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永波 | 滑稽节目创作的“破界”与“共生”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7月29日10:00
笔者作为南京市杂技团的一名演员,深度参与了《热心人》(2021)与《博物馆惊魂》(2024)这两部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的滑稽节目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当代滑稽节目在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上的深刻变革。从最初单纯追求“逗乐”效果,到如今力求在叙事、技术与文化融合上创新,每一次排练与演出都是一次挑战与成长。在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破界”与“共生”对滑稽节目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对传统滑稽节目如何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编者按:滑稽作为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上经历了深刻变革。

笔者作为南京市杂技团的一名演员,深度参与了《热心人》(2021)与《博物馆惊魂》(2024)这两部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的滑稽节目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当代滑稽节目在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上的深刻变革。从最初单纯追求“逗乐”效果,到如今力求在叙事、技术与文化融合上创新,每一次排练与演出都是一次挑战与成长。在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破界”与“共生”对滑稽节目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对传统滑稽节目如何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初涉《热心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尝试

1.角色塑造:走进市井生活

当接到滑稽节目《热心人》的演出任务时,笔者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如何塑造好自己的角色——一位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热心市民。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笔者开始深入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留意他们的言谈举止、神态表情及生活习惯。观察后发现,生活中的热心人往往有着真诚质朴的笑容,他们的动作自然而流畅,在帮助他人时充满热情与活力。

在排练过程中,笔者努力将这些观察融入到表演中,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热心人的动作,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时的搀扶姿势、为邻居搬重物时的用力神态等,让角色更加贴近现实;同时,也注重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在与他人交流时的眼神、不经意间的幽默话语等,使角色不仅热心,也充满亲和力和幽默感。

2.技巧融合:传统杂技的现代演绎

《热心人》需要将传统车技、手技等技巧融入现代都市语境,这对表演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比如,在车技表演部分,需要在保持杂技技巧难度的同时,展现出在城市街道中骑行的真实感。这不仅要求表演者熟练掌握车技动作,还要注意骑行的节奏和姿态,与周围环境和其他演员相配合。

在练习手技时,笔者尝试将手技动作与剧情相结合。比如,在传递物品给他人的情节中,运用手技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将物品以一种夸张而又有趣的方式传递出去。这一细节既展示了手技的技巧性,又增加了喜剧效果。通过这些尝试,笔者逐渐体会到传统杂技技巧在现代语境下新的生命力,也明白了如何通过技巧的融合来为节目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3.文化与审美:传统符号的现代呈现

《热心人》的服装设计融合了20世纪90年代着装风格与现代工装风格,以便在表演时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穿着这样的服装,笔者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同时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不仅让表演者在表演时更加自信,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表演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热心人》加入了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如传统的礼仪动作、民间俗语等,同时又以现代的表演方式进行呈现,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让笔者意识到滑稽节目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投身《博物馆惊魂》:全方位的破界与共生之旅

1.叙事参与:推动剧情发展的新使命

传统滑稽节目多以独立技巧或即兴互动为主,而《博物馆惊魂》开创了“剧情滑稽”模式:以博物馆盗窃未遂为主线,串联起文物活化、跨时空对话等情节,赋予滑稽表演完整的叙事框架。这种转变呼应了当代观众对“有逻辑的幽默”的需求,即笑料需服务于故事内核。

在《博物馆惊魂》中,笔者饰演一名大盗,这与《热心人》中的角色有着很大的不同。“剧情滑稽”模式要求演员更加注重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和发展。在这个节目中,表演者不再只是单纯地展示技巧和制造笑料,而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推动剧情的发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通过认真研读剧本,深入分析角色的性格、背景和动机,笔者发现,该角色不仅要有盗贼的紧张和狡诈,还要有幽默风趣的一面,要通过与保安的斗智斗勇,为观众带来欢乐。在表演过程中,笔者通过时刻关注剧情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情节和对手的反应,灵活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确保每一个动作技巧、每一段表演都能为剧情服务。

2.技术融合:多领域合作的挑战与成长

在《博物馆惊魂》中,魔术与滑稽的融合及舞台科技的应用给表演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魔术演员的合作让笔者学到了很多新的表演技巧和理念,比如在“蒙娜丽莎消失”的魔术环节中就需要与魔术演员紧密配合,确保整个过程的流畅性和神秘感。

该节目还借鉴了京剧《三岔口》的“摸黑打斗”桥段,通过灯光与音效的精准配合,将传统戏曲的虚拟性与滑稽的夸张性结合,形成“悬疑+幽默”的复合体验。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滑稽依赖肢体语言的局限,转向多维度叙事。

