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腔·声韵·声情
—— 盛小云声腔艺术之印象
孙惕
一级艺术监督、苏州评弹学校原校长、苏州市评弹团原团长
盛小云作为著名的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积累了近四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她深谙苏州评弹“说、噱、弹、唱”的综合表演规律,通过娴熟的说书“六白”技艺,灵活地游走于说书人与书中人之间,叙述故事,抒发情感;一人多角,跳进跳出;间离评判,驰骋书台。在以一人单档形式说唱时,她总是结合人物和书情适时地嵌入一些插科打诨式的包袱笑料,来调节演出的节奏,活跃全场的氛围;而当她以双档形式居坐下手说唱时,则又更多地去呈现她声情并茂的演唱功力和自弹自唱的伴奏技巧。再加上借鉴于传统戏曲和话剧影视的多重表演,通过自己的声音、语气、眼神、情感、动作、造型等手段,在“起角色”中去完成对不同书目、不同情节之典型环境的渲染和典型人物的塑造。本文着重要分享的则是对盛小云声腔艺术的直观印象。
(一)
翻开盛小云声腔艺术的履历,她的演唱可以归结为——基薛调,宗俞调,工蒋调,擅丽调,兼琴调。因此,也就不难发现实际上已经同时包含了她对苏州弹词主要流派声腔艺术的整体把握。说到这一点,其实在中篇弹词《大脚皇后》中早已得到过充分的展示:如第二回《缠脚》当中那段蕴含着沈薛风格的快俞调,委婉利落,别有新意;又如第三回《审脚》当中那段酣畅淋漓的琴调,且自弹自唱,尽显功力,观众看到的是一位出身平民而知书达理、贵为娘娘却爱才如命的“大脚皇后”。
盛小云的演唱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她嗓音的清新圆润和气息的贯通流畅。显而易见,她对于演唱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和发声方法的科学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认识。也正因为有了对气息的有效掌控和支配,她的发声才始终显得那样的从容不迫和通透悦耳。要说她的嗓音音质好,且音域跨度大,这主要来源于她在长期实践中的反复体验、用心揣摩和刻苦训练,渐渐形成了对发声共鸣位置和音色变换的自觉把握,即通常所说的对于真假嗓自由转换的意识以及无痕衔接的能力,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由她演唱的《莺莺拜月》就是一例。盛小云以女声蒋调演唱的这首开篇,气息沉稳流畅,声音通透圆润,字音吞吐考究,唱腔委婉醇厚。该唱段句式工整而富有变化,总体上虽是一首叙事开篇,但也不乏人物内心的细微表露:玉宇无尘,月明星稀;主婢双双,移步花径;焚香拜月,莺莺小姐自有一番难耐的苦闷和淡淡的伤感!
《垓下歌》是俞中权先生创作的一首新编历史开篇,由黄嘉明和盛小云原唱。总体上,张调的刚劲苍凉和俞调的柔软舒缓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了项羽和虞姬的人物身份和典型性格;但在这首特定的开篇中,盛小云塑造的虞姬形象不仅仅只表现了缠绵悱恻的情意,随着情景的变化还多了一层视死如归的坚定,因此在唱腔和唱法上都有所突破,凸现出层层渲染,步步升华。其间,虞姬有三处对项羽的劝谏:第一次“君王啊,这世间难觅后悔药,你自怨艾算不得大丈夫。”作为起始铺叙,声腔平稳规范;第二次“大王啊,你也曾九战嬴秦九战捷,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满坡。当年的扛鼎神勇今何在,我劝君王单骑突围出网罗,待从头收拾好山河。”随着规劝与激将并用的话锋转折,节奏出现快散结合,唱腔和过门起伏放大;而第三次“大王啊,眼见得夫妻情深总难顾及,我愿君王重振霸业展宏图。双剑出鞘寒光闪,为君王解闷我舞婆娑。”则在深情的演唱之余,巧妙地穿插了京剧曲牌《夜深沉》的琵琶演奏,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篇幅本身所能提供的艺术审美上广阔的联想空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绝佳效果。
(二)
