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传来佳讯,4大项共20个奖项中,江苏喜占三席。
其中,苏州评弹演员王勤(艺名王瑾)获表演奖,中篇苏州弹词《焦裕禄》获文学奖,中篇扬州评话《玉山子传奇》获得节目奖。
本届牡丹奖评选,王勤选送了师承作品长篇苏州弹词《啼笑因缘》中的一折《雪地会凤》,单档一人分饰五角,方言切换、性别切换、个性切换,表演难度极高。最终,她以精湛的艺术表现一举摘得表演奖。
王勤,又名王瑾,师承评弹大师“云派艺术”创始人蒋云仙先生,苏州评弹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获
第一届、第四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表演、节目金奖,
2000年获江浙沪评弹精英大赛金奖第一名,
2012年获得第二届巴黎中国曲艺节第一名“卢浮金奖”,
2015年获新西兰颁发“华人功勋艺术家”,
2017年获加拿大颁发“全球华人杰出艺术奖”,
此外,她还荣获过
中国曲艺精品荟萃新人奖,
江浙沪传统节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江苏省曲艺界“优秀表演奖”、江苏曲艺“芦花奖表演奖”,
最受观众欢迎的“十佳评弹明星”等。
王勤作为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六名获奖者之一,同时也是江苏本届唯一获牡丹奖表演奖殊荣者。她的这次获奖,也使她与4年前就获得该奖的夫君袁小良一起,开创了国内首对评弹伉俪双双摘取牡丹奖表演奖桂冠的记录。
时逢飒爽金秋,评弹特有的芬芳馥郁,伴随着丹桂共同飘香。在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闻发布会前夕,我们有幸对话江苏省唯一获得表演奖殊荣的王勤老师,听她说一说她的经历,那些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记者:您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评弹的吗?
王勤:我是14周岁开始接触苏州评弹的。我奶奶、姐姐都很喜欢评弹,也影响了我。小时候能看到的文艺演出比较少,我的艺术欣赏是从听广播书场开始的。一位老先生说的中篇令我记忆犹新,感觉他说的普通话和我学的很不同,有些奇怪。“请你们把这个小钢炮机关枪夯不啷当一塌刮子都拿上来!”怪腔怪调的,我觉得好笑得不得了,这是印象很深的一个事。然后就是听到后来我的老师讲的《啼笑姻缘》,感到非常非常的震惊,当时的感觉就是,不知道这个广播里面到底是多少人在表演,一会儿是山东人,一会儿是常熟人,一会儿是苏北人,一会儿是北京人。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同一个人在表演。所以,《啼笑姻缘》的故事算是我的启蒙之一。
记者:作为一位评弹大家,您已经很多次登台演出,但是您一定不会忘记第一次登台演出时的情形吧。
我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当时,我在苏州评弹学校里学习,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云仙老师,她到我们学校里来教学、示范,学校老师觉得我在台上比较大方泼辣,能很投入地表演,就让我试着演了一回《啼笑姻缘》里的《鞭打凤喜》。
王勤与蒋云仙老师同台演出
后来我也很荣幸,学校里面校长派了车子,冒着雪天的寒冷把我送到蒋老师在常熟的一个小码头去学习。跟着蒋老师学习没多久,她就让我上台,她说你听了我两个“码头”的书,以后你要上台,哪怕你唱一首开篇。那我说,唱什么开篇呢?她说,你既然跟我学了《啼笑姻缘》,你就要唱我《啼笑姻缘》里最拿手的《旧货摊》。了解评弹《啼笑姻缘》的,都知道《旧货摊》不是一般人能够唱的,因为它里面所有的东西加起来大概要几百样,而且蒋老师叫我要在短短一个礼拜之内就全部背出来,然后上台。我还从来没有上过台,心里面胆怯得不得了,我们把自己拜的老师叫先生,我就说:“先生,我实在是不敢上台,我唱到一半,万一忘记了怎么办?那我下不了台。”我老师就鼓励我,“我站在边上,你放心好了,你唱到一半,哪怕你实在唱不下去了,有我老师救场,放心!”就这样,老师站在我的边上,我什么都没有想,一口气背了一个礼拜,结果登台演出后,我唱的《旧货摊》比她的还多了十几样。怎么会多出了十几样呢?因为我老师唱的时候,自己精简过了,但是她给我的剧本里,唱词是没有精简的,是原版的,所以她说,“你倒比我还厉害,还多了十几样!”
