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是莫奈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美术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作品。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绘画作为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分水岭,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日出·印象》堪称印象主义最典型的代表。
印象主义的开山之作
1872年,在法国勒阿弗尔港口的黎明,莫奈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到晨曦间繁忙港口特定和典型的瞬间:一轮红日正冲破层层云雾冉冉升起,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若隐若现的朦胧之中,水天一色。在灰色的基调里,画家用淡淡的群青色、橙红色、墨绿色和急促跃动的笔触写意般地描绘出清晨港湾的印象。依稀可见的工厂烟囱、耸立的吊车,在莫奈概括的笔触中一带而过,停靠在远处岸边的船舶或正欲起航远行,或正忙着装运与卸货。朝阳投射在水面中的倒影和行驶中的小船,一切均呈现出迷人景色的勃勃生机,且流露出油画现场写生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充满着特定光线、典型氛围中变幻无穷的色彩魅力。
莫奈曾经这样描述创作这幅作品的心理活动:“我想在最容易消失的效果消失之前表达我的印象”,这段表述一语道出了画家鲜明的绘画情趣及其执着的艺术追求。
1874年,莫奈和他的朋友们举办了“无名画家展览协会画展”,首次向人们展示了他们这一群体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绘画理念。印象主义画派的“印象”一词也正是来源于莫奈的这幅作品:一位评论家嘲讽他们的画展,并称其为“印象派”,而莫奈索性接过这个称谓,高举起“印象”的旗帜,成为印象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
倾情光和色的微妙变化
莫奈1840年生于巴黎,从小喜爱画漫画,15岁那年认识了同乡著名风景画家欧仁·布丹,在布丹的引导和鼓励下,莫奈开始学习绘画。1859年他又结识了巴比松画派画家特洛容,并为其作品所吸引。1862年,莫奈遵从经商父亲的旨意,进入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的画室学习,这位受过布丹思想影响的学生对学院派的画风不感兴趣。重要的是,莫奈在那里结交了雷诺阿和西斯莱,他们志趣相投并结为莫逆之交,不久即离开了这个画室。他和西斯莱等人相约一起到枫丹白露森林写生作画,他们以大自然为师,尽情地描绘着森林、田野、河流、湖泊及其空气和阳光。1863年,他在落选沙龙作品展览会上看到了马奈所画的《草地上的午餐》,更是深受启发,从此,他着力摒弃前人程式化的影响,在自己的作品中致力于光色变化的探索和研究。
莫奈对光色变化的观察和描绘非常严谨,一丝不苟。为了真实描绘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色彩区别与变化,他常常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光线下重复描绘着同一个对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他从1893年开始陆续完成的系列组画《卢昂大教堂》,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同一对象的描绘,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或金碧辉煌,或华美灿烂,或沉稳厚重,充分显示出油画表现光色变化的独特视觉魅力。莫奈艺术生涯后期创作的《睡莲》系列则使他对光色变化的表现达到了更加炉火纯青的地步,画面中色层肌理的表现更加丰富,色彩变化更加微妙精彩,运笔更加洒脱自如。
现代艺术的端倪和曙光
在印象主义之前,西方绘画总体上来说,还是处在模仿客观自然的阶段。19世纪上半叶,法国照相术的发明促使一部分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绘画观念,模仿客观自然的画法受到了挑战。
自印象主义开始,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观念的变革以及绘画技法的革新。在西方绘画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印象主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印象主义画家们是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年轻画家,他们不满保守的沙龙排斥青年画家创新精神的行为,经常在巴黎的咖啡馆聚会,自由地谈论着艺术问题,也常到塞纳河畔对景写生。他们以革新的姿态,将光色变化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实践之中,强调画家的真情实感,摆脱了传统绘画以及学院派的束缚,向世人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此后,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则试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另辟蹊径,凸显画家的主观意识和个性面貌,探寻艺术表现的本质。
进入20世纪,西方画坛上陆续涌现出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画派或画家,绘画艺术在突出绘画本体语言趣味性的同时,不断地彰显和强化着画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现象上看,印象主义是在追求光与色的客观变化。然而,如果从更深层次上来看,印象主义在表现光色变化的同时,已经开始重视和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从学理上追根溯源,印象主义的出现自然被很多学者视为绘画艺术走向现代的端倪和曙光。
(作者系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