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应志琪:彰显作品的人民性,是我创作的主旨追求
2017年05月01日17:06
应志琪,国家一级编导,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团长,现任中国舞协理事,江苏省舞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从事舞蹈专业五十年来,全心致力于创作实践。

艺术家简介

应志琪

国家一级编导,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团长,现任中国舞协理事,江苏省舞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从事舞蹈专业五十年来,全心致力于创作实践。获得中国舞协授予的“中国舞蹈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江苏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荣获军队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代表作:舞蹈《小城雨巷》《太湖美》《春风又绿》《那一片芦荡》《石头女人》《望穿秋水》《豆蔻年华》《战决口》《青春河》以及舞剧《牡丹亭》等。作品在全国全军专业比赛中均获高奖,特别是在江南舞蹈创作中成果突出。舞蹈《小城雨巷》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编导金奖、全军文艺会演编导一等奖、南京首届十大精品奖、中央电视台春晚观众最喜爱节目一等奖。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除了提升自身的理想情操外,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来说,就要更加明确我们的创作宗旨,更加坚定地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导向;创造以人民为主体的艺术形象;反映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追求。一句话,就是创作基本思路要更加明确以彰显“人民性”作为作品的内蕴和主旨。回顾和总结自己几十年来的舞蹈创作实践,就是这样一步步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走过来的。下面就谈些体会:

一、要彰显作品的人民性,就必须在作品主题的拓展上下功夫。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老老实实地深入生活,通过深入了解人民大众,获得创作的激情和独特的生活感悟,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创作主旨和创作信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声音虽然有时会被其他噪声掩没而显得不清晰,但我认为她仍然是文艺创作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回想十几年前抱着要编创一个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军旅舞蹈作品的愿望,与合作者杨昭信来到了苏南常熟沙家浜深入生活。当我站在铺天盖地高耸挺拔、当年真能掩护新四军伤员的芦苇荡前,当我耳闻目睹新四军纪念馆中人民大众支援抗战、掩护子弟兵的生动事迹时,作为一个军队后人的我已经被深深打动,豁然间得到了感悟:那无数个“阿庆嫂”式的人物,那关爱支持我军的人民大众,不正像眼前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吧?是她们,也是它们用心灵和生命呵护着子弟兵。人民就像芦荡,芦荡也像人民,这物与人、意念与形象的高度统一,给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表现手段。舞台上拟人化的芦荡形象,时而是风火中摆摇的芦苇、时而又是满含深情呵护子弟兵的妇女,在似“她”、又似“它”的多义审美的时空里,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运用中,不仅战争题材有了诗性表达,作品也更具备了高度抽象的舞蹈美学特征,强化了人民是胜利之本的主题,提示了军队与人民血肉相依的不可分离的本质关系。此时作品所表现的不只是生活的真实,更是生活的本质,更加有力地彰显了作品的人民性。《那一片芦苇》参加CCTV舞蹈大赛,在几百个不分舞种的作品评选中,荣获十佳优秀作品奖。

二、要彰显作品的人民性,就必须在创造人民的艺术形象上下功夫。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更要深入地了解表现对象的生存方式、人文背学、性格情操、精神气质等,这样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才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我在部队成长,也在江南生长,江南是我第一故乡。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从水乡到古镇、从城市到农村,行走在这片富庶美丽的土地上,内心常常被她独有的江南景致和人文精神打动。只有对她了解更深,才会对她爱得更切,也才会对江南人物的性格气质有了更多的认知。江南历来是崇文重教的礼仪之邦,生活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中的江南女性,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养成了最具东方女性魅力的性格特征:她们温婉、含蓄、典雅、聪慧,恬静里透着灵秀、柔和里藏着执着。舞蹈《小城雨巷》的人物塑造就是根据这样的性格特征,与合作者吴凝一起,寻找由内向外的形态表现,从而提炼舞蹈语言的。现在展现在舞台上的雨中执伞的姑娘们,她们心静如水、低目缓步、提裙过桥、择路前行,不急不燥甩水收伞等生活细节的舞蹈动作,刻画了她们细腻的个性,气定神闲飘逸自然的优雅舞姿传递出江南独特的文化气韵和人物气质,人美情更美,从而展现了人们心中的江南,这一温馨和谐的美好精神家园。舞蹈在央视春晚播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十年来,舞蹈走出国门巡演皆受到了赞许和国外观众的喜爱,使他们更加了解中国、了解江南、了解江南的文化和人民。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本着彰显作品人民性的主旨,我与音乐、舞蹈的合作者们还创作了大量反映军队战士精神风貌的军旅舞蹈作品,如《送盐》《为了战友的遗孤》《豆蔻年华》《山泉》《飘扬的红十字旗》《战决口》《青春河》等,以及表现地域风貌和人文精神的舞蹈《石头女人》《望穿秋水》《太湖美》《春风又绿》《茉莉花》《绣江南》《绿荫》和舞剧《牡丹亭》等等。用自己珍爱的舞蹈艺术去表现人民大众和他们的精神品质,确是自己一直实践着的创作热望。

纵观中国舞蹈界的前辈们,如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著名艺术家的生平,他们早就铿铮地感出了“为人民而舞”的心声,这声音穿越战争峰火,穿越岁月年华,至今还在我们耳边迴响,依然是那样震撼人心!他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彰显人民性的精神品质和力量,如《游击队之歌》《荷花颂》《鄂尔多斯》等舞蹈,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民族兴亡、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担当,表现出他们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的赤诚,为我们今天的舞者们树立了光辉正大的榜样。

从中我体会到,任何时候彰显人民性、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都能折射出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她不只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创造者自身实现价值的需要,我们需要时代的感召,也需要时代对我们的造就,这可能就是时代造人的规律吧。

舞蹈艺术是美好的。我想她不只是肢体动作的美妙,更是心灵绽放的美丽。我们常说舞蹈高度难度肢体动作能“亮眼”,而有精神品质的作品更能“亮心”,为此,她确实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为人民而舞、彰显作品的人民性,是创作者值得跋涉的阳光大道。

牡丹亭

①②③小城雨巷

④⑤⑥那一片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