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梅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
1967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原工贴、旦,后在匡亚明先生主持下,拜沈传芷、周传瑛、俞振飞为师,工小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长期潜心昆曲艺术成绩卓著的艺术家”称号,获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荣誉奖章等。
主要代表作品:折子戏《牡丹亭拾画叫画》《桃花扇题画》等;全本《白罗衫》《桃花扇》,精华版《牡丹亭》等。
走近石小梅,你会发现,她的整个艺术生涯是由学艺——拜师——演艺——授艺四个阶段贯穿起来的。
学 艺
她生在上海,长在苏州。家中父母,都与艺术无涉,也就谈不上文艺细胞的遗传。奶奶隔三岔五会带上小小的她,去苏州某戏院看绍兴戏(越剧)。她艺术的苗芽,是否在那时便已种下了呢?因为她嗓子条件不错,音准也好,小学老师推荐她去了苏州业余的音乐学校学唱歌。1960年,她考上戏校,成了昆曲班的学生,那时的她对于昆曲的发源、特色、唱法……还一概懵懂。但她最喜欢上练功课,而且从不觉得苦,每天都认真完成课上的动作,也因此,她逐渐比别人走前了一些。
从20岁到30岁,她在昆曲艺术表演上打下了良好基础,学到、排到更多的戏,还遇上了她人生的知己、她的丈夫张弘和她的恩师沈传芷先生。她艺术的新生,也由此开始了。
昆剧《白罗衫》石小梅赵坚 龚隐雷
拜 师
上世纪80年代,她结识了生命中的“贵人”: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因为匡校长对昆曲的爱好和对年轻演员的爱惜,她有了拜三位先生:沈传芷、周传瑛、俞振飞为师的机会。他们传授给她很多昆曲经典折子戏,特别是沈老师。
沈老师总共教给她近20个戏。教她第一出戏《琴挑》时,他年近八十,还中过风,一条腿已经不能正常行走。然而【懒画眉】短短一支一分钟的曲子,他不厌其烦,光身段就做了五次。不只这个戏,他教她的每一出戏,无不如此。老师还会拿出私藏的小折子让她抄下来学习。就这样,沈老师一对一地将他几十年对昆曲的理解和教学的经验,全部教给了她。这便是“传授”,口传身授。
石小梅与周传瑛(左一)、俞振飞(左二)、沈传芷(左三)三位先生合影
演 艺
几十年学艺道路上的艰辛、快乐、痛苦、磨练……,成就了她日后在舞台上的光彩夺目。
1988年,她携《西厢记游殿》《桃花扇题画》去北京演出,并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她把梅花奖奖盘带去给匡校长看时,他只笑着对她说:“小梅,你今后的路还很长。这只是个起点,千万千万不要骄傲。”她牢记老师们对她的教诲,在演艺过程中创作出了众多经典角色,如在昆曲《桃花扇》中饰演侯方域,获得了第八届文华表演奖;她还在《白罗衫》中饰演续继祖,这是她与丈夫张弘商量,在《白罗衫看状》的基础上,将该剧向两端延展,形成的一部全本大戏,迄今为止,这部作品舞台演出逾百场……,除了传统昆曲,她甚至还尝试了在现代歌剧《试妻》中,以昆曲演角色。
石小梅、裘彩萍《白罗衫井遇》剧照
授 艺
“前辈老师们以其经验与创造,不断丰富着昆曲的库存,像这样的事,我能不能也做一点呢?”带着这样的想法,石小梅一直走在传承与发展昆曲艺术的路上。
石小梅退休后,教学传承不辍,并于2011年成立石小梅昆曲工作室,旨在着力于昆曲剧目的整理与挖掘。
2018年4月4日晚,江苏省文联和省剧协“一脉相承”戏曲传承工程的第10场,是石小梅传承专场演出。石小梅师徒四人在全本大戏《白罗衫》中演同一出戏的不同折中的同一个角色徐继祖,获得了戏迷交口称赞。
石小梅接受采访表示,“在同一个大戏、同一个人物身上传承过程的递进。我把老师的戏传下去了,我很自豪,也很欣慰。虽然目前我们呈现在舞台上只能是三代人共同演绎,但它实际上是联系起了我们四代人的血脉,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省文联“一脉相承”戏曲传承工程昆曲名家石小梅
传承专场演出
从学艺到拜师到演艺再到授艺,之于昆曲的传承,石小梅一直走在路上,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