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电影评论 | 梁天明:让“小人物们”被看见
——评纪录电影《秦淮河边一间房》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01月30日17:59
《秦淮河边一间房》是一部视点独到、贴近民心、直抵人间冷暖的现实主义作品。

让“小人物们”被看见

——评记录电影《秦淮河边一间房》

文 | 梁天明

《秦淮河边一间房》是一部视点独到、贴近民心、直抵人间冷暖的现实主义作品。影片建构在一个有意味的秦淮河边的电影时空里,很好地呈现了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冷暖人生,散发出人性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异乡人”的自我奋斗和知行合一的践行精神。

一、主题:大时代与小人物

在大时代背景下,真实而鲜活的小人物,常常是被遮蔽的,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所以展现他们的文学和影像策略往往是“还原”。然而,在现实时空的宏大叙事里,更能抚慰我们内心的往往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独特的挣扎和坚韧,特有的奋进和经历。

影片《秦淮河边一间房》由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冯华编剧、导演。冯华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而这一次,她放弃了自己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文字表达,转而举起了摄影机。镜头之下,是一群生活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南京“异乡人”的日常生活。全片97分钟,按人物分为几条故事线,互有穿插。重庆人杨芳早年来南京卖咸菜,多年后她的小吃店已成为南京一家网红餐饮店;四川人阿龙大学毕业后遭创业挫折,辗转来到南京,成为一家健身房的销售和教练;扬州人李骏晨要强上进,他和妻子宋素祯努力工作,想早日买房定居,养儿育女……作为都市题材的电影,从小切口出发,把镜头对准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坚持、坚韧的生活态度和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记录了南京鲜活滚烫的城市面貌和秦淮河温润真实的烟火气息。

影片关注的是一个巨大的受众群体——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全国有将近3.8亿流动人口,普通劳动者是我们社会的脊梁,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秦淮河边一间房》关注穿行于城市的打工者、奋斗者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来说,为时代留下证言,为小人物留下画卷,凸显了影片的社会性底蕴和较深厚的人文内涵。

影片中的重庆人杨芳、四川人阿龙和扬州人李骏晨小俩口……以及他们身边的那些朋友、亲人,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用心记录与感知,因为那里温存着时代的底色,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呈现出生活的质感和切肤之感。冯华作为一个曾经的“异乡人”,被南京这座城市博爱和包容的精神气质所感动,最后留在了这里。融入南京后,她非常关注并逐渐熟悉南京城市底层人物的生活。她的作品善于通过饮食男女最真实的情感写出大时代下的人生百态,表现出一种醇厚的烟火味道。《秦淮河边一间房》就是通过几个小人物的挣扎与温情,在大时代背景下,挖掘了他们每个人心中最艰辛的人生经历,歌颂了人性的善良。在电影首映礼上,冯华坦言:自己拍这部电影,就是让全国数以亿计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小人物们”被看见,看见他们的存在,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价值。

《秦淮河边一间房》对“小人物们”的关注,给当今银幕增添了一份朴实、励志和温情的时代气息。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电影里的“小人物们”带着无奈、痛苦和倔强,他们的个性以及奋斗精神凸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在这里,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家庭,共同构成了秦淮河畔历史之外更具体更切身的时代空间、社会空间、情感空间。影片用平视的镜头关注“小人物”,用平和的语调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刻意地渲染他们,甚至也没有叙述他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苦和累。但是,观众却能从影片中真真切切地体会、感悟到“小人物们”努力生活的痕迹。他们没有诉苦,没有抱怨,有的只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生活,让你在平淡烟火中体会到幸福、温情和坚韧。

《秦淮河边一间房》关注小人物,关注个体与民间,却能唤起很多人的共鸣,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互为映射,隐含在电影中,呈现为一种紧密结合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二、叙事:主旋律与纪实性

意者,立曰心也。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主旋律艺术创作多指与普通民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时代主题。从立意构思的角度来看,好作品通常巧妙而含蓄、小中见大,同时富有视觉冲击力。《秦淮河边一间房》是对于典型人物主旋律题材影片比较好的尝试和创新,找到了人物的真实支点,充满勇气与底气地拥抱现实。

秦淮河畔,万家灯火,他们日复一日认真生活,想在这座城市,推开一扇门、走进一间房、建造一个家……影片拍摄了整整一年,拍摄素材量长达570个小时,以近乎白描的平实手法,将镜头始终对准来自异乡的普通人。影片开头引人入胜,以陈杨宁小时候的录像为开头,从而引出陈杨宁的一家人,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电影中的角色都是本色出镜,现实主义表演风格深刻地挖掘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鲜活地表现出他们坚毅、执着、善良的人物性格。他们中有打工者、小商贩、上班族,生活虽然平凡,但在他们的故事中,观众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也看到了人性的温度,对这群异乡打工者的深层命运感同身受。而且电影通过人物的行为叙述,展现了奋进中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的展现真实、可信、可亲、可爱。影片发挥每个演员的特质,以接地气、有呼吸感和“存在感”的表演形式来诠释和丰富人物形象。

影片中,秦淮河的美丽与沧桑成了背景,而人物的情感和命运成了主线。这条长64.8公里、流域面积1262平方公里的古老河流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生活在秦淮河畔的普通人故事。影片中的秦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电影主题是积极向上且充满关怀的,纪录电影将主旋律用纪实性表达出来,是一种电影创作的创新和探索。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情感纠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如此的真实,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芳姐用“辣妹子”的豪爽与韧劲,拥有了引以为豪的网红餐饮店,还将自己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了女儿;健身房的年轻教练们,起早贪黑、自律勤奋,以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城市相伴而行……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大时代中奋斗、挣扎、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成功。他们的故事不仅让人看到了友情、爱情、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也看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韧。影片中有一句话令人记忆犹新:“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我觉得人生都有转机!”这句话适用于每个在人生境遇中遭受到挫折的人。

一部好的纪录片,怎么拍比拍什么更重要。正如什么东西都可以入镜头,关键是镜头里要表现什么。思想内涵需要通过镜头语言来实现。《秦淮河边一间房》是一部向南京秦淮河致意的电影。电影里有南京这个古老城市浓浓的元素呈现,有充满温馨底色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从叙事到声画制作都追求真实与审美的统一、写实与写意的统一。同时它还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电影,蕴含着关注民间冷暖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和温暖。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梁天明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责编:王紫荆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