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结果近日在中国民协官方网站公布。本届山花奖共评出获奖作品20部(件、套),其中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4部(套),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5部,优秀民间文学作品3部,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8件(套),由江苏省民协报送的故事集《优洋讲故事》和石雕《知竹·文房陈设系列》(一组9件)分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和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江苏省民协在此次山花奖评选中取得了两项突破,是自山花奖改革以来首次在一届评奖中有两件作品和两个门类获奖。现刊登本届山花奖江苏地区获奖与入围终评的作品,以飨读者。
获奖作品
《优洋讲故事》 邓解华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特别是故事作品一定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把生活中最温暖最美好的情怀展示给广大读者。故事集《优洋讲故事》全书共包括5个章节:网络故事、生态故事、暖心故事、清风故事和传奇故事。既有反腐倡廉的清风力作,更有温暖人心的感人情怀,富有较强的时代感。故事集中的三十篇故事,都是近几年发表在各大故事刊物上的作品,大部分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比如:《局长“下海”》《南瓜情》《穷小子竞标》几篇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而《家有至宝》《寻找好心人》《家门口的陌生人》等故事都是从电视新闻中获得的灵感。整部作品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其中,《妻子的贺礼》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局长“下海”》被评选为2019-2020年度中国好故事。
石雕《知竹·文房陈设系列》 (一组9件) 葛志文
知竹·文房陈设系列,材质为精选绿端石,以天然原石设计创作的个人原创文房石雕作品。作品巧妙运用材质的天然石皮,俏色设计,以写实的雕刻表现形式精心雕刻而成。
创作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所见的山林之竹,通过对竹的细心观察与感悟,从而设计创作出此文人书房案上陈设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的创作,将绿端石的天然石皮与石质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系列中的每一个造型都别具韵味,细节自然而然,整体的创作既具文人气息,又将竹子的那种“有节气自高”的文人品质与君子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竹”与“知足”谐音,又取其知足常乐之意蕴。作品由笔海、砚、笔洗、印章、笔架、水丞、石壶、臂搁、镇纸、如意等组成,为当代石雕作品中以“竹”为创作载体的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房陈设系列。
入围作品
刻纸《大运河》 杨兆群剪刻纸工作室
作品《大运河》是在2019年杨兆群策划并发起创作的50米刻纸长卷《大运河》的原版基础上进行的二次采风和创作。作品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纠正了多处沿岸遗产点,并对沿岸的人物比例重新调整,更加详尽地展现各地风土人情,通过精致刻画,呈现出大运河壮观的历史风貌。该作品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测定,长达99.97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刻纸作品。
水晶雕刻《激流勇进》 陈旭辉
作者选用水晶之都优质天然水晶,雕刻大鱼与群鱼激流勇进的情景,鱼首依形造势,鱼尾创新性雕刻鱼群,采用阳雕、内雕、凹雕等技艺,点睛之处是小鱼上身阳雕接下身内雕,阴阳结合,无缝衔接,灵动自然。将大鱼比作祖国,小鱼比作民众,以此比喻国民一心,共创盛世的壮举。作者选用水晶之都优质天然水晶,雕刻大鱼与群鱼激流勇进的情景,鱼首依形造势,鱼尾创新性雕刻鱼群,采用阳雕、内雕、凹雕等技艺,点睛之处是小鱼上身阳雕接下身内雕,阴阳结合,无缝衔接,灵动自然。将大鱼比作祖国,小鱼比作民众,以此比喻国民一心,共创盛世的壮举。
银器《米器》 王克震
《米器》这件作品将自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造型相结合,从人与物最基本的关系出发,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大的时代背景,于隐中一种“民以食为天”,每一粒米皆贵比金银的民族传统思想的潜台词。中国的“碗不同于西方的餐盘,尺寸和造易于我们双手合围摔起,米在的中心,通过碗这个介,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重视自然,以自然为中心,强调生命本体,更强调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进而,借由“碗”这一传统造物,反思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消费社会的影响。
紫砂《年轮组壶》(一组6件) 张振中
《年轮》茶具设计:“一木一浮生”,胡杨的千年执着诠释着寄实的人生。遍结的树瘿记载了经年的影像,度了多少光辉岁月,又经了几许似水年华……《年轮》茶具,以树瘿的肌理为构思起点,以无限反复的线的轨迹,以艺术的法度规矩,以实象与内心的情感流转叠映出生命的年轮,表达自然界中美的韵律,铸就成艺术与工艺融合之美,开创了现代美学与传统工艺相融合的新局面。
《年轮》茶具工艺技法:采用非遗紫砂全手工泥片围接拍打与手工塑造两种成型方法融为一体进行制作,主体器物胎体厚度2mm,展示了紫砂花器制作的薄胎高难度技艺,作品烧成温度为1180℃氧化焰烧造。
《江苏手工艺史》 长北(张燕)
江苏省是中国手工技艺最为丰富、品种最为多样的地区,许多手工技艺已经固化成为该城该镇该乡的名片与符号。在时代发展的动态脚步中,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江苏手工技艺折射出江苏各地区的历史人文变迁。《江苏手工艺史》作为“江苏文脉工程”的系列成果,从文物实录、典籍记载和活态技术诸方面,系统梳理江苏版图上手工技艺的历史流变和地域特色,对于传承江苏文脉乃至中华文脉,对于传承手工技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加以弘扬创造,有着不待言说、填补空白的意义。
《蓝雅白韵——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
吴灵姝、吴元新、倪沈健
《蓝雅白韵——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共展现了明清以来400多幅蓝印花布被面、帐檐、床围、甩车被、服饰等实物遗存图片,通过对这些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性纹样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史料分析,图文并茂地介绍和梳理了各地域蓝印花布的传承脉络和艺术特色,让读者全局性地了解全国蓝印花布的技艺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民族文化记忆,以更加立体式的方式保存宝贵的文化基因。
《中国活宝卷调查》 黄靖
宝卷是一种按一定仪轨讲唱的文本,源远流长,流播甚广。写作者将中国活宝卷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行走于大江南北,奔波于大河上下,艰辛探索现代化、城镇化条件下宝卷保护传承的规律。
本书真实记述中国宝卷活态传承的文化生态;生动展示宝卷从文本到宣演模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客观评述各地保护传承宝卷的方法路径。具有文化、学术的双重品格,是当下中国宝卷研究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