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担负新使命,奋力开创江苏文艺评论工作新局面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7月14日09:37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20年6月召开。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正确领导和中国评协的有力指导下,省评协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为职责,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新起点

担负新使命

奋力开创江苏文艺评论工作新局面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五年工作回顾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20年6月召开。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正确领导和中国评协的有力指导下,省评协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为职责,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1

高举思想旗帜

江苏文艺评论方向引领

更见实效

五年来,省评协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群团工作、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培训、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担当作为的行动自觉。

一是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省评协主席团会、理事(扩大)会的既定议程。示范引领全省文艺评论界提升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艺评论工作能力。

二是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全省文艺评论界落地生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开展专题笔谈,组织评论家谈认识、讲收获,在江苏文艺网、江苏文联公众号、江苏评协公众号等平台刊发优秀学习心得,掀起全省文艺评论界持续学思悟用的热潮。参与起草省委宣传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新时代江苏文艺评论工作的基本原则与重点任务。

江苏省小剧场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剧目研讨现场

三是用好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将思想政治学习作为各项培训的重要议程。分别举办“学习二十大精神 领悟新思想要义”会员网络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会员网络专题培训班;线下举办江苏文艺评论骨干高级研修班、江苏小剧场戏剧评论人才专题培训班,将新思想学习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增强会员、学员运用新思想指导文艺评论的能力。

2

聚焦服务大局

江苏文艺评论价值引导

更显深入

五年来,省评协紧紧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创作、重点文艺作品等,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影响显著的文艺评论活动,凸显江苏文艺评论价值引导作用。

一是在重要时间节点与重大主题活动中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2021年为“永远跟党走——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歌咏文艺演出”组织观摩评论,2022年为“新时代颂”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组织专题评论,通过对重要节点开展的重大文艺活动评论,将承载新时代新气派的艺术语言及时转化解读,提升江苏人民植根江苏热土的文化自信。在2024年省文联开展的“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中,省评协与南京市江宁区元山社区共同举办“文艺评论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签订结对帮扶共建协议,针对民宿主理人、手工艺编织艺人等特定对象开展专题调研并作专题讲座,将文艺评论、地域文化理论与乡村振兴实际相结合,将评论资源直送乡村。

二是对重点文艺活动组织专题评论。围绕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演系列活动,分别为薛亮、盛小云、罗周等江苏文艺名家策划专题评论活动,组织国内资深专家、青年学者和高校硕博士生撰写专业评论文章,篇幅近12万字,在文艺界尤其是戏剧界产生热烈反响。五年来,省评协主动参与历届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央视春晚,“百家金陵”“南通牡丹颂”“中国(南京)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春和景明”“国乐盛典”等20余次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重大活动,及时组织评论,发挥文艺评论在场性和文艺评论价值引导作用。

电影《觅渡》研讨会

三是对新创优秀文艺作品开展文艺评论。五年来,省评协对舞剧《红楼梦》、音乐舞台剧《杨根思》、昆剧《世说新语》、锡剧《雪宧绣谱》、电视剧《北上》《我的阿勒泰》等20余部我省新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组织观摩评论活动,及时发掘推介优秀新作。组织召开电影《守岛人》《觅渡》、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蒋澍摄影作品等10余部作品专题研讨会,用科学理性、专业权威的评论推动文艺作品进一步扩大影响、更深广抵达。

3

强化评论质效

江苏文艺评论成果丰硕

五年来,省评协始终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积极引导、广泛动员全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研讨交流、观摩评论、名家讲座、组织评奖、加强推介等方式,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学术理性与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作品。

江苏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全国各类重大文艺评论奖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何平著作《批评的返场》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苗怀明著作《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于平著作《中外舞蹈思想教程》,丁帆、许薇、周宪、卢文超、辛尘、吴彦颐、范建华、孔繁明、吴长青、陈捷、陈佳冀、谈欣等人的14部作品获“啄木鸟杯”。衡正安的《思者无域》、王宗英的《挹清芬——古今艺谭》2部文集入选首批中国评协《啄木鸟文丛》出版计划。潘讯、周飞、陈世海、刘永昶、房伟、王薇、吴洪彬等7人的评论文章获“网络文艺优选汇”优秀作品。此外,省评协还获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系统2023年度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度“第四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组织”(唯一获评的省级评协)。

4

深耕“做人的工作”

江苏文艺评论人才济济

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关键要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五年来,省评协充分发挥评协组织体系健全、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度贯通“做人的工作”与“引导创作评论”,多措并举,培育、凝聚了一批优秀文艺评论人才。

一是设立“江苏省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强化评奖引领创作风向标作用。目前江苏文艺评论奖已举办两届,共评选出我省评论家59部作品,涵盖文艺理论与各艺术门类,遴选出一批优秀评论人才。

二是有针对性举办评论人才培训班,通过培训发现、培养、积累各文艺门类优秀青年评论人才。五年中共举办4次江苏文艺评论骨干高级研修班,共培训学员近300人次,凝聚了有效评论力量,服务文艺创作。2024年以“小剧场戏剧”为主题举办培训班,通过理论授课、评论写作与点评等课程,剧目观摩与研讨实践,培养了一批对小剧场戏剧有研究、有见地的青年评论人才。

