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4月23日09:04
4月13日至21日,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六台跨越剧种、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戏剧,展现了罗周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精妙的创作手法。本次活动不仅是个人创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江苏文艺成果的生动展现,更是一场中国戏曲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从昆剧《六道图》的艺术极境,到扬剧《郑板桥》的文人风骨;从昆剧《世说新语》的魏晋风流,到闽剧《幻戏图》的情之所至;从秦腔《无字碑》的孤独王者,到越剧《织造府》的红楼幻梦……

4月13日至21日,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六台跨越剧种、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戏剧,展现了罗周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精妙的创作手法。本次活动不仅是个人创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江苏文艺成果的生动展现,更是一场中国戏曲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于4月21日举行。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分别主持会议。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超致辞。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契机,期望将与会专家的宝贵意见转化为推动江苏戏剧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助力更多文艺名家在江苏这片文化沃土上成长,推动江苏文艺事业走向更加繁荣的发展阶段。

仲呈祥、季国平、柳萍、吕育忠、周育德、马也、王馗、赵建新、罗松、武丹丹、刘玉琴、康伟、方标军、刘旭东、汪人元、张弘、郦国义、徐春兰、李晓燕、侯红琴、李政成等20余位与会专家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继者、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表达等方面来谈罗周的戏剧创作,并从罗周的创作出发,延伸讨论江苏戏剧创作的发展规划,提出意见与建议。大家给予这次晋京展演很高的评价,认为罗周的作品以人性的剖析、悲悯的情怀、扎实的结构、隽永的风格推动多剧种焕发新活力,把人们召唤、吸引到剧场中。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仲呈祥认为,罗周创作的作品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突破了剧种的界限,拓展了戏剧表达的边界。中国剧协顾问,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季国平认为,在题材上,罗周对古典题材情有独钟,作品弥漫着浓郁的古典韵味,呈现出鲜明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在结构上,罗周善于运用元杂剧体,十分注重意趣神色的表达。《中国戏剧》主编、编审罗松则建议充分利用罗周的文学影响力,打造戏曲文学城市品牌,推动戏曲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江苏省文联原一级巡视员,江苏省评协副主席刘旭东同样给予罗周很高的评价,他说,罗周的作品中,人物开口便是诗,充满独特的诗性之美;对人性的刻画深入骨髓,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深度;情感表达真挚且极具感染力,能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

罗周对大家出席研讨会表示感谢,并阐述了戏曲创作的体悟。她认为,编剧既依据演员特质激发创作潜能,又在演员突破程式时产生精神共鸣。编剧的幸福在于“生命能在许多人身上成长”,将个人价值寄托于他人艺术生命的延续,让创作始终与表演者保持灵魂对话。

本次展演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呈现的6部作品,每一部都是对传统艺术的深情致敬,也是对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滋养。

责编:王紫荆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