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陆小琴
生于1976年,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人,中国民进会员,政协委员。1995年高中毕业后从事了11年的红木、紫檀雕刻,也为从事核雕艺术奠定了基础。从2007年开始从事核雕艺术工作,2008年创办琴韵核雕工作室,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市吴中区文艺界十佳女性,苏州市妇代会代表,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吴中文艺名家,吴中区文化重点人才,荣获“吴中工匠”荣誉称号。中国文联民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核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吴中区民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吴中区核雕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光福镇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苏州核雕协会常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德智双运》201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得银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银奖,《玉龙观音》获2010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银奖,《千手观音》在2010年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金陵十二钗》在2010年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梁祝》获2011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西方三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四大美女》在2011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获工艺美术金奖,《八宝观音》获2011首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艺博杯”精品奖银奖,《孔丘之学——三人行》获2012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梁祝》获2013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金奖,《二十四孝》获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守望》获2013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童年》获2013年江苏省“迎春花”奖,《高风亮节》获2015年江苏省“艺博杯”金奖。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这段文字想必大家不曾忘记。我还清楚地记得少年时初看此文的急切,不明白那方寸之间的小桃核,怎么能放得下如此丰富的世态。当初只能想象,不能亲观,煞是急人。孰料今年8月,我竟亲眼目睹了想象中的丰盛世界,看到了当代雕刻艺术家创作的《核舟记》。非栩栩如生不可道也。嘻,技艺确实灵怪矣哉!
此当代奇巧人,何许人也?
她,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传承人,中国文联民艺家协会会员。她,就是当代“奇巧人”、核雕名家——陆小琴女士。得见其本人及作品就在新落成的“陆小琴核雕艺术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寻寻觅觅 终与核雕心相契
1976年,陆小琴出生于苏州光福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通情达理,母亲勤劳善良,小琴懂事灵巧、心怀梦想。光福也的确是块滋养梦想的宝地。光福位于太湖边,这里不仅山光旖旎,而且自古就文化昌盛。其工艺更是灿若星河,刺绣、雕刻等尤其光彩熠熠,真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濡染在这种环境中,陆小琴从小就对艺术有一种天然的亲切。她天性安静,内心丰盈;幼好美术,没事儿就涂鸦几笔,画己所好;少好刺绣,在绵薄的丝绸上绣草木花鸟,绣内心天地。青春作伴艺海梦,少女初显拿云心。
当然,平淡的现实生活很容易消磨美好的梦想,现实生活也总有诸多的不如意。这正考验人的视野、韧性和决断力。人的一生,有无数个抉择,不过最要紧的,也就那么几次。1995年,高考落榜在家的小琴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抉择。是像农村里大部分普通的女孩子一样,平平常常地过日子,还是忠实内心、听从艺术的召唤?在90年代的江南农村,亲朋都劝小琴赶紧寻个好人家嫁了。一方面,女孩子找个好夫婿是顶要紧的,何况也可以减轻家中负担——小琴还有一个弟弟。另一方面,光福的能人巧匠那么多,一个女孩子家,能学出多大出息?
“当时的我,因为内心喜欢,于是和家里商量,想要去系统学习木雕。想不到的是,父亲并没有反对。通情达理的父亲认为,即使是女孩子,也需要会一门手艺,这样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独立。”家庭的支持成为了陆小琴之后10年雕刻生涯的起点。陆小琴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雕刻。“那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像核雕这种微型雕刻。我们当时做的都是大件,像什么红木、紫檀木一类的。所以,其实刚开始亲戚反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干这一行的,都是男生,只有我一个女生在里面,确实有点儿不应景。”
然而不管怎么样,陆小琴作为“独一份”,在家庭的支持下,开启了她的雕刻生涯。
十年树木,十年雕琢。细腻敏感的陆小琴在日复一日的雕琢中渐渐成长。或许是命中注定的缘,陆小琴不曾想到,核雕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走进她的人生。
2005年的某天,在某手工艺品展览上,一枚名叫《核舟记》的核雕作品进入了陆小琴的视野。至此,一扇缘分之门便悄然打开了。
红木雕刻是大件,集体共同完成;核雕小巧玲珑,一人即可。自小天马行空的陆小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她要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地展示出来、表达出来,“核雕就是我今后的事业。我要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呈现出来。”
“五岳寻仙不辞远”,此生愿与核雕琢。 2006年,这名已然30岁的女子,无畏无悔、义无反顾地选择从零开始,她拜许忠英为师,开始了核雕工艺的旅程。
核雕不器 一核一世界
有方向才更有力量。悟性好,能吃苦,肯钻研,再加上十余年的红木雕刻功底,陆小琴很快就在核雕艺术里游刃有余。
核雕业内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核雕人都必须过一道“坎”。这道“坎”,就是成功复制出明代常熟人王叔远的“核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叔远的“核舟”是核雕发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拿这个“坎”作为核雕艺人的试金石,确实太高格。
这座高峰,陆小琴自然也必须跨越。凭着勤奋刻苦、独特天赋和十年如一日的艺术积淀,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陆小琴终于成功复制出了明代王叔远的那个“核舟”。这件作品很快就被北京的一位知名藏家买去收藏。很快,陆小琴在京城也就声名鹊起了。2013年,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要做《核舟记》复原全过程的纪录拍摄,栏目组就指名要陆小琴担纲此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而陆小琴凭着过硬的技艺和对核雕的独特诠释,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毋庸讳言,核雕向来被视为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从事核雕的人,也被默认为匠人,而很少被称为艺术家。匠人的特征是重复,艺术家呢,则是创造。
传统的核雕,题材主要是人物头像,如十八罗汉、财神、弥勒、童子等,因“千人一面”而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
随着对核雕艺术的不断深入,陆小琴越来越明白,想要从匠人转变为艺术家,把核雕艺术发扬光大,核雕艺术家自身必须要具有更厚实的文化底蕴。固守传统的核雕艺术,自己是走不远的;重复十八罗汉等老题材,核雕艺术是走不远的!必须要让文化介入核雕艺术,尤其是古典文学等,这样才能够丰富核雕艺术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才会有更多的人欣赏核雕艺术,让核雕从工艺品提升为一件艺术品!
