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人民政协网 | 昆剧《六道图》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来源:人民政协网   2025年04月15日15:05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郭海瑾)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

本次展演以六大剧目展演进行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4月13日,作为展演的首场演出,昆剧《六道图》登上梅兰芳大剧院。该剧是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取材于唐人笔记所记的“吴道子嫉妒画坛新秀皇甫轸继而买凶杀人”传说。编剧重构故事,讲述了卢罂公以自己的生命帮助学生吴道子感受地狱的苦厄而后绘成《六道图》的故事。在编剧罗周看来,卢罂公和吴道子以燃烧生命的方式,实现了至高的艺术。

昆剧《六道图》剧照

该剧时长仅60分钟,舞台风格极简,舞台上仅有一桌两椅和两名主要演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石小梅饰吴道子,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饰卢罂公。今年已76岁高龄的石小梅,再度登台,牵动着戏迷的心,许多年轻的南京戏迷追到北京观看演出。用罗周的话说,“这部作品是为石老师量身定做的”。石小梅在创作初期,很长时间无法捋顺人物的内心。她也经历了强烈的思想斗争,是放弃还是咬牙做完?在反复纠结的过程中,她忽然感受到一个艺术创作者的“难”:“吴道子画不出,我创作不出,内心一样煎熬。我共情了吴道子的煎熬,于是,这个戏我找到了人物的支点。”

在北京演后谈中,石小梅讲道,吴道子遭遇的那种创作上的瓶颈,内心的矛盾、纠结,艺术家多多少少都有的,她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想,吴道子跟自己的共同点在哪里、切入点在哪里。她表示,这可能是她演出的最后一部作品,看到现场这么多的年轻戏迷,她深感自己多年坚守舞台是一件特别正确和有价值的事。

对于“扬剧王子”李政成来说,《六道图》是他出演的第一部原创昆剧作品。他说:“艺术是无界限的,我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这部戏意义非凡,和石老师的合作真的是‘大手牵小手’,拉着我一块走。”

昆剧《六道图》宣传海报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不仅是中国戏剧界与江苏文化力量的深度交融,更是对江苏最高文艺荣誉“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的致敬与推广。“紫金文化奖章”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设立,是全省宣传文化领域对个人的最高表彰,旨在激励艺术家扎根人民、守正创新。

作为第四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罗周至今已创作戏剧作品120余部,其中80余部搬上舞台,30余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各种门类项目资助。其作品广泛涉猎京剧、昆剧、锡剧、扬剧、黄梅戏、越剧、汉剧、楚剧、粤剧、秦腔等众多剧种,涉及大舜、孔子、谢安、张若虚、李白、苏东坡、顾炎武、梅兰芳等众多人物。她曾三次获得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六次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在戏剧文学领域令人瞩目。罗周将多年的创作经验归纳为“素材、题旨、结构、表达”,她善于从历史细节中提炼人物特质,强调全方位搜集和阅读素材的重要性,在寻找题旨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人物和时代的关系,并将其落实到文本写作。

据悉,罗周编剧作品之扬剧《郑板桥》、闽剧《幻戏图》、秦腔《无字碑》将于4月14日、17日、20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昆剧《世说新语》4月16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上演,越剧《织造府》4月2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同时,还将举行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邀请多位国内戏剧界权威专家围绕罗周的创作成果展开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体系的深化。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