的代表作品也在其中。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你的这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谈起。

  吴为山: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三大惨案之一,我要用雕塑唤起人类的良知。我塑造的是无辜的平民:母亲、孩子和老人。八十多岁的老人抱着死去的孙儿,被强奸的母亲怀里抱着死去的孩子,十几岁的少年背着死去的奶奶……这些典型形象是从史料中,从千千万万个家庭当中提炼出来的。 我要把同胞被残杀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把每一个遇难同胞临死前内心的呐喊表现出来。这组雕塑,从家破人亡到逃难,再到冤魂的呐喊,这三者之间通过一条竖线、一条横线、一条斜线,三个节奏,最后推向高潮。它是波澜起伏、情感跌宕的雕塑乐章;它是一个起伏有致、在时空回荡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根本指向就是世界和平。

  章剑华:我曾多次参观过这组雕塑,觉得非常震撼。听了你刚才的阐述,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是从众多的史实中来提炼典型场景、典型形象和典型人物,再通过这些典型呈现出背后深刻的意义,进而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组雕塑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能让人感知人性深处对和平的渴望。这组群雕,其实就是一个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经典范例。重大题材,包括重大历史题材、重大爱国主义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曾多次与一些艺术家探讨过。今年,省文联也在实施重大题材的文艺创作:一是进行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进行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创作,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了一些有质量、有影响的优秀作品。我觉得,雕塑作品以其直观的立体呈现,或在重大题材的表现方面更有优势。

  吴为山:中国现代雕塑的历史仅有100年,也留下了一些重大题材的优秀雕塑作品。就如鲁迅先生讲的,塑菩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开始塑人。中国艺术家开始做肖像雕塑是从反帝反封建的杰出人物开始的。如,刘开渠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解放后,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标志着新的雕塑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我们缅怀过去的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开始了新中国的城市雕塑,纪念一个伟大的事件和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今天在创造重大历史题材的时候,首先要有历史的史实、依据,还有对历史的反思为表现主题,以我们的价值观为导向进行创作,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再回到1937年12月13日那天,但是我们有大量的史实资料,可以把感情融进去,体会民族在风雨飘摇时期的苦难不堪。这也是深入生活、体察民众,把自己的情感真正地融入到民族中去,这样的作品才能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

  章剑华:你刚才讲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历史,有以反封建杰出人物为开端的肖像雕塑,有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念碑雕塑,还有红色题材的主题雕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就是一组重大题材的肖像作品,这些肖像是平民的肖像,是民族的肖像,也是历史的肖像。就像你说的,无论重大历史题材重大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在创作中都是有难度的,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弘扬我们为世界所做贡献的文化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

  写意雕塑

  章剑华:有人说你既能体察传统雕塑体系性价值,更善于直接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写意”精神。你把中国书法、绘画独有的写意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理解融入雕塑创作,提出了“诗风荡漾,文意堂堂”的“写意雕塑”理念,在借鉴西方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做出既保留传统文化内核,又符合现代审美,具有时代气息新作品。我觉得你的这组群雕就是一个极具艺术含量的雕塑作品,它的创新性、探索性非常高,应该是你“写意雕塑”系列的代表作品。

  吴为山:我的这组雕塑首先吸取了现代设计的理念,与建筑融为一体;二是运用了多手法、多空间、多比例的综合性的雕塑艺术手法;三是带有强烈的写意性,可以说,在这组群雕中体现了20多年来我在写意雕塑上的探索。

  关于写意雕塑,我在多篇文章中阐释过。简言之,写意雕塑是在西方写实和抽象比较当中,在世界文化的语境当中,找到了自己民族雕塑的本体特征;今天的写意雕塑,即现代写意,既不同于古代,又融合了西方的写实主义,也融合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形式革命的成果,其成果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变形,在于把客观的形变成主观的形,把物质的形变成精神的形。再把中国雕塑、绘画、书法、家具、建筑的造型方式融会到写意雕塑中,但是根本的核心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的人文精神的背景下新的解释的发展,这就是写意雕塑的根本。

