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喳,喳喳喳——”,新年雪霁,还没有进村,就听见一串串喜鹊的鸣叫,让在外漂泊太久的我,感到无比的亲切,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喜鹊喳喳,仿佛一块无形的磁石,将我牢牢吸引。当快步走到老屋门前,只见蓝水晶一般的天空下,一株高大挺直的白杨立在庭院,高高的枝杈上,架着一具漂亮的大鸟窝——窝儿,呈漏斗状,由一根根树枝横斜穿插构织,结构精巧,十分紧致。聪慧的鹊儿,选择三股树杈来筑巢,恰似一只柔韧的手掌,将鸟窝稳稳托起。
这样的窝,犹如一个温暖怡人的家,一具诗情画意的摇篮!
冬曦如村酿。一缕缕琥珀色的阳光,清清暖暖洒在屋瓦、草垛、篱笆、树梢的积雪上,反射出玻璃一般透明的光芒——这雪霁之光,映在一对对喜鹊黑缎子似的翅膀上,弥散着幽亮亮的蓝光,伴随着鹊儿的蹦蹦跳跳,树枝上的雪粉簌簌而落,那光亮闪闪烁烁,简直迷人极了。
“吱呀——”一声,正当我发愣之际,老屋的门开了,母亲笑盈盈地走出屋子,兴奋地喊着我的乳名,喜滋滋地说:“喜鹊一个劲地欢叫,我就知道准是你回来啦!”她一把接过我的行囊,紧紧牵着我的手,朝树上感激地说道:“你们真是我的报喜鸟!”
吃罢母亲亲手烹制的美食,我坐在南墙下负暄看书,喜鹊断断续续的叫唤声,不但不聒噪,反而成为了一种慰藉,给人一种安宁!
听得久了,感觉喜鹊喳喳叫,不仅是鸟语,更是歌唱。头顶上的这一具鹊巢,为“五口之家”,一对夫妇和它们的三个孩子,其乐融融,快快活活,不仅是巢,整株树,整座村庄,乃至周围的田野,都是它们的家园。
当一家子在天空飞翔时,一双双翅膀,忽上忽下,扇动空气,呼呼作响,宛若一缕缕电流穿过,当地上的影子恍恍惚惚飘远,那喳喳喳的余音仍袅袅不绝,给冬日的村庄增添了喜气,与诗意。
趁天晴,我随母亲下地,给麦苗保暖,给油菜施肥,五只喜鹊叫喳喳,又蹦又跳,跟在身后觅食卷叶虫,灵巧的喙儿,不时啄出一只肥嫩嫩的青虫儿。见我们回首瞧自己,它们就歪起小脑袋,拿野葡葡般的乌黑的小眼睛盯着我们,调皮而乖巧的模样,惹人爱怜。有了它们的陪伴,让人感觉在冬野干活一点也不孤寒。
这样的时分,聆听喜鹊叫,感觉繁闹的乡村集体时光并未走远,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历历在眼前,喳喳喳的歌唤,让人穿越时空,回到蔷薇色的往昔岁月。
母亲告诉我:喜鹊不但是“报喜鸟”,给人带来吉祥,而且还是“报恩鸟”,给人带来幸福。当进入天寒,“众鸟高飞尽”,村庄只剩下不多的留鸟,其中,就有忠实的喜鹊,为人们驱走乡间的严冷,与寂寞。
为了感谢它们,不仅母亲,许多村民纷纷行动起来,自觉保护它们,当进入丰收时节,会特地留一些果实在树梢,其中,有红通通的柿子、黄灿灿的楝果、乌赤赤的枣子、紫红红的冬青籽、赭黄黄的无花果……让鸟儿们度过一个无忧无虑的冬天。
有了母亲和乡亲们的保护,喜鹊自然而然以村庄为故园,与人们朝夕相处。一年四季,它们不但帮村民们除害虫,而且为人们纵情歌唱,用吉祥的声音滋润大家的心田。
人与鸟,就这样心心相印,成为了乡音、乡情、乡愁的组成部分!
离别时刻终于来临。在母亲的目送中,我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就在我即将走出山凹时,空中,忽然传来一串串喳喳叫,是喜鹊!它们用方言、用歌声为我饯行来了。这多么像一个儿时的旧梦,一首失散风中的歌谣。
一瞬间,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唰”地滑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