在今天一般的人们看来,盛小云是在充满了掌声和簇拥着鲜花的荣耀光环中一路走来的。然而事实上,她所必须面对的却是如何在一个更高的发展空间和艺术层面上去实现新的自我跨越和自我突破。以中篇弹词《雷雨》为例,盛小云是承载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逐步进入的,就像所有的小孩子学步一样:既充满欲望,又心怀忐忑!「留萍」起始由周萍赠予蘩漪的一把绢丝团扇而引出了三年前“母子”二人朝夕相处、心心相印的情感萌芽,再通过共赏昆曲《牡丹亭》和作画题词《声声慢》的深情回忆,自然过渡到双双坠入爱河,以至于成就了这段不该成就的“孽缘”;当美好的回忆戛然而止重又回到现实中时,蘩漪面对胆怯懦弱、回避退缩的周萍直抒胸臆:(蘩唱)“我是脱水荷花心已枯,你似阳光清泉来滋润我。你关心我,爱护我,明白我,抚慰我,使我叶茂枝繁心复苏……开弓哪有回头箭,我蘩漪从不悔当初…… 既然你救了我,怎能够抛撇我;离开你,复活的荷花亦将枯……(萍唱)蘩漪啊,我求你高抬贵手来宽恕…… 我们各行其道奔前途。(蘩唱)我是什么路?是母亲的路,还是情妇的路?你究竟要我走哪条路?(白)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的欺负!”这一段唱由润物无声的似水柔情逐步过渡到反诘质问的咄咄逼人,可谓层层递进,字字铿锵。盛小云在演唱上,既保持了传统俞调婉转抒情的本质特征,又剔除了中规中矩的传统过门,加上娴熟的演唱技巧和特有的声音、表情、眼神之间的细微变化,将一个被人所弃、为情所伤,却又爱怜交错、怨恨交加的蘩漪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
有一句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无疑印证了盛小云的客观境遇和主观执着。再值得一提的,就是由盛小云创作并主演的中篇弹词《永远的怀念》。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和事迹的隐秘性,因此除了对主人公郭永怀的正面塑造和事迹描写以外,还特意留出了部分笔墨倾注在了其夫人李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叙述上,然而却恰到好处地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可信地烘托出主人公外柔内刚、献身国防、集君子与军人于一身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中篇的最后,作者将现实凝固的生死悲壮与时空穿越的无限大爱相互汇聚、交织、升华,更凸显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大无畏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的家国情怀。中篇第三回「爱在永远」,当李佩得知丈夫因公殉职的噩耗后,独自走向自家阳台,站立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地仰望长空,思绪万千…… (李佩唱)“北风吹,天地寒,鸟飞绝,人未归,从此永怀不回来。聚少离多等来是永离别,苍天对我太不该。漫漫长空无边际,前情往事涌上来…… 曾记联大初相遇,跑警报,避空弹,慌乱中,被冲散,擦肩而过我嗅青梅…… 只道此生难再见,异邦重逢喜满怀。你未婚,我未配,冥冥中,早安排,这好姻缘幸福又和美。”这一唱段,盛小云以丽调为基础旋律,以散起至慢速为基本节奏,将原先设计的流派声腔全然隐匿于人物角色的独特身份和情感深处,而着重通过演员对人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切身体验和全心投入,将表面看似平静如水、实质却是大悲无泪的那种极度悲痛和境界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这样边唱边说,说唱相间,直至主人公牺牲前的那一瞬间,随即转为加速的快丽调以及紧打散唱的节奏接唱“惨淡愁云凝万里,杜鹃泣血口难开。永怀啊,那十秒钟,太短暂,那十秒钟,太艰难,你用那血肉之躯挡惊雷,相抱相拥视死犹如归。永怀啊,你走得太匆忙,你走得太无畏,你走得太悲壮,”至此突然骤停,然后放慢速度,倾尽极其正宗的丽调特征乐汇唱完最后一句:“你走得重泰山,永远怀念我亲爱的好永怀!”一气呵成,朴实流畅,不事雕琢,美得自然,为观众呈现了一位可信可敬的李佩先生。
纵观盛小云的声腔艺术,清新婉约,深情厚重。从《大脚皇后》“缠脚”“审脚”两个中心唱段,到《莺莺拜月》和《垓下歌》这两个不同题材的声腔演绎,再到中篇《雷雨》的蘩漪和中篇《永远的怀念》的李佩等核心唱段的处理构造,可见她在人物脉络梳理、音乐形象设计、声腔技巧处理、情感表现方式等各个层面上,展示了深厚而扎实的传统声腔功底和对不同性格命运的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能力,以及她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演唱技法上的多重艺术理念和现代审美追求。新时代,新征程,盛小云必将以其内心的执着和对艺术的虔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去继续努力满足并积极引领当代观众对苏州弹词声腔艺术的全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