  章剑华:打一个不确切的比喻,就像现代的中国画有工笔,有写意,或者是工笔和写意结合。从历届专业美展来看当代美术创作的现状,应该是工笔多,写意少。雕塑也有写实的和写意的,当下中国雕塑创作是否也存在着这一问题。

  吴为山:我也打个比方,写实雕塑就相当于正书,写意雕塑就相当于行书,抽象雕塑就相当于草书。今后,三种风格应该是长期并存的,但以写意雕塑为主。从根本上说,写意雕塑是在写实和抽象两极之间找到一个点,在写意中表现最大的写实,在写意中表现最大的抽象,跟书法一样的,行书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正书的法度,在行书中也要表现草书的韵律和一以贯之的精神。所以,写意处于写实和抽象之间,现实和理想之间,也在艺术家的个性和共性之间来找到它最大的生存价值。如果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雕塑的发展的话,应该贯穿在民族精神的发展史、民族思想发展史和民族审美发展史当中。也就是说,不管写实还是写意,都应该具备中国精神。中国雕塑如果离开了中国精神,离开本民族精神源流的话,就会失去自己的方向,在世界对话中就没有了自己的文化生存,没有文化生存就没有价值。

  走进公共空间

  章剑华:我在省第四次书代会上提出,艺术作品要更多地走进公共空间,走近老百姓。现在我们倡导雕塑更多地进入公共空间,为人民服务。国外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的雕塑作品就很多,相对来说我们的要少一些。习总书记强调,艺术家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城市灵魂的符号和象征,我们要力倡雕塑走近人民,走进生活。

  吴为山: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三大支点:一是科学技术发明的朴素价值;二是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三是宗教与文化艺术对人类心灵的抚慰。雕塑亦然。雕塑走进公共空间,也是中国雕塑未来的发展趋势。谈到雕塑的发展,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雕塑和科学技术的融合。雕塑是和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紧密结合的。在农耕时代的陶瓷,石器、木雕;前工业时代的铸铜、铁器,再到工业时代的玻璃钢等化学材料的运用,使雕塑的发展很快;信息工业革命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发展和运用,使用多媒体来进行雕塑创作成为现实,比如3D打印。所以,科学技术对雕塑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今后雕塑的发展方向就是借用科技的成果,如材料和方式进行创作,还有受科技的成果对生活辐射的思想价值的影响。由于科技对生活的介入,雕塑都会打上科技的烙印,打上现代的烙印。科技的进步,会加快雕塑作品走进公共空间的步伐。

  江苏雕塑的发展

  章剑华:江苏雕塑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如徐州两汉文化雕塑、连云港孔望山石刻、南京六朝神道雕塑、栖霞山佛教造像、苏州紫金庵、保圣寺彩塑、无锡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雕塑等,不仅呈现了江苏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激发了江苏雕塑家对传统与创新、内容与形式、观念与艺术的反思和探索。江苏雕塑在当代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你的关心和倡议之下,我们成立了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今天下午将要开幕的“江苏雕塑月”系列活动,是省雕塑家协会成立半年来举办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雕塑展示和学术活动。接下来,江苏雕塑家如何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这是江苏雕塑面临的问题。

  吴为山:我生于江苏,是在江苏丰沃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江苏雕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代江苏雕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与全国乃至世界雕塑艺术之间的对话也愈来愈广泛。客观地说,江苏的雕塑家都很有灵性,但是缺少能够反映时代,能够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主题、大作品。成功塑造一个大主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首先,可以解决一个艺术家的历史情怀问题;第二,解决艺术家的宏大的艺术构思问题;第三,解决一个艺术家把握大的历史题材的问题。不要沉浸在小情小调的自我情愫的表现中,要有大情怀、大胸怀、大格局、大境界。不要故步自封,在题材上可以立足江苏,表现熟悉的江苏,表现历史深厚的江苏,表现生气活泼的江苏,把地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地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中华文化优秀的成分。所以,江苏雕塑家应该立足江苏、放眼世界,植根于江苏深厚的文化土壤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表现人类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这个就是江苏雕塑家应该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