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是我省超常规培养青年文艺人才的龙头型工程,自2019 年 4 月启动以来,成果丰硕、佳报频传。在省文联牵头培养的80名高徒中,83%以上积极参与国家级重大文艺赛事,4人荣获国家级文艺奖项,28人入围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江苏省文艺大奖”,27人入选紫金文化英才和文化优青。为全面展现首轮“名师带徒”工作成效,江苏文艺网、“江苏文联”公众号、《繁荣》周刊将开辟专栏,陆续推出部分高徒三年来跟师学习的体会与收获,并以此激励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艺人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壮大“文艺苏军”队伍、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作出新贡献。
学徒:钱伟
钱伟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工丑。师从李鸿良、张金龙、林继凡、计韶清、张寄蝶、陶波等。2013年正式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寄蝶为师。擅演剧目:《水浒记·借茶》《水浒记·活捉》《十五贯·访鼠测字》《牡丹亭·问路》《风筝误·前亲》等,曾在《1699·桃花扇》《南柯梦》、原创现代昆曲《眷江城》《瞿秋白》中担任重要角色。曾荣获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展演奖”、第八届江苏戏曲红梅奖“银奖”、第三届优秀青年京昆演员“紫金·新秀奖”。
甘当绿叶衬红花
钱伟
丑角这一家门,在昆曲表演之中,具有活跃场上气氛、串联剧情区块、交代剧情发展等重要的功能,是昆曲喜剧特色的集中体现;但同时,除了少数以丑角为主要人物的折子戏之外,在大部分剧目中,丑角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方面,张寄蝶老师用他的从艺经历让我理解,身为一片“绿叶”,坚持自己的本色,同时衬托“红花”的明艳是多么的重要。
从小学习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丑与付之间存在差异性。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不仅行当家门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就连同一家门之内的不同人物也皆有各自的个性与风采。但同时,人是复杂的,在确立了基本的行当之后,想要立体地塑造具体人物,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张老师曾从付行的表演特点出发,分析张文远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他一方面具有丑行的幽默,另一方面又有职业特点赋予的冷峻,同时还有一些吟风弄月的情趣。这就要求我对行当有一些突破和融合,将巾生的某些身段特点融入付行表演之中。这些宝贵的舞台经验,都令我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有了自信,也让儿时接受的表演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有的放矢。
最后,我和张老师通过“名师带徒”进一步的增进了我们的师徒情谊,在生活中我们相处非常融洽,也应证了那句老话:“师徒如父子”。老师不仅给了我艺术上的帮助,在生活里还不断的教我怎么样去做好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让我要以家庭为重去考虑问题。同时,在思想方面要有大的提高和觉悟,希望我尽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恩师的艺术造诣和境界正是我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我能够在这样的恩师门下学习,真的感到非常的幸运。我由衷感谢张寄蝶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付出,也特别感谢这次“名师带徒”活动的展开,让我们青年演员受益匪浅。为了艺术的更好传承和发展,我会继续努力,为昆曲艺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徒:程娇龙
程娇龙 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江苏省青年美协监事,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南京市青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艺术语言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协会员,江苏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南京书画院青年书画院秘书长,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
不羡王祥得佩刀
程娇龙
自我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起,刘灿铭老师是我的院长、授课老师、研究生导师,后又成为我的单位领导,至今师生已有十四载。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近三年来,通过参加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我对刘老师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现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思想建设:教以事而喻诸德
“名师带徒”计划实施三年过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班、读书班,特别允许学生跟随老师参加一些高水平、高级别的会议,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为我们师徒提供了新的教学“课程”。以往围绕专业技法与理论的学习在此得到了拓展。刘老师不但一丝不苟地审阅我的相关学习感想,还随时听取我的口头汇报,关注我的思想变化,给予我适时的引导。以丰富的经验耐心为我解读相关政策的内涵;介绍参会的耆老名宿;更重要的是,回答我有关“意义”的不断追问。
陈毅诗两首
