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王海波 | 抵达人间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11月15日16:27
很多历史,只有隔着一段足够长的时空,才能看得透彻;很多故事,只有越过一座又一座山,才能讲得坦然;很多情感,只有放在心里一遍遍反刍,才能说得日常。

抵达人间:张达富散文集《一路欢歌》序

文 | 王海波

很多历史,只有隔着一段足够长的时空,才能看得透彻;很多故事,只有越过一座又一座山,才能讲得坦然;很多情感,只有放在心里一遍遍反刍,才能说得日常。

达富先生新鲜出炉的随笔集,畅想人生,检点屐痕,摹写人物,拾贝艺海,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温润人心,细流交汇,成大河奔涌,激荡风云。

书中写历史,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把个人史、家庭史与家乡史有机糅合在一起,以个人和家庭为底片,家乡就变得可亲可感,以家乡为背景,个人和家庭就有了出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出生于新中国,成长在新时期,丰收在新千年,退而不休,继续耕耘在新时代,达富先生在进行个人、家庭和家乡书写的同时,也为我们阅读历史和时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中国个体样本。

讲故事是一门手艺,讲别人的故事,进不去,容易隔,讲自己的故事,出不来,容易假。进不去,有时是因为彼此的生活天壤之别,缺乏感同身受,出不来,有时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值一提,缺乏自信勇气。达富先生讲故事,以诚为钥匙,为导航,为桥梁,向内,真实剖析,对外,真心欣赏,出入内外,始于诚,归于真,得于心,一个一个故事,就都有了灵魂,于作者,是能量的释放,于读者,是能量的接受,这是真诚的力量,是散文的真谛,更是达富先生的魅力。

一篇文章也好,一部文集也罢,如果没有情感的注入,是无法打动人的。达富先生在这个集子中倾注了很多方面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夫妻情,父子情,祖孙情,师生情,同事情,校友情……每一份情感都很浓烈,热辣滚烫,其中最动人也最容易共情的,是达富先生关于自己内心的刻画。

儿时家贫的自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读书、写作受到表扬时的自得,在家务农的失落,无书可读、无路可走的彷徨,考上大学、跳出农村的幸运,走上讲坛、收获硕果的喜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骄傲,被人怠慢的不忿,受人尊重的满足,反躬自身的自省,退休和退而不休之间的挣扎……这样的情感发自肺腑,让人情不自禁地代入其中,体验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与心路历程,可以说,这本集子也是达富先生的精神史和心灵史。

百姓日用即是道。

这里的道,是道路的道。达富先生的人生之路,是无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的一个生动的缩影,见微知著,这本记录了达富先生人生之路的文集,何尝说的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这里的道,是道理的道。达富先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交游,讲了很多读书之道、教育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些道理因为作者赋予了丰盈的感性,如夏夜纳凉,如冬日围炉,润物无声,沁人心脾。

这里的道,是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道,也是百姓日用即是道的道。人生如西游取经,不是面对这样的坎坷,就是面对那样的坎坷,踏平坎坷,斗罢艰险,积小胜为大胜,取得真经,即成大道。什么是真经?什么是大道?不过是绚烂之后的平淡,不过是不凡背后的平凡,不过是百姓日用,这是达富先生的洞明与练达,更是给予我们的言传和身教。

所有的相遇,都是天注定。

达富先生是我的高中老师,《一次特别的班会》和《语文课代表》等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老师对我们那一届学生的关爱,我相信,这一定是达富先生所有学生的共同感受。

达富先生也是我的老乡,《我的读书时代》和《黄大窑》等文章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我家所在的村子叫王圩里,而《黄大窑》中所提及的东庄西庄王姓故事,就是每次回家我爷爷都要讲述的家族往事。

达富先生现在和我一样,都定居南京。我们从故乡出走,成为大地上的异乡者,没有异乡,就没有故乡,身在异乡,对故乡才有了更辽阔的回忆与想象。读达富先生的文字,于我而言,就是一次精神返乡,很多故事,恍如初见,抑或久别重逢。

感谢达富先生的信任,嘱我写序。我把这当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匆匆浏览书稿,书中真义,多未及发掘,无法抵达,不到之处,尚请老师见谅。幸好,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颗真挚的心灵,总会遇到另一颗真挚的心灵。

作者简介

王海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广电总台影视频道总监。

责编:王紫荆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