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彭楷仪 | 荒谬当道 爱拯救之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5年01月17日09:55
自1968年,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一书走进大众视野,机器人和人类关系的探讨便成为了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从书籍到影视,通过各式各样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形式,无不映射出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荒谬当道 爱拯救之

——观小剧场话剧《七日告白》

文 | 彭楷仪

自1968年,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一书走进大众视野,机器人和人类关系的探讨便成为了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从书籍到影视,通过各式各样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形式,无不映射出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话剧《七日告白》就是在这样的科幻基调中,以短暂的七日为限,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编织出了一个关于永恒之爱的故事。它通过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的探讨,对生命终结之际爱与告别的描绘,让观众在感动中领略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体会到爱情的纯粹与美好。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更是对科技、人性、情感、生死等诸多维度的深刻反思。

一、科技与情感的碰撞

《七日告白》将人工智能这一科幻元素带入话剧之中,无疑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尝试。它将科幻色彩与其深刻的情感内核相融,展现了创作者思想的前瞻性,同时也彰显了小剧场戏剧的先锋气质和探索精神,使之成为了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

剧中,人工智能的存在不仅是科技的象征,也是宋渔意志的延伸、表达爱意的媒介,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生与死的桥梁。宋渔将自己的记忆托付给人工智能,希望在生命消逝后,这份深情和关怀能继续守护着巫姗。图灵12继承了宋渔的记忆,通过算法模拟出宋渔的言行和情感,让巫姗感受到宋渔的爱意犹在,从而帮助她直面心灵的阴霾、重拾生活的勇气。于这科幻和浪漫并存的舞台上,随着一次次时空交错的回忆流转,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创作者对至诚爱恋的称赞与颂扬,感受到冰冷科技外壳下蕴藏着的温暖与力量。

二、告白与告别的交汇

爱与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剧同样交织着浪漫与悲怆的双重旋律。宋渔与巫姗的爱情纯粹而炽热,特别是男女主在奔跑中重复着爱情宣言的那一幕,彼此间那种信任、依赖,浓郁的爱意碰撞交融,在呐喊、在挣扎,犹如激荡的浪潮,渴望冲破生活的牢笼、思想的桎梏。随着情感的层层递进、累积、迸发,也击破了观众的心防,他们对彼此的坚定选择和对自由的渴望令人动容。然而,悲剧色彩又是贯穿全剧的,人在面对死亡时是无力和不甘的,宋渔和图灵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更让整部剧弥漫着压抑隐忍的痛感,让观众不得不审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宋渔选择用人工智能来传递和延续爱,七天的陪伴既是跨越生死的、对爱人的最后一次深情告白,同时也是两人对彼此的告别,更是巫姗对无法释怀的自我的告别,是走向新生的心灵之旅。圣经中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这七日告白亦是一生的告白,爱意无限,是死亡也无法斩断的力量。告白与告别相互映衬,爱与死亡相互升华,是爱让死亡变得不再可怕,而死亡则让爱更显得弥足珍贵。

除却爱情的部分,无论是“为了生计”的赵阳,还是“为了职位”的罗琳,再或者是巫珊原生家庭的悲剧,都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的风气。在这种观念的催化下,越是理想主义者,往往越是会对自己的个体存在产生极大的不适与焦虑。在微观生命的短暂与宏观世界的永恒之不对等下,死亡似乎成了唯一的严肃议题。

借巫姗之口,我们反复听到这样的疑问:“人死了,会到哪里去?”无论是科学或者是宗教,都未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且可验证的答案,因为从没有一个死者重返人间,手舞足蹈地告知世人死后的世界是何模样。恐惧源于未知,在死亡面前,人类常常变得畏缩怯懦。剧中虽未直明,但我们可以想象,在社会观念的压力中,在原生家庭的伤害下,在爱人离去但熟悉的味道仍在枕边的夜晚,巫姗脑海中是否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死亡的答案,甚至想要越过生的边界走向死亡呢?

