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2020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系列活动之“传承刘天华精神,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纪念刘天华诞辰125周年专题研讨会
2020年10月29日08:59
10月15日,2020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系列活动之“传承刘天华精神,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纪念刘天华诞辰125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省文联会议室举办。

10月15日,2020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系列活动之“传承刘天华精神,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纪念刘天华诞辰125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省文联会议室举办。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宋飞,中国民管学会会长吴玉霞,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副主席邓建栋,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朱昌耀,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徐宝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欧景星,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石,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原团长张正弟,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团长李阳,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王晓俊,资深音乐评论家赵文军,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吴晓勇,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林东坡,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戈晓毅,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副团长王啸冰,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召唤、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任洁,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顾怀燕,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首席陈静,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邢璐,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副教授蔡超,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副教授田笑等专家出席座谈会,部分专家作交流发言。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看望参加交流研讨的专家学者,并合影留念。会议由徐宝亚主持,朱昌耀作总结发言。

合影

发言摘要:

宋飞:无论是在舞台还是教学当中,刘天华先生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意义深远的。一是刘天华先生大胆借鉴西方音乐表现手法,学贯中西,是他的积极借鉴与改革推动了我们民族器乐的发展,我们再读刘天华时,我们应该把他解读得更全面,不要忘掉他对民间传统的学习和尊重;二是现在学习刘天华先生的作品会选有代表性的几首去学习,其实他的10首作品每一首都不相同,这10首作品是他不同时期的音乐思想和艺术轨迹的一个记录,需要我们全面深刻的去了解;三是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赋予学生文化积淀的这样一种传承,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营养的滋养,形成他个人音乐诠释力,从这种传承力转到对音乐的一种诠释力,这不仅仅是是音乐技巧的诠释力,而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力。

吴玉霞:刘天华先生的琵琶曲《虚籁》《改进操》《歌舞引》中有明确的两极关照,如曲中采用的虚与实、长与短、点与线、强与弱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音乐矛盾统一体,也是我国民乐演奏最常见的表达手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达到一种高度的融合。《虚籁》《改进操》中大量用于模拟古琴的技法、音色和韵味,表达了刘天华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尊重,而在《改进操》《歌舞引》中运用大量的动态节奏和模仿军鼓的音色,则表达了先生的革新理念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情怀。

邓建栋:通过深入分析刘天华先生的创作我们可以发现,深入向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学习是他创作的根基,中国传统手法与西方先进技法的融合是他的创新之基,坚持作品的雅俗共赏是他创作的精神追求,浓郁的民族风格与鲜明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他创作的精神血脉。他的作品不仅手法娴熟、技巧多元,而且中西合并、独树一帜,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出宽阔的胸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高尚的情操,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经典不衰,成为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演奏曲目,是演奏人的试金石。

欧景星:刘天华先生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音乐上体现得很充分,他的作品当中体现了很多中国传统技法非常灵活和非常到位的运用。比如他的变奏手法,虽然结合的西洋音乐,但听起来就是中国式的。他吸收了西洋音乐的大小调,但听起来还是中国式的。他的弦法有长有短,深深受到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长短句的影响。他的音乐娓娓道来,像是一个中国人在叙述,运用的非常之自然。他是立足于中国民众的,他用音乐对中国民众产生引导,他用音乐来塑造中国人的精神。

王晓俊:重拾音乐的教育功能十分重要,自近现代以来,包括中西方的音乐,其教化的功能被弱化了,欣赏的功能被扩大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文化自信,要重视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要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我们演奏技法当中有我们的文化母语在里面,它就是我们的乡音、就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拿母语可以很方便的沟通,如果失去这个母语我们就听不懂。经典一定是有传统的东西在里面,这个传统的东西在我理解就是母语的技法在里面是最有效的,能够第一时间唤起你文化的记忆。

吴晓勇:结合教学实际,我觉得一是要在课程设置上引起重视,特别是针对传统作品以及相应的演奏技法,这是我们课程组成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学习传统作品,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方式。二是要加强教材建设,要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大学学生缺乏专业的教材,我们要编撰包含系统教法、技法以及各种曲目在内的综合性教材。目前的曲目以比赛为主的作品比较多,难度大,特别是具有中华神韵又具备时代精神的较少,导致适合综合性大学学生演奏的新作品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思考。

