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将于4月13日-21日在北京举行。今天(3月31日),江苏省文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此次展演的筹备情况。
经典与新作共舞 传统与现代交响
据介绍,展演将邀请国内相关院团演出罗周编剧的六部作品,通过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活力,展现江苏文艺名家的创造力。
作为开幕式剧目,昆剧《六道图》将于4月1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该剧通过昆曲婉转的唱腔与写意舞台,探讨人性与命运的终极命题。扬剧《郑板桥》(4月14日,梅兰芳大剧院)聚焦清代文人郑板桥的艺术人生,以扬剧的质朴风格还原“扬州八怪”的文人风骨与民生情怀。闽剧《幻戏图》(4月17日,梅兰芳大剧院)跨界融合福建戏曲元素,以奇幻叙事揭开古代画师笔下的秘境,探索戏曲与视觉艺术的交融。昆剧《世说新语》(4月16日,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以魏晋名士风流为题材,用昆曲的雅致诠释《世说新语》中的哲学思辨与文人精神。秦腔《无字碑》(4月20日,梅兰芳大剧院),以秦腔的苍劲唱腔重塑武则天传奇,探讨历史书写与女性权力的复杂关系。《织造府》(4月21日,北京保利剧院)以江南织造府为背景,通过越剧柔美唱腔演绎人生与艺术的碰撞,展现《红楼梦》文化的瑰丽画卷。
江苏省剧协副主席、扬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即将携扬剧《郑板桥》亮相北京,该剧以郑板桥中年、暮年两度客居扬州为核心内容,从剧本编排到舞台呈现,再到演员表演,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传统与创新之间平衡点的精准把握。
“在表演上,我使用了文戏武唱的表现方式,赋予了这个人物诙谐幽默的轻喜剧色彩;音乐既保留了扬剧的乡土韵味,又增加了音乐的戏曲张力;舞美设计上,我们以‘大写意’为核心理念,用剪纸艺术去勾勒扬州城景,虚实相生的场景转换,既写意又富有诗意。”李政成介绍。
此次晋京展演,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带来了昆剧《世说新语》,该剧取材于古典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以魏晋时期名人轶事为蓝本,在文本创作上,罗周采用“点状内容、网状结构”,将原著碎片化的轶事串联为情感主线,将传统昆曲艺术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赢得业界和观众广泛好评。
“这部剧可以说是我们昆剧院的第一块头牌,罗周老师的本子,演员演得用心、导演拍得放心,观众看得开心。”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党支部书记肖亚君说。
据悉,六场展演结束后还将举行罗周戏剧创作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戏剧界权威专家,围绕罗周的创作成果展开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体系的深化。
罗周:扎根戏曲创作以高峰之作回应时代期许
作为当代中国戏曲创作的领军人物,江苏省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她坦言,精品创作不是偶然灵光,而是可预见、可持续的系统工程:“这18年来我可能除了写戏没有再做第二件事,我只是用全部的生命去拥抱中国的戏曲,能够和无数个生命一起奔赴,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与人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我觉得这种幸福感是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
南京市越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李晓旭与罗周合作多年。她表示,在罗周的笔下,越剧《乌衣巷》 《凤凰台》和《织造府》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与越剧巧妙融合,展现不同于以往的舞台新景象:“罗周赋予这些人物的爱,也是对我们演员院团的爱。南京市越剧团三部曲承载着我们一代演员的成长,也形成了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的创作风格。”
江苏:持续举办晋京展演 建优建强“戏曲苏军”队伍
“紫金文化奖章”由江苏省委、省政府设立,是全省宣传文化领域对个人的最高表彰,旨在激励艺术家扎根人民、守正创新。近年来,江苏为“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举办晋京展览展演等系列活动,宣传推介江苏各艺术领域名家名作。
“我们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搭建各类展演展示的品牌活动平台,先后为11位紫金文化名家举办了晋京展览展演,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吴瑾表示。
江苏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孙蓓介绍,近年来,江苏加强规划引领,建立“深扎”机制,优化创作生态,抓好剧本创作这一源头工程,创作推出一批彰显中国气派、时代气象、江苏气质的优秀剧本并搬上舞台。其中,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昆剧《瞿秋白》、扬剧《郑板桥》等剧目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锡剧《烛光在前》等剧目获评全国文华大奖并实现“四连冠”,淮剧《送你过江》、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等23部作品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田汉戏剧文学奖。
“本次展演以‘文学性’为纽带,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这一盛会不仅是中国戏剧界与江苏文化力量的深度交融,更是对江苏最高文艺荣誉‘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的致敬与推广。”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超说。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高涵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