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苏州弹词《三笑》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情感和重要的意义。记得第一次和范林元老师合作《三笑》是苏州评弹首次赴台湾演出之时,一曲《三笑·梅亭相会》收获了大批评弹爱好者,为评弹在台湾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
1998年的2月,苏州评弹第一次踏上宝岛的土地。虽然心中忐忑,但我仍暗自鼓气:要为这门艺术开疆拓土!
我们的日程排得几乎不分昼夜:召开媒体见面会、接受记者采访、电台直播、电视台录像,还走进了二十多所大专院校进行演讲。印象最深的是在当时的台北社教馆(后来的城市剧场),我们做了一次不售票的公开表演,演员只有我和陈希安、范林元两位老师,彭本乐老师担任主持介绍。那天傍晚下起了瓢泼大雨,评弹在台湾又没有观众基础,大家都很担心上座率。正在忐忑之际,剧场大门打开,人潮鱼贯而入。因为赠票不对号入座,观众们争先恐后抢占座位,不到十分钟,剧场里座无虚席,后来的观众就只能坐在台阶上观看演出。
彭老师扼要地介绍了苏州评弹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征,并首先推出了范林元老师和我。偌大的剧场鸦雀无声,毫不夸张,即便一根绣花针落地也能耳闻其声。虽算得“久经沙场”,可我不免也有点紧张。《三笑·梅亭相会》打头阵,“花街同步手相携”,范老师张口一句高亢柔糯的徐调令全场震撼,我接唱“此刻秋姑红两颐”,又甜又嗲的姑苏雅韵赢得了满堂掌声。整整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掌声不断、笑声不绝,谢幕时观众久久不愿离开,“安可、安可”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最后,我加唱了一首《苏州好风光》,观众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场。
那天,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由孙女搀扶来到后台的八旬老太太,她握着我的手喜极而泣,用纯正的苏州话说道:“我朆想着有生之年还能勒台北听着原汁原味搿苏州评弹,那么我死仔口眼也闭哉!”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深情啊!
首次台湾之行,我们为苏州评弹赢得了高度美誉,“评弹皇后”“从林风眠画中走下来的美女”“苏州评弹——中国最美的声音”等褒扬纷至沓来……之后,我又十多次赴台献演并在台北举办过两次个人专场。时隔二十年,当年的在校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再次走进剧场聆听评弹,这才是最好的传承。台湾观众对艺术的敬畏和尊重让我增强了自信、提升了审美、拓宽了视野,他们严苛而挑剔的目光促使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舞台意识和表演习惯,只要走上舞台、面对观众,举手投足之间便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让苏州评弹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