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牡丹奖,是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当梅花、牡丹同台开放,将是怎样一番盛景?
目前,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主办的 "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活动、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7月16日、17日," 国色添香 " 梅花奖牡丹奖专场演出在南京市栖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淮安市文化馆连演两场,5 位梅花奖和 5 位牡丹奖获得者联袂登台。
【守正】梅花、牡丹齐上阵,经典大戏一次过足眼瘾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演出开始前半小时,观众席已经陆续坐满了人,还有不少粉丝早早守在上场门,期待能与演员求合影、求签名,不得不感慨梅花奖、牡丹奖得主的魅力。在现场,大量经典剧目的演绎,显示了演员的基本功,也呈现出戏曲原汁原味的魅力。一批活灵活现的角色立在了舞台上:
扬剧《王昭君》中,梅花奖得主龚莉莉唱腔婉转再现了意难平的边塞风云。淮海戏《江姐》中,梅花奖得主许亚玲神情铿锵演绎出英雄人物之凛然大义。锡剧《花中君子陈三两》中,梅花奖得主黄静慧感情丰沛地演绎一出古代廉政故事。柳琴戏《枣花》中,梅花奖得主王晓红将近代的风云变迁搬上舞台。最后,梅花奖得主李奕洁还唱响了京剧名段《贵妃醉酒》,杨贵妃曼妙的身姿、清丽的唱腔博得满堂喝彩,也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这部戏演过几百场了,每一次都很热烈,特别受欢迎。" 黄静慧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这出《花中君子陈三两》作为一部经典戏,人物是古装扮相,故事又有非常的现实意义。从 2022 年开始,她就参与了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带着戏曲作品走过了镇江、苏州、常州等地,与当地的观众交流。" 这个过程中,作为演员我感觉非常幸福。" 黄静慧说。
【创新】台上台下 " 笑 " 果不断,传统曲艺也创新
说唱艺术幽默感十足,是调节台上台下气氛、增进互动感的 " 妙方 "。记者看到,牡丹奖得主戈娟的苏北琴书《小两口争灯》,从小两口的一次争端谈起,嬉笑怒骂幽默风趣,如同身边的人在闲话家常,让人忍俊不禁。扬州评话这门艺术,因为方言的局限性,对于表演者的演出要求极高。牡丹奖得主马伟很有经验,他先用普通话铺平垫稳,再用扬州话画龙点睛,不时配上口技的拟声技巧,令台下爆笑不止。而后,牡丹奖得主张建珍以一曲《蝶恋花 · 答李淑一》,再次将观众带到清新的评弹世界,极尽唯美,尽显苏州评弹的神韵。
整台演出还有非常创新的一面,牡丹奖得主王瑾一段联唱,将黄梅戏、沪剧、苏州评弹、京剧,包括流行音乐英文歌曲串烧,为传统艺术带来了一丝当下呼吸,相当新鲜。牡丹奖得主袁小良更是将评弹变成了一场 " 秀 ",一曲《说唱中华情》注入了时代的活力,引发台下阵阵热潮。" 这场苏州风格的秀,正是为推广传承普及传统艺术而做的。以脱口秀为形式,以江南文化为底蕴,这样一来,即使是非吴语区的观众,也常感受到我们曲艺的魅力。" 袁小良认为保持创作热情,不断拿出创新的东西,是从艺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共享】300 场活动、300 余万人次,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在路上
" 看得出来,对这场演出,我们江苏文化艺术界的同仁都拿出百倍的干劲!" 作为本场演出的主持人,已经 76 岁的相声名家吕少明有很多感慨。吕少明表示,艺术来源于群众,更应该返还给群众,不管是年轻演员或老艺术家,创作和表演都不能脱离观众,应该用情用心用艺术感染台下,让更多人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据悉,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是江苏省文联的年度重点工作,将江苏优秀的文艺成果,包括国家级奖项获得者作品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群众。从 2021 年 9 月至今已举办 300 场活动,受众群众 300 余万人次。7 月份,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还将在南京、苏州、徐州、淮安、南通等地举办展览、演出、培训等近 50 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全省更多群众分享优秀艺术成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现代快报(记者 王子扬 / 文 顾炜 苏蕊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