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江苏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悠扬的京胡与醇厚的唱腔相交糅,由国家京剧院移植改编、堪称“珠联璧合”的两位国家一级演员于魁智、李胜素联袂主演的京剧《帝女花》精彩上演。一段荡气回肠的凄美爱情,令在座每一位观众为之动容。演出结束,观众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于魁智李胜素还加唱了《坐宫》,让全场戏迷过足了瘾!
谢幕,全场沸腾
于、李二位加唱《坐宫》
京剧《帝女花》改编自早已蜚声海外的经典粤剧《帝女花》,难度不小,挑战更大。如何对经粤剧三代(以任剑辉、白雪仙二位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以龙剑笙、梅雪诗为代表的第二代、当今青年演员汇聚的第三代)不断打磨而成经典的这一剧目予以移植改编,予以舞台再呈现,而又做到不损原意,贴近京剧本体?这是包括孙桂元导演、于魁智、李胜素两位主演在内,历经几次演出以后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演孙桂元表示,这是国家京剧院第一次尝试的“大悲剧”题材,希望在表演、音乐、旋律、唱腔上实现大的突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从第二场就开始悲剧,无论是长平公主、周世显还是崇祯帝,无一不悲。朝代的更迭固然是历史之必然,但家国兴亡寓于其中:一对璧人,是以爱情写兴亡;天子死社稷,有心励精图治却无力回天,空余呐喊、悲憾的崇祯帝更是直接写兴亡。而改动最大的地方,当在道观一场,孙导表示,觉得道观相认后的感染力不够,不如“无实物表演”来的贴切。周世显、长平公主,一个门内,一个门外——但是舞台上是没有门的,他们就这样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方,这对于两位主演也是一大挑战,如此近距离表演,是与传统京剧演出截然不同的。如此种种,使得这出戏有了无限的丰富性与可能性,多种情感寓居期间,以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于魁智、李胜素二位主演由衷感慨:“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紫金京昆艺术节社会反响很好……我们拿这出戏来参加紫金京昆艺术节,首先是因为这是一台新戏。只在北京演过两场,港台各一场,而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戏曲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我们一有新戏、新作品,就希望带到江苏,比如之前的《西安事变》,希望以此得到专家学者、同行及观众的反馈。采纳各种批评、建议,以此不断修改再提高。”
谈及改编契机时,于魁智亦坦言,“有粤人处即有帝女花”,故自己曾专程飞赴香港观赏粤剧《帝女花》,而这出粤剧能演出六十多年,在香港演出三十场场场爆满,足见其魅力,因此即使珠玉在前,即使是个全新的角色,但感动于诸位粤剧先贤的演出与付出,终下定决心,将其移植改编。但是改编不是胡来,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要将其他剧种作一“再呈现”时,保留原剧的精华还是必须为之的,就此而言,“既要保留粤剧经典词句、旋律——对音乐设计的唯一要求,是‘落花满天蔽月光’必须贯穿全场,形成独特的特殊的新编戏风格,又要符合京剧的创作规律,达到艺术性、观赏性的多维合一,以期更好为青年观众所接受。”
去掉髯口,于魁智变身帅气驸马
谈到角色,于魁智表示,这对于他本人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年龄上的不对称,剧中驸马周世显是个年轻人,而于魁智本人已不年轻;其次是一个崭新的舞台形象的塑造,要展现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无疑又是一个挑战。但改编不是胡来,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要将其他剧种作一“再呈现”时,保留原剧的精华还是必须为之的。就人物形象来说,虽然粤剧以小生行应工周驸马,但此次自己仍然不以大嗓小生应工,而更多的是表现年轻老生,但是身段上带点小生的味道,这也算是一次新的尝试吧。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以精湛的表演、行腔上情感把控的自如、细节上细腻的处理,获得了观众的累累好评。无论是唱腔的转换、还是某一段落持灯照书的站位,每一个细节的精致处理,都体现了国家级京剧院团的风貌,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现场不少热情的“鲤鱼应援团”赶来观看演出。来自上海的牧婷即是其一,她说她看了十三年于魁智、李胜素两位老师的戏,觉得两位唱的好,也美,可能就是一种眼缘吧;山东聊城的戏迷申笑笑则表示,作为老师,平时也会给学生说京剧,让学生感受京剧之美,希望能让这个梯队更加年轻化。
而就舞台总体调度与呈现而言,此次几经打磨后的改编总体是成功的,立住了,京剧本体唱腔的音乐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同时粤语转换也不显得太生硬,加上布景处理的适宜得当、两位演员“珠联璧合”的演出,自是收获无数掌声。而今,虽然舞台已然谢幕,剧中的长平公主与驸马双双殉情,但留给舞台之外的问题与思考依然很多,如何将这部戏打磨的更加经典,如何常演常新?这是留给《帝女花》剧组的一个仍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也是广大观众对于种种新编戏,无论是移植改编的新戏还是原创的新戏的一个宏大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实习生 平范凡 记者 高利平 摄影 刘莉
更多精美剧照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