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孙建国 | 充盈着诗意的生命活力
2019-03-01 14:49:00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当下,原创现代戏走向不容乐观。现实题材表达逐渐出现概念化、雷同化,情节模式逐渐出现简单化、趋同化。在这种情形下,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会演剧目,靖江市锡剧团10月7日晚在南京紫金大戏院献演的原创现代锡剧《召唤》,却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功。

  ——评原创现代锡剧《召唤》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当下,原创现代戏走向不容乐观。现实题材表达逐渐出现概念化、雷同化,情节模式逐渐出现简单化、趋同化。在这种情形下,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会演剧目,靖江市锡剧团10月7日晚在南京紫金大戏院献演的原创现代锡剧《召唤》,却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功。

  作为一种审美文化,中国戏曲艺术体现了特有的民间智慧,伴随着欢快、轻松、诙谐、灵动,充盈着诗意的生命活力。与一般戏曲用器物或景物作意象不同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巧”,恰恰是《召唤》的主体意象,使得全剧洋溢着轻松、诙谐的气氛。这个“巧”,可看作一种工作方式,一种工作谋略,也可看作是一种民间智慧。无论是第一场《家庭会议》中“巧”接电话,借机摆脱尴尬;第三场《三顾茅庐》“巧”遇钱贵插科打诨,造成绯闻误解;还是第四场《借鸡生蛋》中创业初期“巧”用邻村优质咸鸭蛋再行包装推销、“巧”用善意的谎言向妻子“借钱”归还村上外债,等等,“巧”的意象都以动静结合、明暗互文的方式贯穿全剧。李大江,是一位普通并且不平凡的支书,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时代先锋,是一个新型的模范干部。他开连锁超市,在积累了两千多万个人资产后,毅然听从镇党委的召唤,从老支书手中接过了一穷二白的兴德村。他用智慧闯过了重重难关;他凭耐心和真诚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他用七年时间就将原本比较落后的兴德村建设成家家住小楼、处处闻花香、年生产总值达4.8亿元的先进典型模范村。

  戏曲的写意性,其核心是诗化原则。《召唤》深得其中三昧,没有铺开来写琐碎的开连锁超市、成立兴德科技发展公司的具体过程,而是通过家庭会议、临危解难、三顾茅庐、借鸡生蛋、巧迁祖坟、同心合力等关键情节,运用以虚拟实、以假当真、以少胜多、以简代繁等艺术手法,凭借假定性的舞台时空和虚拟化的程式表演,从简约的形态中传递出悠长的信息,运用空灵的意象表述纷繁的实在。李大江的智慧和忠诚也就在戏曲的写意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虽然民间的智慧从一开始就并非那么精致,但是却往往充满着种种诗意的灵活与变通,并且也往往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种种诗意的提升。

  语言和情感是构成戏曲诗意的基本元素。无论是戏曲的唱词或道白,都由语言组合而成。戏曲音乐、舞台美术、表演艺术,都得由剧本的文学语言提供根据。袁宏道云:“凡传奇(戏曲),词(语言)是肉,介(动作)是筋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召唤》的戏曲语言,无论是宾白,还是是曲词,都清新隽永,情文并茂,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铺叙,戏剧冲突的形成,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如何使大家熟知的全国劳模杨恒俊的故事在锡剧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思想光辉,这是让《召唤》编剧煞费苦心的事情。要把老故事排成新戏曲,一个重要的关节就是抓住作品的关键元素(情感)进行创新,做出新的诠释。

  元末著名戏曲家高则诚曾经感慨:“论传奇,乐人易,感人难。”《召唤》创作者深知,李大江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村支书,也应当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在《召唤》中,几乎都以情感这一核心元素作为剧情高潮与矛盾的最终审判结果。情,而且是人世间最能打动人的真情,直抵每个观众最柔软的的心灵深处,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召唤》集中表现了李大江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真情、对老支书和同事余娟的友情、对大姐和女儿的亲情,以及对妻子的爱情。例如,当李大江到医院探望妻子陶芳时,内疚地说:“陶芳,不要哭,不要哭。都怪我不好,让你受委屈了,我替你按摩按摩。”说完,他立即将妻子的那条伤脚抱在怀里,轻轻地按摩起来。这种最直接的表达关爱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却闪烁着相濡以沫的爱的光辉。又如,李大江巧妙向妻子借款40万元偿还村里的外债,恭维地说:“陶芳,你不仅是我的老婆,还是我的管家,更加是我心中的女神!”陶芳没好气地说:“我是女神经……”李大江幽默地说:“我呀,就喜欢这样的女神经。”至此,妻子所有的误解、不满、委屈,都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性的氛围中烟消云散了。这些富有诗意的、接地气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语言,将亲情、友情和爱情诸多情感相互交织,密切关连,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召唤》最大的成功,就是将李大江放在情感冲突中凸现诗性情怀,展现乐天悯人,体现睿智之美。李大江面对刁钻村民钱贵胡搅蛮缠、面对众多讨债人无理取闹、面对部分村民的愚昧无知、面对至爱亲朋的大惑不解,从容不迫,斗智斗勇,微笑相迎,化险为夷,攻克一个个难关,赢得一个个胜利。至此,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李大江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逐步丰满起来,逐渐矗立起来。其中所包孕的民间的理想与智慧,体现出民间生活的自身的逻辑性,显示出一种民间的自在与自发的道德力量和文化魅力,代表着一种元气充沛的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孙建国,1957年生,江苏高港人。泰州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7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泰兴师范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泰州师专党委宣传部部长、泰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副会长、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80年开始,在《文艺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和文艺评论作品数百篇。著有儿童文学集《欢乐号飞船》、学术专著《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散文集《往日时光》、文艺评论集《蕙风如薰》等16部。曾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