江苏文艺评论骨干高级研修班

三是通过各项征稿征文活动,吸引专业评论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学者与评论人才、大众评论爱好者。聚合一批多层次行业高手、专业快手,组织撰写各类评论文章。2024年发布“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小剧场戏剧”等主题征稿后,江苏评论界迅速响应,先后征集到近100篇稿件,经过优选共发表近60篇评论,吸引凝聚一批优秀文艺评论者。

5

建强评论阵地

江苏文艺评论品牌效应

不断彰显

文艺评论阵地是展示文艺评论力量、检验文艺评论效果的重要平台。五年来,省评协始终坚持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用好新媒体评论平台,不断开拓主流文艺评论空间,彰显文艺评论品牌效应。

一是呼应年度选题,高品质办好年度文艺评论文集。聚焦重点文艺作品、热点文艺现象、焦点文艺问题,每年优选我省上一年度优秀评论作品。五年来共编辑出版《江苏青年文艺评论集》3辑、《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精粹》5辑、《首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获奖作品集》1辑,收录评论文章近500篇,共400余万字,覆盖全部艺术门类,夯实了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基础。

二是积极介入文艺现场,以优质评论为内容,以媒体联动为手段,建强阵地,擦亮品牌。加大策划组稿力度,围绕首次入世遗名录的春节、热播电视剧《北上》、扬剧《郑板桥》、舞剧《春之祭》等,将协会公众号作为传播主阵地,刊发约稿与征稿中的优质评论文章,同时与江苏文联、交汇点、我苏、荔枝新闻等客户端、《中国艺术报》《新华日报》等媒体联动,提升评论传播效果,建设协会评论品牌,建强评论阵地。五年来公众号共推送577期内容,评论文章491篇,其中40余篇被国家级、省部级媒体转载,多篇舞台艺术评论为全省剧院团的剧目打磨提供专业理论支撑。

新时代舞剧面面观——“实话实说”江苏舞蹈研讨会

三是做精做优“实话实说”江苏文艺研讨会品牌活动。“实话实说”研讨会主要依靠江苏文艺评论力量,对江苏乃至全国当下文艺创作、文艺界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研讨,推动当代文艺发展。五年间共举办四次研讨会,以座谈交流、观摩研讨、撰写评论等方式,聚焦当代曲艺、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江苏紫金合唱节、新时代舞剧等议题,成果通过《中国艺术报》、江苏文化艺术周讯《繁荣》、省评协公众号等媒体传播,在文艺评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6

拓展交流合作

江苏评协对外职能全面发挥

五年来,省评协始终坚持开门办会的理念,积极推动江苏文艺评论“走出去”。通过与中国评协、兄弟省市评协、基层评协交流合作,整合文艺评论资源,举办一系列文艺评论活动,为江苏文艺评论家搭建了交流平台,充分展现了江苏文化大省的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与中国评协紧密合作。五年来,围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与文艺评论的使命担当”和“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等主题,分别与苏州市评协、苏州大学共同承办了两次由中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省文联主办的“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凝聚国内知名专家、评论家,把握文艺评论历史方位和使命责任,探究文艺评论规律,促进优质文艺评论资源向江苏集聚,推动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

2023年承办了由中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全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华东片)调研活动。调研活动中,沪苏浙皖闽赣鲁豫七省一市评协围绕新时代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携手为新征程文艺评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艺使命提供有效组织保证。

二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评协合作。发起成立“长三角文艺评论发展联盟”;举办当代电影长三角论坛,总结长三角地区十年来电影发展成绩,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发展贡献文艺评论的力量;积极参与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艺·江南”系列活动、长三角文艺评论发展联盟走基层系列活动、长三角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等,充分发挥协会的地域联动作用,收获丰硕合作成果。

三是大力支持基层评协建设。鼓励各地在市级评协全覆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县级评协组织,目前全省已成立八家县区级评协组织。2024年召开全国评协系统首个县级评协专项会议——江苏省县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交流会,推进基层评协建设,不断完善全省评协“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7

加强党建引领

江苏评协自身建设水平

不断提高

五年来,省评协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党建引领与业务工作融合促进,以党建抓关键,以关键带全面,不断提升协会自身建设水平。

一是坚持把高质量党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配合省委第四巡视组巡视省文联党组工作,对照反馈意见,逐一整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上取得新成效。牢牢把握协会工作意识形态属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省评协微信公众号、评奖、研讨、培训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是突出加强文艺评论界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道德公约》,在全省营造风清气正的评论氛围。认真贯彻省文联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成立行风建设委员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建立完善新的工作机制,制定《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履职规则》《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履职规则》。

三是探索会员服务管理新模式。修订《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管理规定》,增加会员思想政治表现审核要求,完善失德违法会员退出机制。参与共建省文联江苏文艺家协会会员服务管理系统,完善新会员入会网上申报程序,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和水平。截至2025年5月,省评协共有省级会员1118名,国家级会员200名,数量及质量均居全国前列。我们还设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采风创作基地”,为广大会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研讨、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和帮助。

来源 |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