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结果公示,全国三部古典舞作品入选。其中,由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南京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参评的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位列其中,省评协特邀请舞蹈评论家撰写评论文章。
袖舞情深、思乡意切
——评“荷花奖”古典舞获奖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
文/夏静
在大英博物馆的陈列室中,一幅名为《女史箴图》的珍贵画作静静展示。画中女性形象色彩褪去,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她那沉静的目光穿越海洋,深情地凝视着远方的故土。
时光倒流,《女史箴图》诞生之初,建康城中,画中女子身姿优雅,动作轻盈,宛若在光影交错间翩翩起舞。
岁月流转,历经千年的辉煌与百年的风雨,两者相互凝望,期盼着重逢的时刻。
《思乡切·女史箴图》剧照
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获奖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世画作《女史箴图》为主要素材与灵感源泉,通过厚重、沉稳的折袖齐舞,营造了古代与当下遥相呼应,千古同一愿的情感氛围。这部作品不只是一部舞绘历史名画,“发思古之幽情”的文博题材作品,更是一次以意境深远的艺术形态,体现“舞以载道”之创作理念的当代阐释。
古韵身姿,诉说岁月悲歌
作为一部古典舞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营造出了一种扎根于民族、在时光中回溯的审美形态。原本存在于博物馆当中的画中女史活了起来,在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古典身法的同时,以凝练节制的身体律动与现代表达完成交互,以古韵重临的演绎方式与当代审美进行融合。
《思乡切·女史箴图》剧照
历史终究无法还原,千年岁月被压缩到一瞬,作品从历史积累的具象中寻求创造,在顿点节奏的强调和力度空间的开掘中,最终形成以舞俑形象为基础构型,以袖舞变化为动势流态的舞蹈语言形式。扬袖,由手腕背部带动袖体由内而外形成与肩部平行的的直线;搭袖,由肘带动腕部再由腕部带动手背发力,使袖子搭在肩上;抡袖,以肩为轴带动整条手臂转动。由于编导选用的折袖本身带有重力,加之舞者本身动作处理的克制,以及腰部力量的向下牵引,即使舞袖的力量传到袖子末梢,袖口也会立马垂下,没有在空中形成较多的曲线。失去了轻盈飘逸之感的袖舞,通过垂直向上、快速开合、瞬间下垂的线路,呈现抑扬顿挫的沉重之感。在这些动作变化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原画中女子的静态身姿,以及中国古典舞前辈孙颖先生创建的汉唐古典舞的动势链接——每个不同动作中的“势”与“态”相互并蒂,交织在一张无形的空间巨网之中,上下贯穿,左右闪转;但更加突出的则是编导依据作品情感表达的需求,所进行的“量体裁衣”。舞者们和着时紧时缓的节奏,通过手肘、头部、髋部、旁腰等不同身体部位的细节变化,加之与顿点节奏相配合的直接转换的动作变化衔接方式,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运动轨迹上都呈现出源流周转的“曲折”,呈现宛若游龙的舞蹈视觉语义效果,让情感意象以点状散射的方式,在袖舞传导的身形变化中,委婉地流动在作品的每一个画面中。
《思乡切·女史箴图》剧照
折袖齐舞、掷地有声,大幅而流畅、顿挫且爆发,开阖有度的张力表达和极具力量的空间穿透力,恰切地表达了画中女史背井离乡不得归、天涯飘零梦盼回的痛楚与悲愤。编导用自己对于舞姿形态和身体动势的“新解释”嫁接起了历史身体与当代表述的联系,通过自在自为的审美主张,让我们体会到其古典意味并非全然依托于传统舞蹈语态样貌,而是以强烈的古典气韵与精神向当代、向今天开敞,感受到传统借由艺术向今天绵延的无限伟力。《思乡切·女史箴图》在审美讯息和形态指向的追问中,表达“文物盼归“这一主题,用饱含历史意识的视角去探索一个蕴含于舞者身体之中的,更加宽阔的精神世界。
深文隐蔚,触引审美共情
在一部舞蹈作品中,不断流动变化的意象作为多元时空建构的某个角度或某个层次,在服从整体意境营造的同时,作为虚线进行整合串联,若隐若现,若虚若实,正如清末刘熙载所言:“赋以象物,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思乡切·女史箴图》:博物馆中的苍老女史勾勒孤寂凄冷的氛围、故土同伴端庄娴静,又不失明丽的调度展现女俑活化的想象;暮年的舞者艰难地试图与同伴拥抱和共舞,亦虚亦实,是编导对于思乡心境的基本把握和抽象凝练;绢色长卷随着情节推动在地面缓慢流动,是《女史箴图》的来去归途,亦是静静流淌的岁月长河;那透明而冰冷的玻璃展柜,宛如她生命中的囚笼,铭刻着她过往与现在的轨迹,是女史与故土之间难以逾越的隔阂。不同的意象场景通过编导的主体性选择和裁剪,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逻辑性进行游移转换,以此建构符合特定情感、意义和观念的艺术表达语境。
《思乡切·女史箴图》剧照
事实上,一个“点子”“灵感” 的出现,背后是基于对文化的认知理解的积累和情感冲动的触发,《思乡切·女史箴图》用短短7分多钟,运用文物、长卷、展柜、汉唐袖舞等多种文化符号的艺术化呈现,在完成传统文化当代重塑的同时,通过多条意象为线索,以由外至内的想象性视角和诗歌化的写意方式,将含蓄的传统高效对接于果敢的现代,建立“过去”与“现在”的集体性的记忆联结,在制造出全新视觉形式的同时,用饱含主体精神的反思性视角引发对于民族文化记忆的关联性体验,在延展了表现空间以及主体经验当代审美接受主体对历史的诗意想象的同时,进而触动当代审美接受主体解码自身的体验和记忆,建立与作品之间的审美共情。
《思乡切·女史箴图》剧照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深刻的作品包含着内在的美,味外之味要在曲折迂回中体现,潜藏的文采要在无影无形中生发。《思乡切·女史箴图》着眼“寻古说今”,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意象的暗示取代了一目了然的叙说和抒发,意象的流动与派生取代了平面拼凑的说明和证实,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同一性因主体“自我化”的时空重构,进入“自由化”和“个性化”的意境范畴。“表”是“里”之显,“里”是“表”之魂,《思乡切·女史箴图》的余味也因“曲包”而更加隽永蕴藉,令人寻味。
《思乡切·女史箴图》剧照
有一种精神始于艺术,有一种力量源于舞蹈。凭借坚定的自主意识,通过身体语言跨越历史的时空界限,打破古典语言的界限,于当代重新诠释传统,让观众从中汲取思想的源泉,这种新传统正是当下舞蹈人真正的使命。《思乡切·女史箴图》用自己成功的表现,践行与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夏静,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