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和重视文艺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文艺界致信回信,对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嘱托,为文艺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众多老艺术家们以坚定的向党之心、崇高的从艺之志,成为文艺界的榜样,为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不懈奋斗。
丝路驼铃悠远,石榴花开正艳。2023年5月,中国同中亚五国在“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总书记提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2024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回顾中国中亚合作的“西安愿景”,“一起栽下的6棵石榴树,已经花满枝头,象征着六国合作欣欣向荣”,总书记宣布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中亚精神”。
向党之心
赤诚可见
老艺术家们对党怀着深厚情感,其入党历程令人动容。
6月30日,92岁的游本昌宣誓入党,从事文艺事业70多年,他秉持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你有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令人感动。希望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勉励和问候,让游本昌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文艺界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6月30日上午,92岁的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网记者 李根/摄
2018年6月6日,83岁高龄的牛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来信,让牛犇热泪盈眶。
83岁的牛犇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图片来源:新华网
信中,总书记肯定他“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勉励他“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程砚秋入党志愿书》(中国版本馆藏)
胸怀炙热的向党之心一直是文艺界的优良传统。
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和贺龙的介绍下,戏曲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递交的19页、4600余字的入党申请书中,表达了强烈的入党愿望,以及对自己艺术家身份的“胆怯”。周总理在回信中肯定他“在艺术上获得相当高的成就,在政治上坚持民族气节,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梅兰芳入党志愿书》(中国版本馆藏)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入党志愿书写于1957年12月,入党自传写了近万字,详细汇报自己的经历、剧团、社会关系、家庭情况及入党理由等。从“梅先生”再到“梅兰芳同志”,他始终心怀人民,以艺术为桥梁,践行着“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入党誓言。
老艺术家们以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何为“向党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工作者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他们便是最好的榜样。
从艺之志
矢志不渝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老艺术家们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他们崇高的从艺之志。
作为新中国话剧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坚守话剧舞台70余载,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用精湛演技诠释着对艺术的执着。他将对党的忠诚刻进骨子里,融进每一个角色中,用一个个立足时代、扎根生活的作品,诠释着“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担当和追求。
蓝天野导演《贵妇还乡》。北京人艺供图
“长期以来,你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中这样说。
12岁就投身革命文艺事业的田华,近80年的艺术生涯里,始终将舞台和镜头当作服务人民的阵地。
无论是《白毛女》中反抗压迫的喜儿,还是《党的女儿》里坚贞不屈的李玉梅,田华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与情感,用真挚的表演传递着时代的力量。这种将艺术生命融入民族命运、将个人追求与党的文艺事业紧密结合的坚守,让她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
四岁学戏,七岁登台,十七岁首演《白毛女》,数代人、亿万观众记住了一个声音,记住了郭兰英。她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至今。
郭兰英 图片来源:人民网
80多年的演艺生涯,郭兰英用行动兑现了传承民族艺术的承诺,用歌声向我们诉说了时代的变迁,她为观众唱出了心中的真情,她贡献了一个新中国的歌剧时代,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些老艺术家们,正是以自己的从艺之路,响应着时代号召,用作品传递正能量,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榜样之力
引领前行
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蓝天野、田华、郭兰英等老艺术家们,是文艺界的楷模,是文艺界的榜样。他们不仅在艺术上造诣深厚,更在品德修养上堪称楷模。他们对党忠诚、对艺术执着的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行的道路。
中国影协主席、表演艺术家陈道明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重托,以老艺术家们为榜样,坚持崇德尚艺,坚守艺术理想,以更高的艺术水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影协副主席,编剧、导演张冀表示,电影是时空的艺术,但并非每一部电影都能跨越时空,许多前辈艺术家创作的经典电影作品至今仍能历久弥新,为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究其根源还是做到了好的创作。
“崇德尚艺是我们电影人一生的功课,前辈们一以贯之地为我们年轻后辈做着表率。”电影演员张译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鞭策自己努力奋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角色,为建设文化强国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立德、修身、从艺、为文指明了根本方向。
当下,建设文化强国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重任,应“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将总书记的关怀与信任,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以老艺术家为榜样,秉持向党之心,坚守从艺之志,汇聚榜样之力,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文艺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