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编者按】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加强文明乡风建设”部分,《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和美。江苏省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全省文联系统灵活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有机结合,打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为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西依凤栖山,北傍石臼湖,700余年的古居旧巷沉淀着岁月陈香,一方村落兼得山水灵秀与笔墨气韵。这里,书法展览馆、艺术家康养小院、书法特色民宿错落有致;这里,“练书法、赛书法”早已成风化俗,书法公益课、网红打卡地等多次被央视、江苏卫视、《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这里就是墨香悠远的溧水诸家村,一个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省特色田园乡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色“书法村”。
近年来,南京市溧水区文联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艺+”模式,着力推动特色艺术村落建设,以特色文化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强人们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诸家村古时有“文林郎”诸炯、“仪凤四才子”之首魏炯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佳话。如今,诸荣会、诸培弘、诸明月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魏建忠、张斌先、张肇贤、张肇林等村民都是书法艺术的佼佼者和传播者。成立南京市首家村级书法协会,建起书法展览馆、艺术家康养小院,联合南京旅游学院等高校年年举办“和凤诸家书法展”,年均16期的书法创作活动,让小村始终浸润在笔墨芬芳里。
诸家村提炼出书法艺术、打水浒、出菩萨、跳马灯、唱京戏等文化品牌,村史馆里族谱文献、书画作品与“打水浒”“跳马灯”等民俗记忆相映成趣。
在世代相传的诸氏宗族家规里,“教子”尤为重要,与新时代“强国复兴有我”的青少年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方块字里的中国文化》系列讲座,将横平竖直的汉字之美与爱国教育相融合。在暑期开设“书法之美、语言艺术之魅”青少年双艺融合公益课,为村内20余名中小学生开设15天特色课程。经常开设成人书法交流班,“练书法、赛书法”成为小村落里的特色活动。
走进诸家村,随处可见的是由古民居改造成的书法展览馆、美术馆、文创馆、国风体验馆,以及“凤凰渔家”“田姐家”“艺术家康养小院”等艺术民宿,还有机会偶遇知名书法家,亦或是前来采风创作的艺术家。在这里,游客可以与艺术家们一起居住,参与创作、欣赏作品,感受艺术氛围,还有机会沉浸式体验“出菩萨”“唱京戏”等民俗演出。当文化基因注入产业血脉,文化活动火了,艺术家入驻了,游客纷至沓来了,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投稿 | 南京市溧水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