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未来”2019徐州当代艺术展于6月22日在李可染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由徐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喻继高艺术馆、李可染艺术馆承办,共展出36位艺术家及学生佳作41幅。徐州市文联副主席王成奇、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惠剑、徐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郭荐、策展人、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夏开丰、展览艺术顾问李亚非等出席。
展览期间,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王建先生,徐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雪春等参观了展览,给予高度肯定。
徐州市文联副主席王成奇在开幕式上代表徐州市文联向参展的艺术家们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从本次展览中看到了徐州艺术的强势回归和创新发展,表示徐州市文联会对当代艺术提供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开幕式由策展人、徐州市评协秘书长吴彦婕主持
徐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郭荐在致辞中提出“不以新变,何以代雄”的强烈呼吁,认为此次展览的作品有思想、有深度,题材多样,形式多样,是艺术进步的号角,是艺术跟上时代的标志,表示“没有当代,何以未来!”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惠剑认为这次展览呈现了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高校艺术教学也应该大力推广当代艺术,革新陈旧的艺术理念。江苏师范大学学生闫慧表示现当代艺术是一个开放的观念,而艺术本就对未来饱含热情,重要的是未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开幕式后,夏开丰先生主持了“何以未来”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会上李亚非、郭荐、王己一、蔡增斌、陈晓华、王瑞、史小东、高中华、吴彦婕等艺术家、相关学术工作者分别发言。在此次研讨会中,艺术家及学者就主题“未来”及当代问题和青年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提出了令人深省的观点,引发了在场每一位聆听者的思考。
夏开丰认为,何以未来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我们依靠什么进入未来,二是为什么未来还没有到来。这次展览就是试图对这两种意义给出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徐州这个产生过李可染,朱德群,刘开渠以及徐州八五美术家群体等曾经代表未来的艺术家的城市来说,何以未来更像是一种使命感,让未来的可能性注入当下时间。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艺术家们作品的选材已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绘画形式,在多元的质料里、铜、金属、毛发、泥土等等这些常见之物皆可使用,赋予了创作者对已知内容的幻想与创造,呈现出生命与未来的时空对接,饱含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与期望。本次“何以未来”的展览打破了大众对时间线的固有印象,可以说,过去不再是已逝的现在,而未来也不再是尚未到来的现在。相反,时间线作为特殊的时间模型,对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期许都汇聚于当下的“瞬时性”之中。
展览现场的互动场景
未来的事物是没办法被察觉呈现出来的,一旦呈现,未来就已逃之夭夭,未来是一种敞开的维度,作为对不可知的威胁,会激发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呈现出崇高的先锋艺术形式,这也正是本次展览和学术会议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
本次展览展期至6月27日,6月28日至7月12日在喻继高艺术馆展出。
部分作品欣赏
李亚非《戕》,合成影像,2018-2019
王己一《幻化》,布面油画,300x100cm,2018
毛劲松《游离》,布面丙烯
杨天红《看山》数码印刷,2018
徐强《旅途》,组画之一,布面油画
刘志超《有方孔的十字架》,方钢,2013
高中华《猫和女人》,布面油画,140x140cm,2012
赵方方《相对论》,装置,35x35cm,2017
王瑞《尘封的记忆》,布面油画,71x95cm,2018
王小冬《紫禁宫墙》 装置 照片排列8cm×8cm×100
刘磊《自画像》,布面油画,200x180cm,2019
王颖《星罗棋布》 综合材料180cm×180cm,2018
胡钠《毁灭记忆重生》,综合材料,60X200cm,2019
马嘉洁《朝向》,金属,木材,照片,镜子,2019
王成凤《以悲剧的形式肯定》,木 毛发 白乳胶灯光,150cm×160cm×30cm,2019
杨序竦《城市中的男人》,铁,120x30cm,2019
刘宜苹《穿越未来系列作品》
盘莉《假意的承诺之光与影》120cm*80cm *2、60cm*60cm
王舒扬《身份的流动》
周盼盼《尼克勒梅》 综合材料 ,服装展示用模特、各种机械零件、喷漆、水管,2019
张静《时间有终点吗?》
谢颖琪《0 +∞》,木盒 泥土 树枝 石块 照片 ,27.5cmx37.5cm,2019
戴子新《未来天气预报》,二开画纸,2019
胡迎《何去何从》, 油画框 腻子粉 色粉 丙烯, 120㎝×80cm, 2019
王莹《人生的清单》,纸张海报,4m×0.8m,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