于是,陆小琴相继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地学习,与更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加强交流,陆小琴的世界被打开了。
陆小琴首先将眼光锁定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她潜心研究,由《红楼梦》激发灵感创作了《金陵十二钗》。作品选用上等的乌榄,以浮雕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十二位女子的不同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的服饰穿戴、建筑亭阁及社会生活等层面的内容,是一件难得的创新佳作。
接着,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爱情传奇创作了《梁祝》。作品设计出6个代表性场景,再现经典,表达真情。作品既形象生动,又清新雅致,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
还有《凿壁借光》《羲之爱鹅》《三人行》等作品不断涌现。
陆小琴这一批极具文化底蕴的新作刚一亮相,就引来阵阵惊呼:“天呐,核雕也可以这么做!”
2012年,陆小琴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创作了《二十四孝》核雕作品。作品构思精巧,设计独特,以浮雕满工的手法,在24颗橄榄核上,生动地刻画出了24位大孝子们的感人故事,用方寸之核诠释孝与爱,用传统经典弘扬美与善。这是传统雕刻工艺与传统中华美德的完美结合。2013年,陆小琴携《二十四孝》在全国民建文艺山花奖评展会上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山花奖”桂冠。
“君子不器”,君子心怀天下,不拘于一物;核雕不器,小琴于方寸之间,贯通古今,包容万物!
心怀逸兴 愿有一“核”在人间
小河若不干涸,必将要流入大江大河;核雕要提升发展,必须要走进大文化空间;而文化的终极目的还是要复归于社会人生。陆小琴令人惊叹的创新之源喷薄奔腾。
中国美院的深造给了陆小琴更大的启发,于是她开始了更高的创新探索——从身边事、从现实生活中去汲取创新元素,来创作出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和观赏性”的原创核雕作品。
那年深秋,从中国美院毕业归来,薄暮时分,陆小琴来到太湖边。水天之际,氤氲缭绕;近前,却是一池残荷。萧瑟的秋景令她莫名伤感,正此时,突然飞来两只小鸟,停在残荷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一静一动,一衰败一生机”的强烈反差,激发了陆小琴的创作灵感。她充分利用一颗异形核,创作出了《荷塘私语》这一核雕作品,诗情诗意浮于核面,引人无限遐想,赢得一片赞誉。
创作之泉一旦被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陆小琴跨越前人,走进了核雕新天地。她在女儿和母亲身上获得灵感,创作出了《童年》和《守望》这样的现实意义极强的原创作品。
看《童年》: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沉重得像山,把幼小的身体压得矮矮的,小小的,半蹲着的孩子一脸的无奈。再如《守望》,外出打工的儿子把老人留在家里,老人只有与狗陪伴,甚是孤单。“我既是一位母亲,也是儿女,长期以来一直忙于自己的事业,可能没时间关心、看望、照顾父母,但父母其实不求子女回报,只希望子女一个电话。”陆小琴希望以这些作品唤醒大家关注留守老人,关注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希望生活中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少一些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揠苗助长的功利浮躁!小小核雕大世界,拳拳内心大情怀!
“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百年流芳。我希望后人看到我作品的时候,会想到当时它处于什么样的年代,反映的是什么样的状况,就像我们现在看《清明上河图》一样,方寸之间的核雕,也要能够反映时代风貌。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代代流传,让后人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就像我们看古董,不仅仅看物品,而是能从中看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情况。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小小的核桃两头尖,方寸之间,深博无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希望陆小琴的核雕艺术更加精彩,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文 心)
二十四孝
童年
母亲
核舟记
共同奋进
梁祝
荷塘私语
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