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推动“文艺两新”蓬勃发展,全省文联系统凝心聚力共话未来
2024年06月27日16:50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组织、新群体迅速增长,文艺队伍结构变化显著,“文艺两新”成为文化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组织、新群体迅速增长,文艺队伍结构变化显著,“文艺两新”成为文化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

如何把“文艺两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新阶段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6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文联“文艺两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苏州召开。这是江苏省文联首次在全省文联系统召开“文艺两新”专项工作会,会上,来自省文联及各设区市文联的工作者共聚一堂,就如何全面推进江苏“文艺两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展研讨交流和调研学习,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团结引领

让“文艺两新”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

近年来,江苏已成为全国“文艺两新”重要集聚地之一,“文艺两新”广泛活跃在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南通蓝印花布等各艺术门类,涉及创作、制作、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已经成为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供给者,成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重要有生力量。在江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会员中,新文艺群体占比均超过10%。省级文学艺术类社会组织共有60余万家,仅南京就有市、县两级新文艺组织15万家,新文艺从业者约55万人。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常胜梅在讲话中表示,面对日益壮大、充满活力的“文艺两新”队伍,全省文联系统充分发挥“两个优势”,深度贯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艺两新”听党话、跟党走,“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

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江苏“文艺两新”组织建设越来越健全。截至目前,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均已成立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成立联合会、联盟等“文艺两新”工作部门的设区市文联7个,占比54%。去年以来,全省创建了6家“文艺两新”首批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省文联统筹为主体,各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设区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合会为两翼,“文艺两新”实践基地为抓手的四位一体组织体系。

激发蓬勃生机,绽放旺盛活力,江苏“文艺两新”培养成果越来越丰硕。近年来,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中,一批新文艺群体优秀文艺工作者成为有生力量。在紫金文化人才工程中,新文艺群体的身影也常常可见。去年,江苏新文艺群体15件作品获得金鸡奖、山花奖、金像奖等国家级奖项,70余件作品获得省级文艺大奖。

聚焦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生态,江苏“文艺两新”平台载体越来越丰富。省文联每年举办新文艺群体优秀人才培训班,扎口开展“文艺两新”职称评定工作,去年3人获评高级职称。各文艺家协会积极主动作为,每年面向“文艺两新”举办展览、展演、培训10余场次。各设区市文联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两新”活动。

当前,省文联研究起草了《江苏省文联关于“文艺两新”工作提升“五力”行动方案(试行)》,旨在凝聚全省各级文联系统力量,扎实有序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成效,使‘文艺两新’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常胜梅书记表示。

上下联动

为“文艺两新”工作注入新动能

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江苏如何在创机制、建组织、抓培训、搭平台上发力?近年来,全省文联系统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两新”活动。会上,多家单位作交流发言,“晒”出经验和心得。

激发新文艺群体主人翁意识,南京以打造新文艺品牌活动为牵引,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志平介绍,“青年策划、青年编创、青年演、青年看”,南京市文联搭建南京青年原创戏剧培育平台,推动青年新文艺群体在活动的策划执行、创作展演、宣传推广环节发挥主体作用。“我们鼓励‘文艺两新’群体利用自身优势,讲好南京故事,赋予南京青年戏剧创作舞台蓬勃生机。”

搭建发展平台,着力推动“文艺两新”发展壮大。徐州市文联主席郭开芬说,当地搭建产业集聚平台,以“文艺两新”实践基地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汉王镇紫山艺术村落文化产业集聚地与文艺人才高地建设。全国首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阅读与演习馆·徐州馆”落户紫山村后迅速形成集群效应,遇见徐州文创基地等40余家新文艺组织先后落户,碰撞出文艺与经济共融的火花。

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季珉介绍,苏州市启动“文艺两新”双百计划,宣传推介百名“文艺两新”,赋能百名“后街经济”新业态创业者。打造“福满苏州”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依托泰伯大学堂、“红石榴”数字教室等开展美育实践。连续三年举办苏州市青年艺术节,推动陆文夫先生创办的“老苏州茶酒楼”焕新升级,为千名绣娘提供百项美术作品版权支持,助力“特色经济”发展,让潮流、前卫、传统等多元化元素在苏城碰撞融合,将“文艺两新”集聚区打造为展现江南文化的金名片。

