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刘旭东 | 喝彩与建言——评扬剧《鉴真》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19-04-08 17:06:00
扬剧王子李政成确实是有号召力的。他一出场,总要引起阵阵喝彩。他演的鉴真扮相之俊美,时时让人想到唐僧。这可能是观众在看新编历史扬剧《鉴真》时共同的感受。当然,鉴真只是唐僧之一,不是玄奘。他慈悲,执着,坚忍不拔。六次渡海,九死一生,百折不回。其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也是这部扬剧感人的力量。

  扬剧王子李政成确实是有号召力的。他一出场,总要引起阵阵喝彩。他演的鉴真扮相之俊美,时时让人想到唐僧。这可能是观众在看新编历史扬剧《鉴真》时共同的感受。当然,鉴真只是唐僧之一,不是玄奘。他慈悲,执着,坚忍不拔。六次渡海,九死一生,百折不回。其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也是这部扬剧感人的力量。

  用扬剧反映扬州的鉴真,是再好不过的。这种题材与形式的贴近性,对扬州观众来说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亲和力,对于扬州以外的观众来说也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熨帖。有人说戏曲就是中国的歌剧,那么,这部新编历史扬剧就是另一部歌剧《鉴真东渡》。

  扬剧《鉴真》剧照

  歌剧《鉴真东渡》曾将鉴真六次东渡艺术化为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六个部分,是诗化的鉴真,阳春白雪。扬剧《鉴真》却用写实的方法,几乎把鉴真六次东渡的真实故事都融入了剧情,让观众有一种大事不虚的历史真实感,平易近人。诸如日僧邀请,朝廷禁令,守将阻挠,海上风暴,崖州脱险等等,历史和剧情都是基本吻合的。剧中人物在历史上也有名有姓。鉴真以外,日僧荣睿、普照,弟子祥彦,如海,采访使班景等均史有其人。

  扬剧《鉴真》剧照

  不过,仅有历史是不够的。历史剧首先是剧,然后才是历史。作为戏剧的《鉴真》,它在剧情设计和人物构造上均颇见功力。它并没有拘泥于历史。鉴真的一心向佛,矢志不渝,是全剧的核心动力。其余人物的命运和形象都作了大胆的创造、改变或合并。祥彦、荣睿的蹈海死谏,如海的先举报后幡悔直至壮烈牺牲,班景对鉴真的先缉拿后追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三段戏特别令人难忘。一是守将挡关,僧徒死谏。二是剧中《治疠》一节,鉴真以青蒿入药,舍身试药,以致目盲。三是如海在风暴中攀桅落帆,直至摔亡。这些戏都是编导的艺术创造,是大胆的虚构。既传奇,又精彩。它符合历史的可能性,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

  舞台呈现同样让人震撼。视频与道具的结合,将海上的惊涛以及与风暴的搏斗等,都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观众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海的表演值得称道,扬剧程式与杂技的结合,高难度动作出人意料。鉴真唱腔激越而感人,其中哭徒一段几乎催人泪下。

  由此观之,真实的剧情、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表演、优美的唱腔、精彩地集中在这部《鉴真》的舞台上。说它是一部成功之作,精品之作,当不为过。

  扬剧《鉴真》剧照

  我对于这部扬剧还有两点建言:

  一是主题的开掘和题材的拓展还可以更深更宽一些。现在的剧情,只是写了鉴真的东渡或者东渡的鉴真,而对鉴真到日本后的作为几乎没有涉及。这是大多创作者面对这一题材时都会做出的选择。因为这样写,戏剧冲突相对容易构成,戏剧主题几乎是天然成型的,戏剧的完整性很好达成。但这样写,对这一题材的价值有些可惜。如果不甘平庸的艺术家能够补写一些甚至将戏剧的重点内容放在鉴真到日本后的作为、成就、贡献和影响上,就更好了。鉴真东渡当然是为了弘扬佛法,但他客观上带去了大唐的文化,如果将这种文化交流的成果而不仅仅是弘扬佛法的成果展现出来,作品的主题将得到突破和升华,它对人类的现在和未来都会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剧更是如此。《鉴真》的精神指归如果站到这样的高度,一定会引起更大的共鸣。当然,这样写,也许就是另外一部《鉴真》了。

  二是地方戏要有地方戏的特色,可以借鉴京昆,但不能失去本色。扬剧应该有泥土的芳香、草根的气息。即使在历史剧中也是可以保留这一特点的。近年来,扬剧推出了《不破之城》《衣冠风流》等新编历史剧,它们都是精品,在雅化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但也给我带来了一丝隐忧,扬剧的雅化可能弱化了扬剧本身的特色。

  作者简介

  刘旭东,笔名“东坡之东”,国家一级编剧。现为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