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直在变,只是,没见识过新冠病毒,没品尝过长时间“隔离”味道之前,没想到宅家的观念会如此改变。一如病毒毫无预兆的来临,让一切猝不及防。
长时间宅在家里不出门,交往的时间少了,个人盈余的时间多了,人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就会想起找一些事。电视泡完了,书看腻了,健身跑累了,手机玩腻了,时间仍有盈余,还有什么新点子?还好,有万能的朋友圈提醒,这段日子见得最多的,是家庭主妇们每掌握一款新型面点的做法而欢呼雀跃,自己能解决问题,何必请外援。外援不能白请,不是欠钱就是欠人情,拿什么来还?无外乎点赞声里夹带清一色的感叹:疫情过后,可能有一批面点店关门。
当然,改变最大的,是个人习惯。之前大部分日子,没想过电梯、键盘、手机居然是藏污纳垢的高风险区域,外出之后也极少有消毒、洗手、戴口罩的概念。还有无数饭局、应酬忙得通宵达旦。宅家期间,我们发现了比看手机、聚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陪伴老人。这个春节,很多家庭买了大屏幕,陪老人看春晚、看大片成了新潮,有些经典影视,在四世同堂的欢笑中重温第二、第三遍,又温出不少新感觉,久违的欢聚驱散疫情的阴霾,其乐融融。外面的世界疫情蔓延,室内欢笑一片,超长的假日让居家观念品出了新定义。
改变的还有超市。小区门口有家人气日渐冷清的超市。在网购、电商横行的新时代,超市老板换了一任又一任。即使逢年过节不断推出打折、充值送礼、会员积分、每日特价……但依然留不住去心已定的新新人类。在隔离防控日益趋紧的日子,快递哥效率低下,层层检疫拒人千里,超市一夜间恢复门庭若市,一下让人找到家的感觉。印象最深在那一个雨天,戴着口罩出门,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熟悉的地方门窗紧闭,没一丝风景。这样的时刻,人气爆棚的超市让人倍觉温暖,哪怕是一包味精,一把香葱,都会传递一份意想不到的便捷。
新年清洁屋子,一下翻出柜里保存的多张过期超市会员卡,眼里便生出憧憬,期待那些为自己生活服过务的老板还能回心转意,让尘封的会员卡起死回生,也想找机会感恩过往,弥补遗憾。
当然也有烦心的,主要来自带娃一族。孩子宅久了,哭闹、淘气的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同养儿方知父母恩的道理一样,宅家期间越久,越能感受医护人员的伟大,感受灵魂工程师的艰辛,更感受第一任老师肩上担子的沉重。
隔离期的改变,让我想起一词:嬗变。嬗者,替也,历经风波,让潜意识升华转变,我依然是原来的我,生活却在悄然揭开新的一页。
习惯了接受外国的月亮,习惯了对家人的善让视而不见,才发现关键时刻最靠得住的,还是身边的亲情,身边的超市。遇见病毒是不幸的,但如果将不幸加以利用,及时反思,借力打力,过滤掉认知中的偏颇、习性里的不良,就会变废为宝,回归可贵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