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少年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以少年面目出现的哪吒,为历代少年所喜欢,这一点,从几十年中以哪吒为主角的各类影视作品的生产和流行可以看出。特别是近几年,运用动漫动画等新技术诠释和新的角度解读建构哪吒形象的影视作品,依然受到青少年乃至成人的欢迎,如《我是哪吒》《哪吒传奇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
听说南京杂技团排演了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时,观众心中多少有些疑惑、也有些期待。疑惑的是,哪吒这个经典的神话人物,已经被影视艺术演绎得很丰富了,而舞台剧受到表演空间和观看空间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冲突的制造和主题的表现方面,与观众们以往的观影体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它能在哪些方面出彩呢,会给观众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哪吒形象呢?期待的是,对哪吒进行舞台剧呈现的表演方式,以前的确是没有见过,更何况还是运用充满魔幻和惊险色彩的魔术和杂技这种有别于影视光影技术的、近距离的空间表演艺术形式,它应该会给在场的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视听景观”。
《我是哪吒》采用“穿越”“玄幻”的剧中剧形式,讲述了崇拜哪吒的五年级学生罗同无意间坠入奇妙的异世界——海底龙宫的故事。在龙宫,罗同结识了寻找龙晶石的动物小伙伴,被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遂加入寻宝队伍,与朋友们团结协作,创造奇迹,为万众生灵降下甘霖,也使龙太子敖丙在大家的引导和见证下重塑自我。最后,罗同回到现实世界,感悟了大爱真谛。
戏剧尤其是儿童戏剧需要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声音和表情等体内符号系统进行表达与创作,培养儿童的五官觉察与心灵感受的能力,让儿童发挥想象进行戏剧创造,获得具体感性的体验,并在无形中将剧中人物的境遇转化成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完成对儿童的“精神塑造”。《我是哪吒》采取魔术与杂技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以穿越、探宝、历险、打怪等当前青少年喜欢的娱乐结构文本,将古老神话重新演绎,让孩子们喜闻乐见、充满惊喜、回味留恋。
《我是哪吒》创新的演出形式打破了传统儿童剧的界限。全剧视听效果极佳,色彩斑斓的舞台效果、特色鲜明的服装造型、逼真奇巧的道具设计,无不让观众惊叹于剧组对生动细致程度的追求。双层舞台设计拓展了表演的时空形式,前景幕的多媒体特效和魔术、杂技表演自然地融为一体,使整个舞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沉浸感。同时,作品巧妙地利用了剧场的现实空间,制造了一种“人在剧中”的感觉。比如,哪吒逃脱的情节,运用魔术手法出现在二楼观众席上;表演水母的演员们以古典舞与芭蕾相结合的形式,闪闪发光地从空中翩翩涌至舞台;罗同数次遇到危险,太乙真人、小精灵等多次来到观众席“采集能量”,这种互动每次都得到全场小观众的积极回应,不少小朋友还离开座位,围到了演员身边。这些“增强的形式”,在给观众以惊喜的同时,也提升了舞台表演的时空塑形能力,让整个剧场充满唯美梦幻的感觉。
作为一部魔术儿童剧,魔术表演是最大的亮点。《我是哪吒》轮番上演大变活人、密室逃脱、漂浮术、空中悬停等惊险刺激的大型魔术项目,巧妙和精湛的魔术表现推动剧情发展,还表现了阴阳五行、文化传承等传统文化内涵。剧中,哪吒解除东海龙宫魔障的情节,以变脸、跳火圈、飞天等高难度的表演诠释了小英雄如何突破重重困难,更是让小观众看得如痴如狂,流连忘返。
“对不起,是我肤浅了!”原来魔术剧可以是这样的!杂技、魔术、话剧、裸眼3D视效技术等多元化表现形式,真的让人目不暇接。白鹿的“掌中生花”、敖丙“空缸变金鱼”、罗同的“人体互换”等经典魔术,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这种效果,是全剧97组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和49个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不断刺激出来的,是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获得者演出阵容的精湛表演赢得的。
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包括“意志的冲突”“社会性冲突”等,儿童戏剧也不例外。《我是哪吒》在令人迷醉的形式外衣之下,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些冲突。
现实世界的罗同崇拜哪吒的八面威风,但总是受到打击而情绪沮丧;坠入异世界之初,不敢面对斗争,几度退缩,在动物精灵的帮助下完成向英雄哪吒的蜕变;与龙太子敖丙的斗争,更是把打斗动作和心理较量内外结合起来;回到现实世界的罗同,决心维护正义帮助朋友。作品把人物的意志转变、不同角色的矛盾冲突,通过奇幻惊险而不失欢乐的表演,寓教于乐地引导孩子理解“勇敢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敢于面对自己的弱小和不足”的道理,品味到忠诚、勇敢、坚毅这些人生哲理。
在惊喜连连的观看体验中,《我是哪吒》成功引领儿童放飞想象,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神奇韵味之时,轻松认识并喜爱上哪吒这位英勇无畏的神话小英雄,于感悟仁爱、担当、责任之中,愉快地意识到,“我,也可以是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