江苏省摄协是省文联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中会员人数最多的协会,截至目前,拥有省会员人数11000余人,其中摄影新文艺群体会员人数3000余人。省摄协副主席、秘书长徐健介绍,在协会承办的“新时代颂”江苏美术书法摄影联展等重大主题摄影展中,“文艺两新”广泛参与。此外,省摄协积极组织动员“文艺两新”参加主题采风活动以及志愿服务和惠民活动,让他们在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让更多的优秀摄影成果为基层百姓所共享。

探索新途径,激发新动能。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刘灿铭表示,2020年,省书协在全国率先成立新文艺群体委员会,注重团结服务,紧密联系“文艺两新”人才,从学习培训、项目申报、荣誉推荐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组织优秀“文艺两新”人才参加每年的省书协创作培训班,省书协主席团成员、理事经常性对“文艺两新”人才进行学术指导、作品点评,积极帮助他们举办个展,助其成才。近年来,江苏百余名新文艺群体书家在兰亭奖和全国展中获得优秀成绩,今年十三届国展中,新文艺群体占入展作者比例高达50%。

创新引领

为 “文艺两新”工作注入新活力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省“文艺两新”实践基地平江文化中心和苏绣小镇、“轻绣森林”苏绣生活艺术空间,零距离感受 “文艺两新”的创新实践,为各地“文艺两新”工作带来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走进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评弹声声婉转雅致,苏绣、缂丝、苏扇等非遗匠心独具,独有的江南韵味在街巷氤氲绵延……作为省“文艺两新”首批实践基地的平江文化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第一进“鸿儒昭庆”,打造“遇见大师”IP,第二进“鸿儒书房”,为非遗专题图书馆,同时也作为“文艺两新”会客厅,第三进“鸿儒曲苑”,用于“文艺两新”开展评弹、古琴等表演鉴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共有商家516家,“文艺两新”占比超过85%,从业人员500多名。平江文化中心基地从组织架构、活动开展、制度保障等方面为街区内的“文艺两新”提供多措并举的服务。

苏绣小镇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集苏绣设计、苏绣生产、苏绣展示、销售、文旅创作、体验互动、苏绣学习培训、精品民宿、体验旅游、非遗保护基地为一体。小镇依托非遗苏绣文化和产业优势,引导“文艺两新”积极参与苏绣产业发展实践,目前入驻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国家级非遗(苏绣)传承人2名、首批“大国非遗工匠”3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1名, 省工艺美术名人8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04名,拥有绣娘8000多名,围绕刺绣产业从业者超过12000人,形成了苏州乃至全省都有较大影响力的苏绣“文艺两新”集群。

“文艺两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轻绣森林”苏绣生活艺术空间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位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香雪村的轻绣森林,是江苏省新联会评选的全市三家“苏新艺坊”非遗传承基地之一。作为农创+文创发展模式的“文艺两新”展示区域,轻绣森林将苏绣作为特色,因地制宜把文化融入乡建,发挥文化与农业的双重资源优势,联手市级苏绣非遗保护单位“向红绣府”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逸农园艺”,整合苏绣和园艺的双重资源优势,为“文艺两新”提供创作交流、项目合作等实践平台。

“在观摩平江文化中心、苏绣小镇、‘轻绣森林’苏绣生活艺术空间等地后,大家留下了声声赞叹与回望沉思。”连云港市文联组联部主任胡颖颖表示,连云港文化资源基础丰厚,山海文化特色鲜明。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扩大文艺两新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不断拓展新文艺群体和组织发展路径,在活动开展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为“两新”文艺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切实“在心里传承好”连云港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文艺作品。

“这是一次谋划‘文艺两新’工作江苏经验的动员会。”江苏“文艺两新”实践基地(宜兴)负责人、宜兴市文联主席夏侯岭说,作为全省首批“文艺两新”实践基地,宜兴将闻令而动、迅速行动,近期首先做到“三个一”,一是组建一支基地管理队伍,强化基地的组织支撑;二是设计一份基地标识,提升基地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三是召开一次基地发展愿景务虚会,进一步集思广益,完善基地的全年工作计划和项目安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
2023
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第九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于南通美术馆华丽启幕。这是江苏美术新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美术新人表达艺术理想的一场视觉盛宴。
2023
2023年4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淮安市文广旅局、淮安市文联承办的“首届江苏综合美术大展”在淮安市美术馆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