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无界 聂危谷画展开幕式在江苏艺术剧场举行
来源:章剑华人文空间   2018-11-19 11:17:00
11月16日,江苏省文联名家名作工程“无界——聂危谷画展”开幕式在省文联艺术剧场隆重举行。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出席活动并讲话。

  11月16日,江苏省文联名家名作工程“无界——聂危谷画展”开幕式在省文联艺术剧场隆重举行。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出席活动并讲话。

  此次展览共展出60余幅作品,分为荷花和建筑两个部分,既是聂危谷“世界观——聂危谷中国画展”系列展览的汇报展,也是他矢志不渝,再创艺术新篇章的集中展示。

  聂危谷,1957年生于扬州,现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画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008、2012年两次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台湾佛光山佛光缘美术总馆、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佛罗伦萨大教堂会议中心等地多次举办个展。

聂危谷作品赏析


  《大昭寺》 97x180cm 纸本彩墨

  《高棉微笑》 97x160cm 纸本彩墨

  《林野气象》 97x112cm纸本彩墨

  《神圣巡礼》 119x96cm纸本彩墨

  《石城漫步》 180x97cm 纸本彩墨

  《龙翔飞翥》 70x138cm纸本彩墨

  《太阳金字塔》 97x180cm 纸本彩墨

  《天堂旋律》 97x97cm 纸本彩墨

  《敦煌》 69x69cm纸本彩墨

  《横笛弄秋月》 70x137cm纸本彩墨

  《冷艳》 69x69cm纸本彩墨

  《南无阿弥陀佛 云冈石窟第五窟》 97x129cm纸本彩墨


  危 谷 出 新 境

  章 剑 华

  聂危谷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学院派画家,这并非因为他是南京大学的教授,而是因为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独到性,有着明显的学院派特征。纵观他的艺术创作之路,可以了解他试图从哪里走向哪里?

  从山水到都市。中国画分山水、花鸟和人物。显然,聂危谷的画属山水一类。大家知道,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总体而言,大致是相同相近的,是亘古不变的。这就使得中国画在题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家们遇到并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一是画什么?二是怎么画?画什么是创作题材问题,怎么画是艺术语言问题。画家首先碰到的是创作题材问题。聂危谷进行了长期的寻觅、探索与思考,他把眼光投向了都市,投向了建筑。都市与建筑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文化标识,承载着历史时间的风雨侵袭,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沧桑变化,承载着各类人群的悲欢离合。于是,聂危谷毅然决然地在题材上突破,从山水中突围,把都市建筑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主要对象,作为自己国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正所谓:咬住建筑不放松,题材就在都市中。置身危谷出新境,横看侧观各不同。

  从水墨到彩墨。当国画遇上都市,水墨遇上建筑,问题就来了,难度就大了。为什么?传统山水画中没有现成的东西可用,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这就给聂危谷设置了难度。难度就是高度。聂危谷迎难而上,向高度艰难攀登。他没有丢掉中国画最基本的东西,坚持用笔墨语言描绘都市,描绘建筑,同时又对水墨语言为主的语言体系进行积极的创新,使之更适合现代都市元素的艺术表达。于是,他鉴借其它画种包括西画的手法与经验,经过大量实验性摸索,形成他所独创和掌握的彩墨表达方式,解决了怎么画的问题。他把彩墨作为表达现都市与建筑的主要艺术语言,并在水墨与彩墨之间寻找到最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浓淡、色彩、光影的变化,使画面富有层次性、肌理性和律动性,具有厚重感、立体感和灵性感。所以,聂危谷的作品,既是主观可感的现实都市和文化标识,又是超离客体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存在。

  从有界到无界。这次展览的名称叫做《无界》。我想,这是聂危谷先生对于艺术、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感悟所得。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是宗教观、哲学观、人生观,也是艺术观。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人何物,都是从无界到有界,再从有界到无界。艺术也是这样。传统到现代,从继承到创新,就是这个过程。聂危谷先生的艺术之路,正是从零开始,步入传统,继而突破传统,进而进入“无界”之境,即从解构传统水墨固有范式,创建现代彩墨的艺术语言,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消融东西方艺术的界限,跨入力图突破物理时空和思想观念的疆域,进入了更为宏远、更为自由的艺术天地。

  从山水到都市,从水墨到彩墨,从有界到无界,聂危谷先生还在路上,他还在探索,还在创新,还在前行。无限风光在险峰。相信聂危谷先生一定能够坚守艺术理想,登上艺术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