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张永祎 |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评大型理论通俗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
2023年06月26日09:36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进行深入诠释和生动展现,通过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评大型理论通俗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

张永祎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进行深入诠释和生动展现,通过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立足“两个结合”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那么,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与传承?我们党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又应当怎样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针对这些问题,节目的主创人员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第二个结合”的现实要求,深刻把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精准聚焦,追本溯源,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主要概念,逐一揭示出其中蕴涵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外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事的道德理念,深度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流变,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从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建设,从改革开放的年代到现代化建设时期,深入阐述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既引导人们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内在逻辑,又注重我们党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不断汲取智慧力量,重点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不管是天下为公与大公无私、民为邦本与执政为民、为政以德与三严三实、革故鼎新与改革创新、人唯贤与德才兼备、天人合一与绿色发展,还是自强不息与自力更生、厚德载物与道德建设、讲信修睦与诚信和睦、亲仁善邻与亲诚惠容,都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该节目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转化中超越,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充分展现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与生俱来、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传递深入人心的温度。要深入人心,就得设身处地,一方面要贴近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观众的引导。节目的主创人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心用情努力开创理论节目通俗化的新境界。一是听得懂。专家们的讲解,没有高深的术语,都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扣题,破题,解题,切题,点题,每每受益匪浅。为了让解读能够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该节目结合着将相和、六尺巷、红军盐、一把藤椅等生动故事,通过通俗化的表达和便于大众化的接受,把古今中外、来龙去脉剖析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二是看到见。能够让观众看得见形象,就是离观众最近的距离。通过动画短片《马克思进文庙》,虚拟了一段马克思与孔夫子的对话,让人们一看就明白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与孔子的大同世界非常契合,殊途同归;通过动画短片《“两个结合”》说明这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国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通过动画短片《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说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走得近。通过探访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影像故事,让我们获得了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和身处其中的沉浸感。包括在墨脱悬崖上建足球场的故事、“当代愚公”带领村民凿通“绝壁天路”的故事、山村教师刘秀祥建设教育高地的故事、闽宁镇的“巧媳妇”的故事、王继才坚守开山岛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引入,推动受众积极进行解码,领会文化传承的价值内涵,增强对理论传播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彰显多点聚焦的厚度。节目采用“文化溯源+探寻者见证+实践者讲述+世界青年说+权威专家阐释+聆听总书记原声”的丰富结构,通过多种维度的聚精会神,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理论厚度, 分别从字面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时代意义等不同的层面,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对同一个文化命题进行非常透彻的解读。比如,围绕着“天下为公”这一话题,首先告诉观众什么是“天下为公”,它的出处究竟在哪里。其次,分别介绍原始社会“天下为公”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孔子强调“天下为公”的原因所在,以及诸子百家不约而同形成的共识。第三,明确说明尽管封建社会统治者也崇尚“天下为公”,事实上他们根本做不到“天下为公”。第四,进一步解读从孙中山多次书写“天下为公”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到“天下为公”与共产主义理想高度契合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结合,历史地涵养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之所呼、我必有应”的为民情怀。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时多次提到“天下为公”的理念。这个理念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脱贫攻坚等治国理政举措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应该说,沿着“天下为公”这条线索,整个脉络非常清楚,表达得非常透彻。通过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彰显出的就是“天下为公”的真理力量、创新发展和实践伟力。

发现他山之石的角度。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畅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节目里,特别地引入了许多“老外”的面孔,确实平添了一种外国人看中国智慧的新维度。我们怎么也没想到,“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仅汉语讲得流利,汉字写得漂亮,还对汉字研究那样的痴迷,这不也正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吗?同时,我们也非常感叹俄罗斯青年汉学家汉伊理的真实坦诚,他说自己原本只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后来发现,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十六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 300 项发明和发现中,中国占了 173 项。这正好印证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拥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无畏品格和进取精神。英国青年汉学家寇哲明博士对厚德载物的“德”字的不同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有新意;对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之间源流关系,也讲得非常清楚,很有说服力。诸如此类的还包括许多外国留学生的演讲演绎,通过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智慧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他山之“识”,亦可攻玉。

突出承前启后的力度。就现场整体安排的构成来说,主要有三组人群,专家进行讲解,儿童参与诵读,最多的就是青年人,据说现场先后有一千多名中外年轻人。很显然节目的基本定位就是瞄准了青年人这个群体,他们不仅是接受专家教诲的对象,也是启迪儿童的重要主体。现场邀请了许多知名高校的青年代表,他们个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通过他们的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与专家进行交流,让年轻人的互动声音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青年观众更容易接受,主创人员破费踌躇,他们循着青春的脚步,踏着轻盈的节奏,探着青年的心理,通过跳跃的时态、活泼的语态、“酷炫”的状态,不断地铺排出青春的美好姿态,运用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全力以赴地走入他们的眼中耳中心中,真正实现与心心相印的同频共振。“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年轻人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他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力军。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也就难怪该节目不厌其烦地把思考、提问、分享、展示等青春样子,描绘在舞台和屏幕的追求上,抓住青年群体也足见主创人员的立意较高、把握较准、看得较远。

打造丰富多彩的亮度。演播大厅的背景采用重檐庑殿式的大屋顶作为舞美造型,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隐喻其中。舞台没有冗杂的点缀,只有简洁大气的构图,通过视觉上的极简与至美,织构出可以延伸出许多想象的巨大空间。从这里呈现出来甲骨文、豳公盨铭文等传统文化元素,不是简简单单地体现古色古香,而是充盈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气韵。这次的安排完全不同于以往纯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总体构思上打破了固有的桎梏,因需制宜,因事制宜,触类旁通,生龙活虎,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围绕精准阐述理论的目标下,每每都力求创新呈现方式,不断地融入诗词歌赋、书法篆刻、戏曲武术、音乐舞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舞台动起来,让气氛活起来,让思绪飞起来,让激情嗨起来,中国智慧与传统艺术因此水乳交融、形神兼备,直接成为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通过歌舞《幽兰操》,不仅让我们知道“为政以德”最早出自孔子之口,而且还知道孔子希望通过德政而达到社会秩序井然的理想状态;通过《五子之歌》的现场演绎,表现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颠舟的古老遗训;通过舞蹈《海之梦》,表现了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以礼相待、平等交往,尝试建立和平与和谐的国际关系;通过朗诵《岳阳楼记》,表达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通过现场外国留学生同唱《一路繁花》,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感激之情等等。如此载歌载舞地演绎中国智慧,确实让这些怦然心动和荡气回肠的场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润物无声的作用,恰到好处地定格在人们心领神会的记忆之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智慧中国行》着力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上呈现时代华章,不仅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表明主创人员紧紧抓住“第二个结合”这个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契机,快速行动起来,通过在神州大地上的“行进寻访”,贴近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和切身感受,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应该说,这个节目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继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份高质量的视听产品。

节目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社会是欢迎的,我们也是点赞的!

责编:王紫荆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