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浙江省宁波演艺集团精品献演杭城
来源:浙江文艺网   2019-03-22 08:40:00
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宁波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舞台艺术精品杭州展演周”活动,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花木兰》、歌剧《呦呦鹿鸣》、话剧《守护》三台精品剧目集中于3月19日至26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展演。

  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宁波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舞台艺术精品杭州展演周”活动,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花木兰》、歌剧《呦呦鹿鸣》、话剧《守护》三台精品剧目集中于3月19日至26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展演。

  本次杭州展演周的《花木兰》《呦呦鹿鸣》《守护》是近三年来的优秀作品,由宁波市歌舞剧院、宁波市话剧团、宁波市甬剧团和宁波交响乐团等专业艺术团体共同合作。虽然表演形式不一,但从古至今都讲述了主人公把满腔爱国情怀化为保家卫国行动的故事,沙场巾帼、诺贝尔奖获得者、党章守护人,主人公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值得称颂。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巾帼英雄形象,此次,宁波人选择用舞蹈来呈现这个2000多年前的传奇。本剧总编导、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周莉亚用4个字概括了《花木兰》的创排原则:从“人”出发。“花木兰是中国女性文化符号中少有的能够大胆决定自身命运的人物,舞剧也要努力展现她这方面的个性特点。”舞剧《花木兰》删繁就简,在保留花木兰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加入了战友“卫将军”和战争孤儿“柔儿”两个角色,让整个故事更富戏剧感。

  舞剧《花木兰》于去年底喜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这也是第十一届荷花奖评选活动中,浙江省唯一获奖的舞剧作品。该剧还曾作为特邀演出剧目,在乌镇大剧院为参加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各国嘉宾献演。

  被业内专家一致誉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已是第二次进省城。2017年10月,《呦呦鹿鸣》受邀成为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优秀作品展演剧目,在杭州剧院响亮开唱。2018年3月、5月、11月,《呦呦鹿鸣》先后三次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示范演出”。这个讲述中国首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教授故事的歌剧,首演至今才不过一年半时间,剧本就修改了17稿,获中国歌剧界各方褒奖,为浙江省舞台艺术界赢得了荣誉。

  由宁波市话剧团创排的大型话剧《守护》,反映的是宁波霞浦共产党员张人亚及其父亲张爵谦等普通群众为党留下珍贵文物的真实故事。全剧分为六幕:码头送别、忠孝两难、党章托付、衣冠入葬、静候佳音、苦盼儿归。

  张人亚原名张静泉,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毕生奋斗的事业,他从宁波去上海工作。不了解其真实身份的父亲张爵谦、妻子顾玉娥、兄弟张静水,对疏于照料家庭的张静泉频生误会。最终误会解除,在张静泉的感召下,他的父亲、妻子、兄弟乃至霞浦乡邻都自发投入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悔守护中。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张静泉不顾自身安危从上海带回了中共珍贵文献资料,将它托付给了父亲。为了替儿子保管好这份比他生命更重要的资料,张爵谦做出了一个震撼世人的决定——他替活着的儿子张静泉修建了一座衣冠冢,把张静泉带回的资料裹在油纸包里放入衣冠冢内妥善保存。这个秘密张爵谦守护了几十年,他盼着有一天张静泉归来,能亲手交还给爱子……誓言无声,忠诚守护,这一群平凡的宁波老百姓,却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建红介绍,该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试先行者,一直坚持精品剧目创作与市场培育开发并举。自2014年以来,宁波市演艺集团从抓经济效益为主转向了以社会效益为主、抓精品创作。越剧、甬剧、话剧、歌剧、舞剧等各种舞台艺术样式的作品呈现井喷状态,成立8年共创排剧目46部,获国家级奖项5个,深受全省乃至全国艺术界的关注。

  尤其是2016年,作为宁波市演艺集团的“创作年”,下属各子公司开足马力,创排各具特色的新剧: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青春版甬剧《筑梦》、多媒体现代舞剧《霸王别姬》、话剧《大江东去》、清装家庭伦理甬剧《龙凤杯》、新编越剧《李清照》等高质量的六台大戏,赢得了市场,打造了良好口碑。

  在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总决赛中,甬剧《筑梦》和话剧《大江东去》最终一举摘得新剧目大奖及优秀编剧奖、优秀演员奖、优秀作曲奖、优秀舞美设计奖等27个奖项中的7个奖项。作为该届戏剧节收获最多的院团,宁波市演艺集团充分展现出了创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