这三年来是我思想发生巨大改变的三年,我从一个想要写好字的学生,走向了一个开始思考“为何书写、为谁书写、书写什么”的书法工作者。这样的思想改变同样影响了我的创作与社会实践。三年里,刘老师率先垂范,他继续“丝路心迹”海外行的同时,还克服困难,恢复了南京书画院与韩国大田中断的书画交流;完成了与马来西亚书画交流的项目;组织策划了南京书画院40周年晋京展,展览成功举办并作为中国美术馆的暑期代表项目之一登上《新闻联播》;积极参与组织针对青年书法骨干的学习班,为“书法苏军”的建设添砖加瓦。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刘老师正是我思想成长的引领者与塑造者,他身体力行教育我“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春风化雨启迪我“进德修业,守正律己”;谆谆教诲期望我“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刘老师的示范引领和言传身教下,我开始从跟随协会与单位写春联,到积极加入各项“警民共建”“慰问劳模”“爱心捐赠”的活动;开展公教活动,进行书法讲座;参与各级青年书协的组织工作。这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刘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为我提供机会、经验与平台。
二、专业实践:长其善而救其失
“名师带徒”计划开展以来,“我跟随项目与刘老师一同参加了建国70周年”“小康之年”“建党百年”等重要主题展览,同时也参加了长三角地区、贵州等地的省级交流活动。其中主题创作作品在其中占据了极大分量,这也是我在此之前未曾涉及的创作方向。
韩紫石 注述 立功 联
2019年在第23期全省文艺家读书班上受到“明德模范”事迹启发创作出的系列作品是我第一次主题创作的尝试,到《火神山医院建设》,再到《心·迹——雨花英烈遗文选》,我的主题创作之路一直受到同道的鼓励。在此情况下,刘老师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了我在主题创作中产生的问题与短板。这一方面是我自身书法创作进阶中的瓶颈,另一方面则是我创作思路与创作技法兼容时的排异。尽管在主题与形式上的更新得到了一些肯定的声音,但其中也为创作的“正道”埋下了隐患。刘老师以“守正创新”为主导思想,对我每一幅作品都严格把关,仔细指出其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我产生沾沾自喜新想法的时候,反复提醒,及时纠正,在观众谬赞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创作突破表面下,深藏着刘老师无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心血和指点。
基于多年师生的了解,针对我的个性,刘老师因材施教,并未对我进行枯燥的说教或者是强硬的纠正,而是以“苏格拉底教学法”对我循循善诱。在日常的对话中,首先了解我对于“主题”的思考角度、“创作”的灵感来源,然后对其中可取的部分进行肯定与支持,最后以问答的形式让我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名师带徒”计划让我的创作思路,得以真正地拥抱时代、走入社会、服务人民、歌颂英雄,而刘老师正是教导我、帮助我将创作思路不断完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他始终立足于“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方针对我的创作进行指导。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刘老师对我的教育既是平等尊重、开明民主的,也是严格严谨、一丝不苟的。他一方面以其渊博学识、宏观视野、包容心态对待我所有的奇思妙想、探索尝试;另一方面他守正笃实、洞察事理、语语破的,为我的专业实践把握方向、启迪思路、促成进步。
马依群诗两首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在刘老师的因材施教与潜移默化下,我在专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参加各项展览的年度重要作品,从第一年仅六项至第三年的十四项,有了极大的提升;入选省级展览两项;入选2020年“紫金文化优青”;理论文章、作品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这里面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刘老师的教导与鞭策,为我修正错误、指明道路、注入力量。
三、工作生活:公生明而亲生敬
刘老师不但对我的思想关心、学习高度关注,而且对于我的工作生活也十分关照。在“名师带徒”计划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不但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工作上的领导。无论是为师长还是为院长,他都始终以身作则,为初入职场与社会的我做出了示范与榜样。在日常工作中,他大公无私,不因我是学生而偏袒维护,也不会因此给我额外的工作与压力。他知人善任,能将我安排在适合的岗位,发挥我的特长,正如他在书法创作中教导我的那样。他勇于担当,当我或者同事们在工作中产生失误,陷入自责,他总能在教育反思中开导我们,并一力承担责任,弥补我们的过失。我在他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他以自己的行动教导我襟怀坦白、大局为重,严于律己、责有攸归,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新四军军长诗选
在生活中,刘老师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关爱。每逢年节探望他,我必是满载而归;每次在他家中请教,师母都会赠我喜爱的零食水果、花草盆栽;他出差在外,也时常带纪念品给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多年来,我事师尚有不足,但刘老师待我始终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朱克靖 《赴苏中解放区途中》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我生何幸,得遇“人师”,并成为“名师带徒”计划中的一员。在计划安排的展览、学习、采风、交流等活动中,随着刘老师对我教导的深入,我在思想塑造、专业学习、做事为人等方面有了新思考、新方向、新领悟。“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今后唯有勤勉刻苦、务实进取、精进艺事、服务社会,不辜负师长的悉心教导、不辜负计划的信任栽培、不辜负组织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