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深度研讨 | 苏南当代现实的文学书写
来源:无锡文艺界   2021年04月12日08:58
“苏南当代现实的文学书写——作家王顺法作品研讨会”由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无锡市作家协会承办。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省作协名誉主席范小青,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钟山》主编贾梦玮,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戴月波,无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建,《青春》主编李樯,无锡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立群,无锡市文联副主席、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等嘉宾,以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田良臣,以及江大教生代表出席研讨会,与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的无锡作家王顺法一起论道文学、品味文化。

什么是当代中国的现实?

什么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

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中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这种历史性巨变,就是当代中国千千万万人最直观、最直接、体验最深刻的现实。

已经变化和正在发生的现实谁来书写?怎么书写?在由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无锡市作家协会承办举办的“苏南当代现实的文学书写——作家王顺法作品研讨会”上,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省作协名誉主席范小青,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钟山》主编贾梦玮,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戴月波,无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建,《青春》主编李樯,无锡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立群,无锡市文联副主席、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等嘉宾,以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田良臣,以及江大教生代表出席研讨会,与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的无锡作家王顺法一起论道文学、品味文化。

关注现实文学的“王顺法现象”

今年62岁的王顺法是宜兴市丁蜀镇人,自幼酷爱文学,自2016年6月以来坚持创作,至今已写出200多万字的作品,多篇作品在《钟山》《太湖》《雨花》《北方文学》等国内著名文学刊物上发表。代表作《扬州在北》全书24万字,生动地描写了宜兴乡镇企业家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是一曲拼搏奋斗、开拓创新的时代赞歌。

“在作家的队伍中,像王顺法这类的作家是值得关注的,我们姑且称之为‘王顺法现象’,他们虽然人到中年,但有着厚实的人生积累,也有充分的创作热情,创作精力较为旺盛。”范小青说,王顺法的文字结合了自身经历,用质朴凝练的语言,对人生和文学作了生动的解读。当下,各级文化部门都在大声疾呼,号召作家们关注、书写现实题材,反映当代的改革现状,但有别于报告文学的优秀的虚构作品很少,王顺法的小说是其中的成功典范,且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人特点。“作家要处理好生活与提炼的关系。” 范小青说,生活是富矿,也可能是陷阱,写作要从富矿中提炼能制作精品的东西,这种能力需要在长期写作中摸索,更需要用现代意识去审视。

现实主义文学要叙述当下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现实,是无比鲜活的现实。

杨建说,王顺法的作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现实。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讲述方式,能更好地对话这个时代,把握和呈现当下的中心精神、中心经验,去思考现在、过去和未来。这对于推介无锡、理解无锡、感受无锡,都很有价值。而无锡文联,作为推介、培育文艺家的组织,将更多地关注像王顺法这样的作家,推介他们,推介他们的作品。提炼出 “王顺法现象”,让更多的作家书写现实,记录已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实践现实文学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在之后文联和作协的工作中,我们也会连接更多更高层次的资源,通过扩大朋友圈来指导和帮助无锡文学艺术人才的成长。”杨建表示,无锡文联将与社会各界携手,打通学界和业界,链接城市文化和高校人文资源,实现相互涵养、相互赋能。

草根作家书写时代华章

研讨会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旨在立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机制,总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中国方案”和“苏南经验”,推介苏南现实主义创作群的优秀典型,弘扬主旋律改革文学的现实关怀与红色基因。

戴月波表示,苏南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示范区,也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窗口”,高校对于推介地域优秀创作人才、繁荣江苏文学创作责无旁贷。他认为,王顺法受聘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是一个开始,期待人文学院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繁荣无锡的文化事业,为无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贡献。

在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书记贾梦玮看来,文学创作的第一线硕果累累,他们对人文创作的积累,以老师的身份,把经验、感悟传递给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著名作家、《青春》主编李樯则认为,成功的作品是能够打动人的。王顺法小说的结构设计相当成功,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命运改变不是A到B的平铺直叙,而是波浪式的曲线上升,细细品读,引人入胜。

市作协名誉主席陆永基说,王顺法拥有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非同寻常的创作激情、非同寻常的文学禀赋。他的童年生活艰难坎坷,15岁辍学,18岁担任大队干部,30多岁投身商海,对于写作而言,他所有曲折而丰富的经历可谓巨大财富,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读他的小说,可以感觉到文字的喷涌而出、情感的充分释放,拥有这种写作状态,十分难得,十分幸运。

“他的作品‘干货满满、紧贴大地、深深植根’,除了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黑陶说,王顺法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他个人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收获,也是无锡文学值得记录的收获,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比历史著作更深的历史真实。

张春梅、韩宇瑄、张宇、刘洛君、姜琴等先后代表文学编辑、学校教授、作家同行、青年批评家、青年读者对王顺法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在研讨中,他们分别从生命体验书写、人性探微、创作精神、工商业书写、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切入王顺法创作,或宏观透视,全景扫描;或文本细读,微观体察,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理路,昭示着王顺法创作读解的广阔可能性。他们普遍高度评价王顺法文学创作的现实追求与热忱品格,认为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草根作家”,王顺法将自己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程中的亲身感悟融入文学创作,在复杂的爱恨情仇之间,为改革塑像,为时代写心,谱写出一曲具有“草根”特色的时代乐章。

更多精彩观点

韩宇瑄 江大人文学院副教授

王顺法的“琉璃三部曲”写尽了创业之难、创业之苦,也讴歌了创业之人、创业之精神。其作品不仅在人物塑造上向内开掘,并且在商业观上也采取低视点、低音调、低站位的草根视角,以别样的方式书写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以特异的角度实现自己致敬时代、致敬先锋、致敬努力的“史诗性”追求,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张 宇 江大人文学院副教授

《扬州在北》生动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企业争当时代排头兵的魄力,绘制了农民企业家拼搏奋进的身影,描摹出感人心魄的爱情纠葛与欲望,并坚持道德的标高,为时代人心、人性留下一份独特的见证。在新世纪以来的商场小说中,如《扬州在北》般质朴无华而又感人深邃的书写很难见到,为当下长篇小说界带来了新质素。

刘洛君 江大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王顺法先生的《苏南的雪》《扬州在此》《琉璃红琉璃黄》三部作品。作为95后,虽然没有亲历书中所处的时代环境,但是跟随作者的书写,我好像完全置身其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作者用平实真切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我原先对此类题材作品的阅读期待。

姜 琴 江大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

王顺法先生笔下的创业英雄们不是追名逐利的商业机器,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更有温情,正因为有无数个方旭明、王子清,才创造了“苏南速度”、“中国速度”等奇迹。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拔高人物形象,而是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构建了一个不断分裂的世界,运用人物“内心钟摆的巨大摆动”回应那些开放型的冲突,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2024
江苏省文联成立70周年图片展
202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