记者:我们还是说回第一次,您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得奖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以后,因为成绩优秀,进了苏州评弹团,跟着袁小良老师学习。袁小良现在是我的老公,那个时候也等于我的半个老师,他在书坛上已经小有名气。我跟他搭档,第一次参加1987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江浙沪“三枪杯”评弹中青年大奖赛,那个时候的评弹大赛不像现在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什么的,当时所有评弹界的优秀演员——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家、中流砥柱的演员都在,而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跟他们一起参加比赛。我还懵懵懂懂,但是袁小良已经懂得创新的重要性,他把电子琴搬上书坛,最后一段唱就是用电子琴伴奏的。
王勤与袁小良同台演出
我就是这么幸运,在那么多大家中间居然得了一个优秀奖。懵懵懂懂地夺了这么一个评弹界的大奖,对我是鞭策、鼓励,既是幸运,又是良好的开端,为我之后的专业道路增彩。
王勤与袁小良共同荣获最受观众欢迎的“十佳评弹明星”
记者:聊过了您的第一次登台、第一次得奖,我们再来说说,在您的表演生涯中,有哪几部作品、有哪些角色给您影响特别深,您对它印象深刻的原因是?
跟我老师学的《啼笑姻缘》,我演沈凤喜,这个角色我喜欢。我表演这个角色时,基本上就是传承。继承我老师的艺术传授。
此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个短篇叫《苦人儿》,作品的主题是计划生育。因为这部作品,我尝到用心表演、投入表演的甜头。在塑造其中的角色时,我用了很多心思。这个戏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家庭为了生儿子把自己女儿送走了,后来女儿的人生很不幸。这是一个让人看了撕心裂肺的角色。但表演的时候我不是空喊口号,“一定要生儿子啊”这样的空洞说辞。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结婚,但是我已经能设想,“一个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再次重逢,女儿已经面目全非,看到这一幕,母亲撕心裂肺的痛”。
我用心投入演出,虽然在舞台上是撕心裂肺的感觉,但是我不会让眼泪全然掉下来,而是一定要让观众掉眼泪,对吧?因为我们是评弹,是一个表演,西方戏剧理论说起来是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一定要能跳出跳进。你作为表演者,如果哭得一塌糊涂,那接下来该评说的时候,你怎么评说?你没办法说下去,而且你下面还要唱啊。所以用心表演,就是要让观众流泪,而不是演员流泪。这是《苦人儿》。
李岚清同志听了王勤的《约会》后大为赞赏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一个短篇作品——《约会》,讲的是英国姑娘艾伦爱上了中国留学生陈思源。这个本子如果全部用苏州话来演绎其中的英国姑娘,我想没有可信度。观众看下来就会说,就是一个说书先生,一个评弹演员在硬说一个英国姑娘。所以我借鉴了影视作品里面那些外国姑娘说的洋泾浜普通话,再加入英语。普通话苏州话英文,夹杂着三种语言来表演这个英国姑娘。
记者:《啼笑姻缘》让您印象深刻,是因为其中有您对师长的传承,《苦人儿》是因为您用心投入,《约会》则是有了创新。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把自己代入进去?因为你要把一个角色演活,你要有自己核心的灵魂在里面。因为每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蒋碧薇是蒋碧薇的性格,艾伦是艾伦的性格,但是您怎么把一个角色变成您自己的,变成你独一无二的艺术塑造?
这样的。你剧本拿到手,你绝对不能死搬硬套。我今天要表演一个角色,拿我们戏曲曲艺来说,讲究生旦净末丑,我今天演的是旦角,我就把旦角的那一招一式都搬上去,戏剧化一点(就好了),我反对这一点。我觉得,首先一定要了解这个剧本、了解这个人物、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有的时候人家会说,你们苏州评弹就是说书先生嘛,就是讲讲故事嘛,就这么简单。但是我觉得不简单,而且越到后来越难,因为我们在舞台不是一“角”到底——而是一会儿是说书先生,一会儿是那个角色,一会儿是这个角色,因为跳进跳出,你的思维还要转换得很快,所以每个角色的思想性格一定要吃透,然后每次表现要把自己的灵魂融入进去,自己感动然后才会让别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