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歌”声如河,“一路”向阳
——第七届紫金合唱节开幕式音乐会聆听札记
文 | 孙晓烨
八月的南京,暑气未消,却抵挡不住城中涌动的音乐热情,金陵古城迎来了两年一度的艺术盛宴——第七届紫金合唱节。8月28日晚,江苏大剧院内,“一路繁花一路歌”第七届紫金合唱季专场惠民演出如期而至,为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之夜。这场音乐会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欣赏,成为以歌声为媒的时代对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奏响了民族记忆与时代精神的奋进强音。专业院团与群众合唱团同台献艺,带领观众循着“一路繁花”的歌声长河,聆听人民的心声、感受文化的自信、展望时代的宏愿,共同汇成一幅波澜壮阔、一路向阳的美好图景。
“繁花”似锦:老中青少四代竞绽艺术芳华之光
合唱是属于人民的艺术,其魅力在于集体协作所创造的和谐美。当晚的舞台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最动人的并非是某个声部的独秀,而是老中青少四代歌者如繁花般竞相绽放,共同演绎跨时代与地域的音乐宴会。
作为中国首支职业男声合唱团,爱乐男声合唱团以三十余年的艺术积淀展现了令人赞叹的专业水准。在指挥家孙毅的执棒下,这支“合唱国家队”既准确演绎了《三套车》的深沉辽阔,又精准把握了《啊,朋友再见》的潇洒豪迈,以金属般质感的音色和精准的控制力,充分展示了“高规格的技术,多风格的艺术”的建团宗旨。
与这支中坚力量相映生辉的是一“老”一“少两支特邀合唱团,两支团队在历届紫金合唱节中曾多次斩获金奖。苏州吴韵少年艺术团·合唱团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大比赛中屡获大奖,在艺术总监王超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以纯净通透的音色、和谐自然的和声及对音乐艺术的不懈追求,展现了童声合唱的艺术高度。这些代表着中国合唱未来的艺术新苗,正用他们真挚的歌声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而无锡山禾中老年合唱团则以平均65岁的年龄,创造了仅建团一年便夺得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金奖的傲人成绩,在指挥姜露军的带领下,他们以历经岁月淬炼的嗓音和深厚的情感积淀,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绎得感人至深,展现了"银发歌者"的艺术风采。此外,最接地气、最温暖的绽放来自于基层群众合唱团,江苏爱之声合唱团、南京工人合唱团、南京建邺区长江合唱团以及南京建邺区文体之声合唱团的登场,让这场高水平的音乐会拥有了更厚重的温度,并在音乐会最后的返场演出中共同唱响《保卫黄河》的壮丽诗篇。
四代歌者,生动展现了中国合唱艺术“专业引领与群众参与交融、艺术水准与文化普及共进”的繁荣景象。从童声的清澈到银发的醇厚,从专业的精湛到群众的热忱,中国合唱艺术正在各个年龄层、各个社会层面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歌”声如河:时代经纬彰显民族多元文化之韵
合唱曲目的选排勾勒出时代河流中的经度和纬度,这条河流的源头,连接着一段深沉刻骨的历史记忆、一片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展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觉,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音乐表达。
整场音乐会以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礼赞为主线,通过多声部的艺术表现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开篇曲目《长城谣》通过"万里长城万里长"的咏叹化作民族的集体记忆,使观众在回望峥嵘岁月中去感受中华民族的悲怆与坚韧。《重整河山待后生》创新性地将京韵大鼓的腔韵融入合唱之中,以悲壮豪迈的男声合唱强化了不屈的民族气节。返场曲目《保卫黄河》则以磅礴气势将家国情怀推向高潮,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民族与世界的声音在舞台上交汇,形成多元文化支流的艺术交融。《康定情歌》的婉转俏皮展现四川民歌的地域风情、《军民大生产》再现陇东民歌的劳动热情、《呼伦贝尔大草原》以悠长的旋律线条描绘草原景象,宛如秘境之音的《山寨夜歌》则通过拉枯族富有变化的节奏韵律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与此同时,俄罗斯民歌《三套车》的苍劲、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的轻快诙谐、意大利民歌《啊,朋友再见》的洒脱豪情以及瑞典合唱曲《希望之歌》,共同彰显了合唱艺术作为世界语言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中,《苏东坡二首》与《别君叹》对古典诗词的现代表达令人印象深刻。作品将诗词的平仄韵律、传统戏曲唱腔与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通过吟诵表现与戏剧化的舞台演绎,营造出古今对话的生动场景。这些音乐作品在传承中华美学的同时,展现出当代合唱艺术的创新活力,在古今交融中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出了新时代的自信与豪情。
“一路”向阳:现代化新征程路上唱响奋进之音
音乐会以充满希望与温暖的歌声,完成了一次从历史到当下、从当下到未来的艺术旅程,用和谐之声传递出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
爱乐男声合唱团在《欢乐的那达慕》中以欢腾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展现出民族团结、共享盛世的欢乐景象。指挥孙毅以富有蒙古族舞蹈感的肢体语言,引导合唱团展现出强烈的音乐律动,这种充满张力的舞台演绎,正如中国文艺事业在新时代不断突破创新的发展历程。
在音乐编创方面,音乐会呈现出前瞻性的艺术探索。由徐锡宜改编的《三套车》在保留原曲俄罗斯风格基调的同时,在中段创新运用大调式演绎,为这首经典作品注入时代新意,象征着历经苦难的民族要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爱永在》唱出了中国人民始终怀揣希望、坚守信念的精神品质,通过丰富的声部变化与细腻的情感处理,展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前行的坚定决心。瑞典作曲家苏珊娜创作的《希望之歌》则以其明亮的和声与丰富的节奏变化,传递出"黑暗的时候,要有光明;在暴力时代,要有和平"的坚定信念。作品使用交替节拍塑造“动感十足”的音乐形象,创造出充满希望的音乐氛围,体现了音乐能够抚慰心灵、照亮前路的深刻内涵。
音乐的"繁花"在金陵古城绚烂绽放,艺术的"歌声"如长河般奔流不息,汇聚成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向阳"之路。第七届紫金合唱节的华彩乐章已经奏响,就让这场艺术春风吹拂江苏文化沃土,让合唱的魅力滋润更多人的心灵,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注入更多动人的音符和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孙晓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图片:江苏音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