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带动行业以科技创新推动影视内容的生产创新。在这个背景下,不仅中国科幻影视异军突起,其他主旋律影视作品也在新科技手段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影视新技术不仅成了中国影视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助推主旋律影视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夯实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制造是主旋律影视发展的坚实基础
正如导演郭帆所说,只有“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主旋律影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强大的科技制造。为了让“移山计划”体现得更加真实,《流浪地球2》剧组邀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众多工程装备,先后投入了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在起重、土方、道路、高空、环卫、安全及应急救援等方面都有成套化设备,以及相应的保障方案,为“移山计划”的超强视觉展现提供了硬核保证。
2019年,《流浪地球》第一部电影拍摄时需要的外骨骼装甲还要依靠海外公司,而今天国内已经能为电影中的外骨骼装甲提供更轻便、更容易操作的升级产品。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多个场景应用落地。在《流浪地球2》出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机械臂等,也是来自国内公司的真实产品,它们可以应用到石油平台、戈壁荒漠、海上风电平台、露天煤矿等极端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这些电影中的真实应用充分说明,没有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的成功。
同时,在《流浪地球2》电影中展现的太空电梯、数字永生、超级计算机等想象中的未来科技产品,在我国也都有了布局和起步。如550W代表的量子计算机,其实已在安徽省量子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开始研制并有了初级产品。尽管数字生命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数字生命所涉及的数字孪生、虚拟人技术已在工业制造、教育、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领域落地。还有太空电梯中涉及的新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中国科研院所也开始了研发。正如刘慈欣所说,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与憧憬持续地照进现实,而现实中科学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也给予科幻作品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作家,将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了如《三体》《流浪地球》等一批优秀科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的历史进程,也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与民族精神。这些正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电影新技术助推主旋律作品迭代升级
大量新技术应用不仅出现在了科幻影视中,其他类型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也因影视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而不断迭代升级,有了更好的呈现。例如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等以高技术格式版本上映,为观众带来了更佳的视听体验。其中,主旋律电影《金刚川》专门邀请MORE VFX等公司参与特效制作,利用数字资产和特效资产共享,制作出了空战、轰炸、天空俯视地面等多个纯CG特效镜头,还原了老照片中惨烈的空战现场,表现出我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长津湖》系列影片在视觉呈现方面下足了功夫,先后调动86家后期制作公司参与特效合成工作。《长津湖之水门桥》就在三维数字技术下,实现了对真实场景的仿真复制,并在影视后期实现了高质量且逼真的虚拟效果。同时,剧组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创建任务角色数字化模型,完整真实地还原角色面部情绪,并获取道具三维数据参与仿真模型制作,以刻画战场质感、营造真实的战场氛围。可以说,正是有了影视数字化技术的加持,《长津湖》系列作品才能延续国产主旋律战争大片的精气神,把家国情怀和崇高意志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此外,在主旋律影视剧中对于一些历史细节的精确还原也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如《中国机长》中用于电影拍摄的世界最大1:1模拟机舱,《人世间》中百分百还原出的东北老小区光字片,《山海情》在荒漠里盖起的金滩村以及充满细节感的服装与道具,《八佰》全程使用IMAX技术拍摄出身临其境的战争场景,《功勋》里对于人物不同年代的情景还原……这些细节借助现有的影视技术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不仅经受住了评论家的严苛点评,还提升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新型技术的赋能之下,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也将观众的观影体验带入了全新的层次。未来,以数字资产和虚拟可视化预演为核心的多线程虚拟制片模式,将逐步打破传统影视创作的单线程推进模式,为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摸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成功之路。
(原文刊发于《光明网》)
作者简介
付昌义,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