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少年文学院正式挂牌。这一由文联、作协系统联手教育系统,将著名作家资源、出版家资源系统化导入中小学作文教学、推动两者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力争打造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相结合的“吴中样本”,为当地培养文学后备人才探新路。
吴中区地处长三角腹地,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星罗棋布,宝带桥、香山帮营造技艺、碧螺春茶制作技艺等世界级、国家级文化遗产灿若星辰。文学方面,以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王鏊,新文化运动先驱叶圣陶等为代表的先贤名家,创作了举不胜举的文学经典,造就了吴中文学创作发展的沃土,让吴中成为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创作、采风的首选之地。
吴中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发展,先后建成投用区公共文化中心、文化创意大厦、凤凰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载体,组织出版《吴中文库》等文化丛书和书籍,精心举办世界语言大会、“对话吴中·对话文学”等文化活动,培育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优秀基层文学创作团队,其中中国作协会员12人,江苏省作协会员20名。2018年5月,吴中区被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中国“文学之乡”称号,文学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据了解,吴中少年文学院自2017年底开展创新探索实践,秉承“固吴文根柢,育文学新苗,助吴中教育,铸民族精魂”理念,借鉴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办学模式,开展公益讲座、采风、作文大赛等活动40余场,引导学员将文学融入生命、融入社会,让文学凸现生命个性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受到学员和家长、老师的欢迎,也积累了一定的办院经验。目前,该院学员已从一开始的150名发展到450名,学员们创作积极性高涨,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一批学员在《中国校园文学》《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生》《少年先锋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金旻哲创作的历史小说《几尺惊鸿河山意》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受到业界好评。
此次吴中少年文学院完成民政社团登记并在天成中学落地挂牌,不但标志着该文学院的正式投入使用,也意味着该院从此有了专用的固定课堂。与此同时,文学教育将辐射吴中区中小学校,即全区各中小学校均可成为少年文学院的流动课堂。
今后,该院将依托中国文联中华文学基金会、江苏省作协等机构、团体,聘请全国著名作家、出版家、知名文化学者、特级教师担任导师,排出课程菜单,针对学员和全区中小学校,通过现场教学、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系列文学讲座,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培养更多青少年的文学兴趣,帮助他们学到学校教学之外的知识,提升文学写作能力。对吴中区中小学校语文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现场听讲或视频观摩等途径,提升文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个人的文学情怀,往往是青少年时期就孕育的。办好少年文学院,开展好中小学文学教学,是文学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重大。”省作协主席、吴中少年文学院名誉院长范小青表示,吴中少年文学院为创造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文学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发展的吴中模式、吴中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学后备人才的系列培养开了个好头。
挂牌仪式后,“以梦为马,诗韵年华”天成中学文学周活动同时举办。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荆歌、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胡竹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何立伟、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分别以《阅读、写作和我们的世界》《让文学照亮少年时代》《亲爱的日子》《文学的力量》为题,为吴中区各校推荐的中小学生代表作了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