舞台科技的应用也让笔者感受到了现代舞台表演的魅力。威亚、激光束与裸眼3D投影技术的运用,为表演营造了逼真的博物馆闭馆场景。在从高空降落的动态设计中,演员需要与灯光、音效、威亚操作团队高度协同,这不仅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杂技技巧,还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时间把控能力。经过数百次的排练,笔者终于能够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自如地表演,完成高空降落等惊险动作,同时保持角色的连贯性和喜剧效果。而此类技术突破使滑稽节目从“小剧场”迈向“大场面”,拓宽了艺术表现边界。

3.文化碰撞:地域与跨文化元素的吸收与展现

《博物馆惊魂》由天津与南京两团联合创排,天津演员带来的“哏都”语言幽默,为节目增添了独特的喜剧色彩。笔者积极向他们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尝试将一些天津方言和幽默的表达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使角色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节目中跨文化元素的运用也让人大开眼界。西汉雁鱼铜灯与《蒙娜丽莎》的超时空碰撞,以及“击鼓说唱俑”的拟人化表演,让笔者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也努力通过自己的演绎展现出这些文化元素背后的故事和内涵,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三、创作心得:演员角度的深度思考

1.以故事为核,技巧为支撑

在参与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故事在滑稽节目中的核心地位。无论是《热心人》中的市井生活故事,还是《博物馆惊魂》中的文物保卫故事,都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演员,我们的技巧应该服务于故事,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博物馆惊魂》中,魔术技巧和杂技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比如,“蒙娜丽莎消失”的魔术设计,不仅是为了制造视觉奇观,更是为了推动盗贼与保安之间的冲突,让故事更加紧张刺激。因此,在今后的创作中,创编者也应该更加注重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以故事为导向,运用各种技巧来丰富表演内容。

2.以文化为魂,创新为动力

笔者看来,文化是滑稽节目的灵魂所在,而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例如,在《热心人》中,通过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在《博物馆惊魂》中,通过文物的活化和跨文化元素的运用,传递了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也非常重要,通过将传统杂技与魔术、戏曲等艺术形式融合,以及运用现代舞台科技,可以为滑稽节目注入新的活力。

3.以观众为本,互动为桥梁

观众是滑稽节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滑稽作品要始终以观众为本,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也应时刻留意观众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笑声、掌声和表情来调整自己的表演节奏和方式。

《博物馆惊魂》节目设计了“盗贼与保安追逐”的开放式结局,引导观众思考文物保护的现实意义。这种互动式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也让他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一些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创作中也应探索更多与观众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滑稽节目中来,实现从“被动笑”到“主动思”的转变。

四、持续探索:对未来滑稽艺术的展望

在经历了《热心人》和《博物馆惊魂》的创作与演出后,笔者对滑稽节目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深感自身肩负的责任,希望未来继续探索滑稽艺术的“破界”与“共生”。

在叙事角度方面,创编者可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议题,比如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等,通过滑稽节目的形式,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复杂的社会现象,引发观众更深刻的思考。在故事架构方面,应尝试打破线性叙事的常规,运用多线叙事或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技术融合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舞台技术层出不穷,创编者应运用更多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例如,利用V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节目中的场景,或者通过人工智能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内容。这将不仅提升观众的观演体验,也为滑稽节目带来全新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在文化层面,创编者应进一步加强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合作,将世界各地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滑稽节目中,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比如,与非洲、南美洲的艺术家合作,将他们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风格与中国滑稽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这不仅有助于传播中国滑稽文化,也能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精华,推动滑稽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在观看体验方面,除了现有的开放式结局引导思考外,创编者还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增加更多即时互动环节。例如,通过现场投票让观众决定剧情的走向,或者邀请观众上台参与表演,让他们真正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使滑稽节目更贴近观众的生活。

通过参与《热心人》《博物馆惊魂》这两部作品的创作,笔者深刻体会到滑稽节目创作中“破界”与“共生”的重要性和魅力。从最初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摸索,到后来在叙事、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实现全方位的突破与融合,滑稽艺术表演在艺术理念和文化内涵上有了质的飞跃。而只有不断打破传统的边界,积极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地域文化及观众进行共生互动,滑稽节目才能在当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实现从“逗乐工具”到“文化载体”的华丽转身。

作 者: 雍永波

工作单位:南京市杂技团

责编:王紫荆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