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南北文化交融·非遗传承创新——“扬州弦索牵丝路·宁夏花儿溯漕河”宁夏·扬州曲艺交流展演在青铜峡市古峡小剧场精彩上演,来自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艺术家们为广大观众烹制了一席“最扬州”的文化盛宴。
演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中篇扬州曲艺《小康的渔》选段中拉开帷幕。选段以扬州弹词和扬州清曲为表现形式,通过《画饼》《小康》《沿湖渔歌》三个曲目,讲述了在沿湖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团结一心、各显其能,将小渔村逐步发展成鱼虾满舱、稻谷飘香的小康村的故事。
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掌声中,以扬州地道惊叹语“乖乖隆地咚”为名的第二部分演出精彩上演。扬州评话《乾隆一夜话白塔》妙语连珠,帝王轶事尽显市井幽默;扬州清曲《古诗里的扬州》浅吟低唱,勾勒“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意画卷;杖头木偶《板桥作画》指尖生花,提线挥毫再现文人风骨;方言配音《西游记》童趣盎然,扬州腔引爆全场笑点。现场演员还积极与观众互动,邀请观众化身文化传承者,登台学习敲击清曲瓦碟、操纵提线木偶等表演工具,并现场教授扬州方言,从日常用语,到俏皮的俚语俗谚,观众们跟读时或严肃认真,或忍俊不禁,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副所长、一级演员刘芓君说:“扬州清曲始于宋、兴于明、红极于清,历史悠久,对我们很多的小调、戏曲、曲艺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比如说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它的音乐源头就是扬州清曲的鲜花调。希望这次我们的扬州曲艺能给宁夏的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此次国家级非遗曲艺交流展演由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曲艺杂技家协会主办,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扬州市曲艺家协会、青铜峡市委宣传部、青铜峡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承办,活动将进一步加强青铜峡、扬州两地曲艺交流互鉴和创演人才培养,搭建起两地交流交融的桥梁,为合作共创文艺精品,共攀文艺高峰,推动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出文明互鉴华章。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马伟说:“想借这次机会来宣传我们的扬州,也希望宁夏的朋友可以到扬州去旅游,同时也通过我们的专业向扬州、向江苏的观众朋友来宣传宁夏,希望更多的游客和市民来到宁夏、来到青铜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