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苏州著名缂丝、刺绣大师蔡霞明的“明月·丝织主题作品展”在苏州名城艺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江苏省丝绸协会、吴中区文体产业联合会主办,苏州苏豪文化科技创意园、名城艺术馆、苏州蔡霞明织绣品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江苏省丝绸协会执行会长沈祥元、苏州市旅游联合会会长陆俊秀、苏州市文联副主席邢静、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邢伟中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沈祥元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苏州丝绸享誉海内外,尤其是苏绣在我国四大名绣中独领风骚,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其技法、工艺、精细度均堪称一绝。而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希望通过蔡霞明今天以及今后的各种展览,让国内外更多朋友认识缂丝、熟知缂丝、爱上缂丝。让苏州的传统丝织行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邢静在致辞中说,蔡霞明的缂丝技法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希望她今后展望未来,放远眼光,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精心创作,努力把我国缂丝、刺绣这非遗文化、传统丝织文化不断传承,不断发扬广大。同时也希望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她、支持她和扶持她,让中国苏州的缂丝、刺绣等传统丝织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蔡霞明,江苏苏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民间工艺家,东吴文化产业重点人才,苏州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缂丝专委会理事,江苏旗袍协会苏州分会副会长。从事缂丝、刺绣行业三十余年。
本次展览共展出蔡霞明的作品80余件,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其工艺创作之路。其中大部分作品以缂丝制作的佛教题材为主,也有部分作品是以缂丝制作的名人字画、仿清宫团扇,这些作品都是这几年来蔡霞明带领团队精心创作的成果,每一幅都是富有创意、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
缂丝,又称“刻丝”“剋丝”“克丝”,是一种透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镂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即纵向的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横向的纬丝仅根据图案花纹跟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
缂丝的历史极为悠久。据考证,我国的缂丝织物远在彩陶土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出现,到后来,缂丝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得以发展、丰富,到明清时期甚至成为皇权的象征。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的品种有两大类:一类是日用品,有包首、手提包、皮夹、书籍封面、眼镜袋、台毯、靠垫和和服缂丝腰带等。另一类为艺术品,有金地屏风、屏条、中堂、手卷、册页等。
在蔡霞明看来,缂丝之技,全凭人力,一经一纬,梭织刻缕,唯有多学习,多交流,才能有提高。为此,她还经常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传承人王金山取经。“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真正了解缂丝的,我希望在展出作品的同时能够将缂丝技艺传承下去,让大家都知道缂丝真正的可贵之处。”
(任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