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历史悠久,深为人们喜闻乐见。从简陋的演出场地到走进剧场登上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表演形式的多样化,杂技不断汲取其他艺术门类优长,形成坚守本体而又丰富多元的艺术种类,舞台表达空间日益宽阔。近年来,一批颇有声誉的优秀剧目的舞台呈现,为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杂技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诸多启发。
由湖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新杂技剧场《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日前问世。该作品内容与形式实现突破,于技巧中完成主体“青春”叙事的别致创意,勾勒了杂技舞台创作的新形态。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不断被聚焦的对象,但以杂技艺术的独特视角去赋予全新的解读,在舞台上尚不多见,主创者追求杂技新进步的艺术追求清晰可见。
《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是一部表现青春励志和放飞梦想的作品,尝试以独特风格演绎青春风采。全剧共分为四幕,第一幕“所有的日子都来吧”,多人柔术、集体悬带、攀爬天梯等技巧重新编排,表达新生命于黎明中诞生,不断冲破束缚,一路攀爬向上的成长过程。第二幕“奔跑吧,以梦为马”,前行路上遭遇困惑与彷徨,独轮车、空中方框、单手顶、钻框等技巧创造性组合,讲述年轻生命勇于选择的朝气蓬勃之态。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空竹、草帽、转碟等营造的星河中,形象表达每个生命听从集结号角的召唤,努力在星河中发出自身光芒的喜悦。第四幕“我们都是主角”,爬杆、集体技巧、抖杠、蹦床等高难度技巧大胆开掘,彰显青春的激情勃发和立志于明天如花绽放的昂扬之气。
舞台上,一群年轻生命,他们以个体的面目出现,却最终汇聚为一个整体。他们平凡、普通,有痛苦迷惘、有挣扎寻找,但始终向上、充满朝气,他们走出困惑彷徨,以奔跑之态越过坎坷、以信仰之志迎来光明。他们的群体形象在一系列新鲜的杂技语汇中,变得丰满生动。无论是天梯的攀爬,还是星河中的努力发光,都留下奋斗者、创造者的坚定身影,这是充满青春色彩的美好寓意。作品将叙事主体聚焦“青年”,通过表现他们追逐梦想、探寻希望,以及青春绽放,表达了内容建设的当代思考的过程。全剧将独立的节目有机勾连,为杂技赋予戏剧性情境和新颖化表达,在技与剧的相互融合上,扩张了杂技舞台的表意空间。马克思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当代中国,青春力量与奋斗创造密切相关,与民族性格和未来希望紧密相连。对青年、青春的展示,实质是对现实与未来的记录和瞻望,是“少年强则国强”寓意的艺术具象化,富有现实观照性。作品聚焦青年,讲述青春所代表的时代意义,是杂技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拓展的有益尝试,提供了杂技艺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的新视域。
剧中,杂技和戏剧以及剧场艺术相互托举,无疑是一次青春视野下具有探索意识的演出实践。虽是杂技,却不以传统方式展现,又立足于杂技本体,试图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以传统杂技的提炼、重组,对其他艺术门类优长的兼容并蓄,打开别具一格展示青春故事的崭新路径。全剧对多项杂技技术的创意性呈现,从理念到手法突破了以往的常规性表达。跳出单纯展示,以剧情和人物统领,在统一的主旨中,依据情节、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精心编排,原本分散的节目变成有机连贯的意义整体,常见的叙事方式变成抽象精神的具象传递。换句话而言,根据杂技艺术与青春叙事的特点,结合剧情推进,创造性地赋予柔术、钻框、空竹、转碟、爬杆、蹬轮、蹦床等经典技术、道具以新的文化内涵。抽象与具象、传承与突破有机统一,清新脱俗的剧场形式,再现了艺术之美,描摹了时代风采。
全剧力求以当代审美观照,赋予剧情、表演、舞美、音乐、灯光、装置等新鲜的表述特征,注重技巧与道具、形式与表意的相融相谐。在高科技多媒体构筑的声光电与舞蹈、美术、音乐交汇融合的空间里,真实和虚幻并存,技巧与精神同在。经典节目被不断赋能,常见的“地圈”与“秋千”,被“方”“圆”取而代之,达到梦境与现实、多重时空间的自由切换。钻圈变成门框,吊环成了镜框,演员或翻腾穿越或悬挂框中,在富有诗意的舞台设计中,球、碟、草帽、空竹变成了夜空银河里闪烁的星辰,攀爬、匍匐、飞旋等幻化成人物奔跑追逐的形象化构思,最终蹦床与攀岩合二为一,单向的垂直弹跳变成遁入折叠空间的环宇行走,在注入情感、思想和剧场元素之后,台上台下有效共鸣,作品完成由传统技巧展示到现代剧场艺术的飞越。
对以动作技巧和造型为主的杂技艺术而言,塑造人物尤其是群体人物富有挑战性。该作品的独特之处是着力塑造了“青年”这一青春自信的群体形象,与以往线索单纯、主角分明、题旨单一的杂技剧相比,扩张了舞台的表述场域。剧中,演员们恰到好处地把握着节目运转的节奏和韵律,展示了他们的变化过程,不仅有技巧的展示,也有人物成长与内心世界的波澜,身体的造型和勇敢的精神相互响应,传达了深厚寓意。多媒体影像有机调度,作为舞美的一部分与表演同步,演员排练时的纪实影像以无声的投屏方式实现了“有声”传达。他们的汗水泪水和思考以镜头化方式融入剧情,烘托了演员的现场表演氛围,屏幕投影与演员的精神情感组成有机整体。有技也有剧、有传承也充满创意的舞台呈现,张扬了意象性、象征性色彩。原本单纯平面的技巧展示,变成人物、事件富有情感血肉的艺术性表达。
当下的杂技舞台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剧中,理性与感性融为一体的舞台布景、现代电音与怀旧音乐歌曲、杂技技巧与现代舞蹈的碰撞融合,同样体现了胸怀与创意的有效对接。较之其他艺术门类,杂技的创新或许难度更大,需建立在艺术观念和肢体造型的创新基础之上。《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杂技人的追求和思考。讲述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创新始终与勇气、使命相连。动作技巧中如何注入情感和意境,舞台呈现中如何塑造鲜活人物、如何体现青春本质和时代精神,如何更好地展现当代杂技艺术不断发展的新范式,为舞台带来新超越、新经验,是杂技从业者始终关注的课题。《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所进行的探索与开拓,为杂技艺术的创作与生长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