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文艺两新”协同创新力量
——“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发展峰会协同创新交流大会系列活动侧记
“好!”随着川剧变脸艺术家黄林口中吐出的一团火,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里,人们一边在篝火边围炉煮茶,一边观看“文艺两新”艺术家的表演。在另一旁的艺术集市里,竹编、木雕、绳艺、青杠染等传统非遗吸引着往来游客。
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在成都市武侯区“文艺两新”集聚区。今年8月,四川省文联成功将四川省“文艺两新”人才创新与产业发展孵化园区、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联合申报为第三批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成都市武侯区的“文艺两新”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
交流经验:激发创新发展的机制机遇
12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和入展艺术家代表齐聚“新文艺·新使命——2024‘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发展峰会协同创新交流大会”,聆听业界同行分享的典型实践案例、发展经验,积极探讨“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的创新发展机制。
“‘文艺两新’要认识到自己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的群体。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的创新举措,为‘文艺两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四川省文联原园区推进办副书记崔念晗以《新时代“文艺两新”园区化聚合发展创新探索》为题,梳理分享了四川省“文艺两新”工作的十年发展历程,提出聚合式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文艺两新”迫切需要的,并以大芬油画村、丹寨万达小镇、四川“文艺两新”孵化园等集聚区类型进行了分析。
河北省文联“文艺两新”工作负责人张婷分享了河北省文联在扶持“文艺两新”方面的丰富经验,特别提及在建立“文艺两新”常态化培训、宣传推介机制、评奖推优机制上的创新思路和举措,通过强化与各部门、市县文联的联动融合,为扶持服务“文艺两新”营造良好环境和社会基础。
2022年,中国文联首个“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在景德镇揭牌。如今,从事陶瓷艺术的“景漂”已近6万并持续增长,正成为景德镇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年轻人在景德镇陶溪川售卖瓷器,带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让流传千年的陶瓷艺术在景德镇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江西省民协主席孙立新说:“如今景德镇在人才政策和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采取了多种积极举措,为陶瓷产业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植土壤:“文艺两新”焕发无限创意和活力
在四川成都,邱光平是最早入驻天艺浓园艺术区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室在这里已经有20年了。邱光平画了很多马,他给这些马起名《媚眼》《白月光》,在一幅名为《天边的蓝宝石》的画中,一只马张着大嘴,面对大家,很有喜感。邱光平很喜欢画作中背景里的山,说那是自己在西藏阿里采风的景色。艺术家林跃则喜欢养藏獒、画藏獒,大家对他画中的藏獒颇感兴趣,更对他收藏的上万件各种材质、形状的清代鼻烟壶大为惊叹。在相关园区成为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后,入驻艺术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东郊记忆”是成都年轻、时尚、科技、潮流的汇集地,这里有元宇宙展览、有AI的畅享、有原创微短剧,还有接连举办的科技大会。越来越多时尚品牌选择将这里作为在成都的第一时尚“发声窗”。创新表达也不止于新技术的加持,在雅安荥经县黑砂艺术陈列馆,一场开窑仪式让古老的黑砂技艺焕发新生——窑盖开启,热浪袭人,正在熊熊炉火中淬炼的陶坯红透明亮。一众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为人们讲解、展示黑砂制作技艺,让古老的传统以“黑砂IP”焕发生机。
“如今艺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百分之六十都会成为‘文艺两新’骨干。”中国摄协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宋靖说。在四川省“文艺两新”人才创新与产业发展孵化园区,已纳入规划的有艺术大师工作室与艺术品衍生孵化制作,文艺培训与考级定级,艺术品(古玩)展览、收藏、鉴、赏、论坛与线上线下交易3大产业,以及文艺产品交易、文艺惠民服务、“文艺两新”艺术衍生品孵化、文体活动、大学生文艺科创产业孵化5大功能,将为“文艺两新”提供最为优质的发展土壤,“文艺两新”将在这里焕发无限的活力和创意。
科技赋能:重塑场景业态打开广阔空间
2023年是AI元年,新的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文艺创作形态和产业生态的变革,也为“文艺两新”创作群体提供了广阔空间。“内容才是创作的生命线,要避免作品有形无神。”面对当下创作呈现“短快平”的趋势,成都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嘉明表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让文化和技术有了更多交汇点,让传统文化和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产品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画家孟涛的工作室里有一幅名为《启示》的抽象画,他说这幅画启示我们进入了AI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动画导演的时代,AI可以辅助一个人从文本到视觉提案完成整部动画的创作。”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阎冰列举了《落凡尘》推出的珍藏星宿卡数字藏品、《猪猪侠》系列IP与MR技术相结合所开发的《寻找超级棒棒糖》 MR动漫游戏等有益尝试,表明科技在推动内容创新、更新业态、催生新消费场景中的新应用和新体验。
宋靖同样主张大家拥抱AI技术,因为它可以为摄影创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她说:“拍摄侗族大歌这种需要大制作的项目,现在只需通过个人的创作和执行,分时空对表演素材进行采集,再通过AI影像合成,就能形成完整作品。这种技术对于‘文艺两新’群体具有关键性的作用。AI影像技术还推动了影像生产的商业化同步,方便数字化商品的场景化展示,将能够吸引更多人走入乡村,挖掘梳理、展示传播和高效高质量地整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