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南通市文联:工作落点尽力下沉 文艺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8月29日10:51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南通市文联努力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延伸工作手臂到乡村基层,多措并举为本地乡村振兴贡献文艺力量,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

南通市美协、书协“文艺家进千村”走进如东袁庄镇

南通市曲协“文艺家进千村”走进通州孙家桥村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南通市文联努力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延伸工作手臂到乡村基层,多措并举为本地乡村振兴贡献文艺力量,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

一、聚力“强基础”,推动乡镇文联组织全覆盖。为了培育、凝聚乡村文艺工作力量,让基层文艺工作者找到娘家,主动对接各区县,提供组织框架、工作职能等相关指导,推动全市各乡镇组建文联组织。为使这项工作与乡镇机构改革要求一致,我们提出,在组织架构上,乡镇(街道)文联主席由党务书记兼任,副主席由宣传委员兼任,秘书长由原来的文化站站长或文化专干兼任,所有人员兼职不兼薪。阵地打造上,不自立门户,不另起炉灶,以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乡镇文联主要工作阵地和平台。不到一年时间,全市100多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文联组织,乡村文艺基层基础得到全面夯实。乡镇普遍反映,文联的组建没有增加基层工作量,而是增加了文艺工作力量。

二、聚力“展形象”,推动深入乡村采创常态化。为让文艺作品更好展现乡村建设新貌,我们按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要求,每月组织“美丽南通行”主题采风活动,深入乡村一线进行采风创作。根据每年拟定的侧重点,近三年来分别围绕领略自然之美、发展之美和人文之美,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到各县(市)区采风20多次,参加采创活动的文艺家超过1000人次。文艺家通过基层实地体验感悟,创作推出一大批反映乡村振兴奋斗历程,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创文艺作品。经过实践探索,“美丽南通行”文艺采风活动已形成“五个一”机制,即每月一次,确保采创活动常态化;每次一县,确保广泛深入乡村基层第一线;每人一作,确保有采创有成果、有实绩;每地一版,通过本地媒体、文联公众号专版展示作品,确保有影响;全年一展,总结“采、创、展”成效,确保有回顾、有提升。通过活动,文艺家扩大了深入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了创作灵感,积累了创作素材。同时所创作出饱含浓浓乡土气息、展现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文艺作品,激发了广大农村群众的乡土认同,提振了乡村建设的决心信心。

三、聚力“承文脉”,推动乡村传统文化挖掘研究。南通市文联历来有致力传承、弘扬南通特色文化的工作传统,编印了《江海文库》《南通特色文化》等承载江海文化“基因”的书刊。为了进一步挖掘传承好乡村历史文化,我们全力支持文联下属的江海文化研究会,动员六千余名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实施全市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工程。该工作历时10年,覆盖全市122个乡镇(街道),通过搜集离散在南通乡间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纂形成了全景呈现的《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名录》,并于前年年底发布。《名录》共计8卷16册,篇幅近2000万字,现已成为各级政府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建设有历史记忆的美丽乡村提供重要参考文献。近年来,我们还持续推进南通文脉整理研究工作,搜集、记录、保存本地特色文化,编辑出版了四册搜集1900多首本土民歌的《南通地区民歌集成》、五册45部僮子书的《南通说唱文学》等地方民间文艺专著,为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积累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四、聚力“惠民生”,推动“文艺家进千村”惠民服务。我们积极打造“艺心惠民”文艺服务品牌,广泛开展“文艺家进千村”志愿活动,坚持把文艺精品奉献人民,丰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家进千村”志愿服务采取“点餐式”供给,由市文联统筹安排并提供相应保障,县区、乡镇文联负责对接乡村文化需求,各文艺家协会负责招募文艺志愿者,并“派单”给志愿者,以“文艺轻骑兵”形式,参与到乡村自身举办的文艺演出、辅导讲座、书画笔会中去,为乡村文艺宴会增加“硬菜”。这与过去全包全揽的送戏下乡比,相同经费能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阳春白雪。“文艺家进千村”还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推进文艺家与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交流互动,培养造就扎根乡村、贴近百姓的文化能人,实现从文艺“输血”到文艺“造血”的转变。

新时代,新征程,南通市文联将持续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中,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工作手臂,提升服务意识,扎实把文艺乡村振兴与文艺为人民结合起来,履行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神,用文艺之力激发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