林东坡: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自己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的,我们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有所甄别。实际上,刘天华先生的吸收和借鉴是民乐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从古至今的发展核心就是借鉴和包容,刘天华先生这个道路和大的脉络是吻合的。如今,我们需要更多的去思考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当今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与传统音乐表达方式的矛盾与适配性问题,文化创作与国家文化创作政策调整的问题,公式化社会与计划性音乐人的矛盾问题,对大众审美的适应性和引领性的矛盾与适配问题,还有传统音乐与音乐表达方式的问题以及文化修养和审美提升的问题。

戈晓毅:总书记两句话,第一是面向未来,第二是不忘初心。我个人觉得二胡的创作和发展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大力推进有才华的作曲家把二胡的领域进行更大的拓展,就像我们对于道德和宗教的信仰一样有一个高度,越高越好;其次就是底线,就像法律的底线一样,我觉得应该满足不同层次老百姓对二胡音乐美学的审美诉求,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追求二胡当代技术的拓展,另外还要保守二胡艺术为老百姓所需要的促进。这样,传承刘天华精神,同时把民族音乐的元素运用深刻,使二胡这个艺术深深扎根在人民艺术和现实大众的土壤上,它明天一定会开出茂盛的花朵。

王啸冰:刘天华先生对待自身艺术事业的追求、对待毕生音乐事业的追求与奉献精神及对待中西音乐的融合与整合之间,在后人看来,对当代二胡音乐创作、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与传播、中国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创作及当时国乐事业的传承与推广等角度都有极大的意义与启示。他对国乐改定的不遗余力、对二胡技艺的不断增进、对二胡品格的不断提升,使二胡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争得一席之地,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音乐工作者学习,并提示我们每一位作曲家、理论家、演奏家都应当坚持走自己本民族音乐语言的道路,并结合自己的音乐语言坚持创新、保持创新。

任洁:作为江苏现代的民乐人,我也想了解我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我们需要确立多维视角的江苏文化的主体性,就像刚才说到的江南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文化也是分层次的,根基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观念和一个美学的思想,中层的文化是我们的艺术、宗教、仪式等形式,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表层文化,比如音乐的具体形式等。建构多维视角下的江苏文化,可以让民乐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创作、演奏还是教育上有一种召唤和鼓舞。同时,加强对音乐的理解,特别是针对西方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做某种程度的解构,这里面涉及到东方口传的音乐方式和西方书写音乐方式的兼容性,如何把这方面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思考清楚的话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未来。

顾怀燕:当代的二胡音乐作品缺失了一些中国音乐特有的二维平面的线性维度,哪怕他用了民族的调式,哪怕他用了民族戏曲的素材等,但他的文化结构和音乐的工艺的根基却不再是华夏文明母语的技法。从作品分析的理论角度,我们从理性的分析作品可能可以剖析出片段,但是从感性体验的审美过程中间,老百姓是难以辨别出来的。有很多二胡作品旋律使用了大量的技艺,但只是在西方作曲工艺上镶嵌了中国音乐的元素,是西方作曲的本土化处理,从旋律的角度来看,造成了中国音乐旋律运维的稀释,我们其实是有自己的技法母语途径的,应该深入研究它,大力发扬它,比如刘天华先生二胡写作的旋律就是在二维平面展开的线性维度的旋律。

朱昌耀:语言材料、母语的技术、审美,然后再是音乐的内涵,如果这四个方面能做到,我们才能讲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并驾齐驱。这一百年来,我们在总结挖掘系统性、规范性、学术性,这一百年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建设很重要的方面。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民族音乐盛典,我们从2006年开始做这个活动,到现在差不多15年了,这个平台我们要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奋斗下去,把江苏的民族音乐、二胡之乡发扬光大,弘扬好刘天华的精神,举好这个大旗,使中国民乐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能够让每一位对中国民乐的发展作出重要的应有的贡献。

徐宝亚主持会议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
2023
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第九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于南通美术馆华丽启幕。这是江苏美术新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美术新人表达艺术理想的一场视觉盛宴。
2023
2023年4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淮安市文广旅局、淮安市文联承办的“首届江苏综合美术大展”在淮安市美术馆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