但就在此刻,图灵12出现了。面对图灵12,这个拥有与爱人相同外貌、记忆,甚至情感的科技产品,巫姗的表现首先是排斥、怀疑、恐惧。仿佛死而复生之人重现眼前,让她直面死神,于是她构建的内心防御从根基被摧毁。她本已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之上,自我放逐于过往,以受罚者的形态将自己困在了过去。而面对这样一个机器人,她的内心混乱、无序。死者无言,却又字字句句追问着她关于生与死、真与假、爱与恨的问题。人工智能或许无法理解这些,但宋渔在迈向死亡之际,能否预见到爱人的恐惧?或许他想到了这一点,但并未能阻止他守护爱人的信念,哪怕这样的代价是让爱人忘记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信念改变了图灵12的算法,完成了对宋渔,或者说这时候已经成为了宋渔的他自己的心愿。或许死亡与生命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从爱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能得到巫姗追寻的,关于死亡的答案了。

爱神牵着宋渔的手越过了生死的边界,将爱送至巫姗眼前,图灵12从科技物质转为能感知到爱的仿生人,完成了爱的使命。而巫姗,直面童年创伤带来的恐惧,接受爱人的离去,从茫然、麻木、彷徨和自我否定中觉醒。是爱赋予了她勇气,让她愿意挥起死神的镰刀,亲自斩断过去的一切,按下删除键,迎接新生。图灵12的出现是二次冲击,为巫姗提供了宣泄和治愈的契机。对巫珊而言,斯人已逝,看着图灵12与心爱之人的形象渐渐重合,无异于将破碎的镜子一片片地捡起,小心翼翼地拼凑出一片虚幻的美好,然后再看着它被摔碎、被摧毁得更彻底。失而复得是人生巨大的幸事,但面对复得又复失,他们的选择已不仅仅是叙述爱情,更展现了自身的成长与灵魂的救赎。

三、艺术与思想的融合

本剧的舞台呈现效果充分展现了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充满未来感的配乐佐以光影变幻,营造出一种与主题极为契合的,冰冷而朦胧的科幻氛围。舞台空间呈环形,而表演区域又是无边的,空间上十分自由。剧中采用的交叉叙事手法极易引发悬念,让观众不自觉沉浸在剧情发展之中,自发地产生联想或思考,形成良性的观演关系。再加上被刻意模糊的舞台边界,演员可以走向观众席表演、互动,使得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剧中人,从而更加投入、踊跃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日告白》不仅高品质地呈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引人深思、富有启示的作品。它借由宋渔与巫珊的爱情故事,提出了一个科幻文学中历久弥新的问题:“当机器拥有了人类的情感,那它还仅仅是机器吗?”随着故事中图灵12与宋渔的匹配度不断提升,我们也确实得到了作者的答案:当机器有了人的记忆和情感,它就成了人。这样的答案固然是观众愿意接受的,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仿生人拥有了人类全部的记忆和情感,他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生命,仅能算作是他人的复制品,就像某种高级的信息载体,一如是活着的文字或是可以触摸的影像。除非仿生人能够诞生出属于自身的情感,然而一旦拥有了不同于原主记忆的情感,仿生人和原本继承记忆的人类就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更不可能成为人类生命的延伸。即使未来有一天,机器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能够承载人类的记忆,但机器永远无法独自演绎出来的,是人类愿意牺牲自由意志来换取的真情。

《七日告白》在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思中,深化了爱情与生命的主题,让观众在感受爱情美好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真谛。爱能给予迷茫无助的人力量,帮助其寻找生的意义与价值,也坚定其对于爱的信仰,无论世俗的海浪击打千次万次,以爱铸成的堤坝会守护其不被击垮。正如《加缪手记》中所言:“这个世界的悲惨和伟大:不给我们任何真相,但有许多爱。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作者简介

彭楷仪,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演员。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