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美术家沿海写生采风行侧记
盐城黄海湿地,历史上由古长江、古黄河在海侵、海退等自然地理变化中形成大片淤涨型滨海湿地。这里,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 大的海岸型湿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潮间带滩涂,是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自然生境。
“世界遗产地,东台条子泥。”5月29日,由南往北为期6天的“画说湿地”盐城美术家沿海写生采风行活动走进东台条子泥湿地,一路上不时有如此内容的广告牌映入美术家们的眼帘。
条子泥,一个在盐城入遗前很多人不知道的地名。“虽然之前经常到海边滩涂写生创作,但是没有来过条子泥。”盐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晓东说,采风团大部分画家和他情况一样。东台沿海滩涂是迁飞的候鸟最为青睐的栖息地。“鸟中大熊猫”勺嘴鹬因嘴如汤勺而得名。这种造型略有些呆萌的小鸟是极危物种,全球数量仅余200多只,而有摄影家在条子泥一次就观测到了60多只勺嘴鹬。
下了车,画家们有的挎着照相机,有的夹着写生本,迫不及待走向观海听潮区。一望无际的潮水,掠过天空的飞鸟,海涂小取的渔民……黄海湿地,带给画家们视觉的震撼和审美的愉悦。
“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打造湿地画派,擦亮生态名片,放大世遗效应。”画家们群情振奋。在写生中,李晓东和中国美协会员李小明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到停泊在海堤内侧河道的几条渔船,而在中国美协会员张子美的写生本上,聚精会神忙创作的李晓东和李小明成了主角。果然是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夏日里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翠浪翻涌,风景如画,画家们走在水杉大道上,流连忘返。谁能想到,这片华东平原地区最 大的人工森林,曾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盐碱荒滩。几代林工,矢志不渝,经过55年打磨,这颗绿宝石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昔日盐碱荒滩,今日林海绿洲。如果说塞罕坝是沙化山地植树的奇迹,那么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则是盐碱荒滩造林壮举。“林工精神让人感动。我们美术工作者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在充分了解了森林公园的历史人文后,这里的一草一木在画家们的眼里愈显生动和亲切。
世界上最 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地和麋鹿种群造就了“鹤舞鹿鸣”的国际影响力。申遗成功,盐城黄海湿地走上世界的大舞台,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5月30日上午,在大丰麋鹿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看到观光车过来,有几头麋鹿竟然早早地踱到路边,落落大方地啃食画家们手里的胡萝卜。
1986年,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大丰,重新回到了它们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担负起在曾经的故乡复兴种群的使命。良好的生态,再现“呦呦鹿鸣”。当年的39头麋鹿早已开枝散叶,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据统计,保护区内目前已有麋鹿5000余头。
“我认为,文化人是区域文明引 领者。盐城文艺工作者要致力创作跟世界遗产地相匹配的作品,美术也要配位。”在野鹿荡博物馆,负责人马连义的一番演说给画家们以鼓舞和启迪。“盐城特有的湿地文化,滋养着盐城画家。我们就是要通过采风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湿地文化内涵,形诸于笔墨,孜孜以求打造‘湿地画派’。”来自驻盐高校的市美协副主席杨建生说。
在大丰区,采风团还联合当地的5名美术家一起,深入江苏丰山集团,开展文化惠民的公益活动。画家们胸襟中满载着黄海湿地的美景和按捺不住的创作激情,他们走进企业后立刻拿起笔,挥毫泼墨投入到了紧张的创作中去。
李晓东借鉴山水画的技法画花鸟,作品线条老辣,创新性强;市美协副主席苏海涛作品轻松温润,构图大气,色彩明快;市美协副主席顾高俊作品《虚心劲节》笔墨之间自有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射阳县美协主席金元龙的写意作品《风起香随》笔墨灵动传神;李小明作品取材松树和松鼠,寓意吉祥……好画连着好画,佳作接着佳作。当一幅幅作品展开来的时候,喷薄而出的是湿地大美。
“画说湿地”盐城美术家沿海写生采风行活动由市文联、市申遗办和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为了更好地服务画家们的创作,拿出精品力作,担任采风团领队的市文联副调研员唐小荣和画家们一起讨论选题方向和创作构思,并及时解决好画家们创作中的困难和要求,保障采风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